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军字一号”工程亲历者之言
“军字一号”工程亲历者之言
  • 2016-02-25 10:32
  • 作者:谭小玉/刘焕东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当代著名独立学者和哲学思想家王东岳先生曾经说过,“漫长的时光长河中,我们人类的所有进步都铺垫在极少数人的思想通道上”。诚者如斯,在过去的二十年光阴里,能够为我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所熟知的人、能够为大家所铭记的产品屈指可数,一如“军字一号”工程的相关产品和它的缔造者一般,似乎天然带有“传承基因”,在这二十年间,为数不少的医疗信息化产品身上都或隐或显的留有“军字一号”的影子或缔造者的思维印迹。

对于产品来说,无论生命周期长短,整整二十年,都会有它特殊的里程碑意义,而“里程碑”就天然具有话题属性,了解的人、不了解的人都可能对此说上几句,发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和看法。事情本来的面目,也可能随之被传得五花八门。为了进一步追本求源,我们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经过再三争取,终于征得 “军字一号”工程的科研课题负责人和工程总指挥——总后卫生部原副部长傅征将军同意,接受了我们围绕这个问题的采访。

在原原本本地了解 “军字一号”工程诞生和成长历程的同时,我们也就目前业界曾有人议论的诸如“军字一号老了”、“与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的VistA系统相比,军字一号没有把版权开放” 、“市场经济打败了军字一号”等说法,听听傅征将军的意见。根据我们的记录和梳理,他的看法大体上有几点:

第一,“军字一号”工程完全是因为当时军队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所召唤、所驱动。从我们自己来说,那时候就是考虑做好本职工作、克服种种困难、适应军队卫生系统的改革和管理要求而已。现在已经时过境迁,没有什么更多可说的了。“军字一号”是千百万人参与的宏大系统工程,其中参加研发会战、试点探索的专家和骨干,至少上百人;全军经过系统专项培训、在各医院实施推进的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达到数千人;全军和武警部队各类医院统一培训操作、日常运行的人员,达到十几万人。这样巨大的工程,确实不是只靠哪几个人就可以做成功的。

第二,“军字一号”工程是在当时军费严重紧缺、也没有适宜的HIT产品和现成经验的特殊时期,逼出来的一条自力更生、军民两用、中外合作、不花钱还能挣钱的特殊发展道路。“军字一号”HIS系统在全军各类医院和武警部队医院全部免费应用,统一推广实施,对我们医院的信息化发展、现代化建设起过特殊的推动作用,有它的历史贡献和影响。但是,毕竟一个信息系统已经用了二十年,拿今天的技术水平和应用需求去衡量,早就应该改进、提高、升级换代了。对此,我一直很盼望,很期待,相信会越来越好。但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些都要依靠后来人的努力来实现了。

第三,业界有人把“军字一号”系统在地方医院推进中出现的一些情况,以及后来在军内的升级换代也不够理想的原因,归结为“军字一号”工程没有能够像美国退伍军人管理局的VistA系统那样,把版权信息完全开放,这种对比和反思,是不太了解二十年前的历史条件和启动原因,是带有惋惜心情的一种分析和想象。“军字一号”工程是在当时军队卫生系统改革和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而“军队要忍耐”方针下的经费供应又非常紧张,我们只有通过自力更生的劳动,借助于国内外企业的研发投资,自主创新了军民两用的HIT产品,同时也为全军医院和武警部队医院换取了免费推广应用的重大效益。虽然至今仍有专家称赞这套系统研发设计的某些前瞻性、稳定性优点,但是这项宏大工程的作用和价值,更主要的还是在特殊需要、又特殊困难的历史条件下,以特殊的策划和行动解决了军队卫生工作的燃眉之急,开创和带动了国内大规模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惠普公司和天健公司,都是先后以投资人的资格共享版权,军队卫生系统全部免费应用而承诺放弃销售。这种引进外资、依法合作的开发模式,怎能擅自把版权信息开放呢?另一方面,要不是美国惠普公司后来分裂,取消和出卖了惠普医疗部,惠普公司在中国地方医院推广“军字一号”HIS系统的工作,本来可以很顺利地开展,也就有条件不断提高的,当时惠普公司在华负责人就曾为此痛惜流泪。反过来说,没有合法取得“军字一号”版权的达因公司、军惠安公司、展华公司等企业,在惠普医疗部被取消的辗转混乱中,都先后获取了源码,占有了客户,但是这些企业又都早已自生自灭、销声匿迹了。由此可见,后来盛衰的症结并不在于版权是否开放。至于国内有的HIS开发单位用的是政府拨款,却为什么没有成功地推开,又为什么不把版权信息公开,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

第四,“军字一号”工程的内涵和外延,是军队医院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其中HIS系统只是它的第一个战役和基础部分。在2000年HIS系统全面推广应用后,我们又部署了第二个战役和后续研发部分,包括:电子病历理论研究课题(301医院薛万国牵头)、电子病历软件课题(总后卫生部蒲卫、广州军区总医院、陈连中等)、PACS课题(第一军医大学郭文明、陈武凡等)、手术麻醉系统(总后卫生部汪建华牵头)、网络条件下医院统计与数据利用(301医院刘丽华牵头)等等,后来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组织这些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掌握新的技术高点和培养高端人才,为军队医院信息化升级发展作准备,并不准备一律采取HIS系统的办法全军统一推广使用。现在地方上一些有名公司的PACS、电子病历、手术麻醉系统等等,在技术渊源或者专家骨干方面,与我们第二阶段的研发部署、成果转化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听到“军字一号”工程产生和发展历程的介绍,我们不禁想起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的论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的进化,是建立在种种构想之上的。“军字一号”作为我国医疗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产业现象,也是建立在强大的构建能力之上的佳作。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从业界不少厂家、不少产品身上看到“军字一号”的某种印迹,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近二十年,是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史上一段辉煌的时代。信息领域的大量高新技术在医疗领域广泛深入地应用,把我国的医院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推向了全新的高度。下一个二十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必将更加成功和精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迭代,“军字一号”所承载的伟大构想,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期待。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军字一号  医疗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