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要生存 必垂直” 互联网母婴健康教你几招“重度垂直”之法
“要生存 必垂直” 互联网母婴健康教你几招“重度垂直”之法
  • 2016-02-15 09:54
  • 作者:李军
  • 来源:健康点

二胎新政加上猴年宝宝扎堆,又一波生育高峰和“准妈妈”建档热潮可以预见地即将袭来。两万亿母婴蛋糕持续发酵,让资本和创业者继续蠢蠢欲动。无论是年初即获得千万美金融资的风信子,还是去年早已获得大资本青睐的宝宝树,互联网母婴领域的大小公司针对医生群体和妈妈群体都展开了新一轮的抢占攻势。然而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最后一个“被互联网化”的行业,除了业务模式,还必须考虑政策壁垒、医疗体制、商业闭环等一系列问题。业内大家都知道互联网母婴健康“要生存,必垂直”,而且还是“重度垂直”,可是,该如何做呢?

理解医生的需求

纵观国际,各国卫生工作都围绕“Healthcare”而展开,其本质是预防、健教、诊断、治疗、康复、随访这一闭环过程,每个环节都同等重要,缺一不可。而现在我国的医疗体系则重“医疗”轻“健康”,由三甲医院主导的“诊断”和“治疗”环节空前重要,精力财力都放在这两个部分,然而“预防”和“随访”却空前的被忽略,作为医疗服务提供方的医生根本无暇顾及。互联网医疗创业必须和医生做朋友,理解医生的需求和难处,同时最大限度的满足和改善医生的需求和难处。

其实,医生无论年资高低,需求无外乎三个方面:阳光化自身医疗服务的价值;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升病患的真实性疗效。

阳光化价值很容易理解,也是目前大部分互联网医疗APP的主要出发点,无论是回答一个问题3元到30元不等的补贴,还是患者根据医生自主定价进行支付,都是让医患咨询的服务能够得到价值的体现,春雨医生自信地宣布“百位年薪百万平台医生”计划则是最好的案例。

学术影响力说到底则是学术成果的发表,互联网医疗APP虽然能够产生大量的医患沟通数据,并能够通过可穿戴设备收集大量的体征数据,然而这些数据的结构化对于非医学专业人士来说却异常挑战,如果没有医生的课题设计,即便是“大数据”也很难有“大用处”。

病患的真实性疗效则针对询证医学的“实验室疗效”而言,也是互联网的连接和传播属性最能起到作用的方面,通过医生问答、医生点评、视频宣教、在线节目等形式,构建医患之间的互动,并通过碎片化时间实现病患的长期随访,从而提高在真实世界中病情控制的效果。

做医生的“千里眼、顺风耳”

一切不以敬畏医生服务价值为基础的互联网医疗创业,都是耍流氓。

对于妇产这样的超级繁忙科室而言,互联网医疗产品应当最大限度的辅助医生完成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很难实现或者不可实现的工作。整个孕期有280天,而产检的次数一共只有13次,对于产检之外的260天,限于时间和空间,医生对孕妈的情况基本是两眼一抹黑。互联网APP能够非常方便的做到院外数据的采集,利用远程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将血压、血糖等孕期检查在家里完成,数据将通过手机自动传到医院,由医生来进行辅助判断。此外,孕妇有疑问时还可以通过手机APP随时向医生或客服问询,省去了多次奔波医院的辛苦。

欧美和港台的产科医生都是“专诊医生”,每次产检的过程和结果都仔细把握,全程陪伴,非产检医生甚至可以拒绝为孕妇接生;然而中国的10万妇产医生要服务将近2000万的孕妇,只有极少数的孕妈可以享受“白粉价格”的VIP专诊医生服务。互联网医疗产品恰恰可以结构化的记录孕期的碎片化信息,相对完整的呈现孕期健康档案,供每次产检医生的辅助参考和判断。通过合理的运营模式,互联网产品完全可以用“白菜价格”,把专诊医生级别的“白粉服务”提供给孕妈,从而一定程度上降低孕妈健康风险。

随着二胎的全面开放,高龄产妇的高危风险也越来越大。妊娠期合并的高血压、高血糖等问题,也可以通过互联网APP和远程传输设备进行每日的监测和指导,为医生及时掌握孕妇的病情变化提供了可能性。

到线下科室去

近期,互联网母婴健康领域的投资风向已经转变成传统行业自身业务战略转型的需求,而国家逐步推行的“分级诊疗”政策,包括部分省份“正常分娩”进入基层首诊目录,更进一步的提升了线下布局的重要性。

医疗健康的本质无法脱离面诊和检测,仅仅依靠互联网线上服务是不可能足够的,必须和实体服务点相互配合,真正实现医疗健康的闭环服务。段涛院长鼓励打造的“互联网医院”就是互联网进入科室的最佳案例,只有当互联网有机并且巧妙的连接和院内和院外,能够实际解决医生“预防”和“随访”需要的方案才能够浮出水面,进而在不牺牲医疗效率的同时降低孕妇的门诊次数,最终换发互联网母婴医疗健康的生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母婴  重度垂直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