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02-01 10:08
- 作者:佚名
- 来源:投资者报
扣非净利润将现三连亏被迫艰难转型九安医疗缘何上市后业绩加速下滑?
九安医疗近年来面对的业绩压力不小,为发展计,公司重金打造健康云平台及可穿戴系列,这为市场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但未来能否扛起扭亏的大旗仍需观察。
医疗类上市公司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小,业绩往往比较稳健。以血糖仪、血压计类上市公司为例,三诺生物[2.04% 资金 研报]、鱼跃医疗[-1.32% 资金 研报]等上市公司在营收增长等方面年均水平都保持在约10%以上,且波动不大。
处于同一个行业,九安血压计也为许多普通投资者所熟知,又具备云平台等大健康概念,按理说,九安医疗的业绩也应该表现不错,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据Wind数据统计,九安医疗自2010年上市以来业绩就开始明显滑坡,包含2015年三季报在内,6年内有5年归母净利润出现了同比下降。其中,2013年亏损0.11亿元,2014年公司通过股权转让才避免了归母净利润连续同比下滑的尴尬局面——剔除投资收益,当年扣非净利润已是亏损0.82亿元。
亏损的状态到了2015年依然在延续。公司三季报显示,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亏损额度达到0.66亿元,并且预测全年亏损区间1.1亿~1.4亿元。单从数值上看,若想在2015年底实现扭亏难度比2014年还要大。
为何九安医疗连续多年业绩不佳呢?向健康云平台的转型又能否为公司带来收益呢?为了帮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公司当前的经营情况,带着以上问题,记者于近期致电公司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中,对方表示可以将采访提纲发送至指定邮箱。
但令人遗憾的是,截至发稿前记者也未收到其就相关问题的答复,故只能通过公司财务报告等公开信息进行分析。
扣非净利润连亏三年
亏损、亏损,九安医疗近年来面对的业绩压力可不小。
据Wind数据显示,九安医疗2013~2014年的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了0.11亿元与0.82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该数字为亏损0.69亿元,再结合公司全年的预亏报告,扣非净利润三连亏已是大概率事件。
2014年九安医疗的经营已经很不乐观。其主营业务净利润实际上为亏损,扭亏为盈主要归因于孙公司iSmartalarm股权转让和投资收益。通过卖子求生方式才避免贴上ST的标签,但亏损的压力到了2015年依然有增无减。
公司2015年三季报称:预计全年亏损1.1亿~1.4亿元。业绩变动原因主要是由于OEM/ODM产品(代工业务)销售收入下降;iHealth在美国、欧洲、中国大量招募移动互联网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公司费用维持在较高水平;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储备费用维持在较高水平;柯顿公司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折旧费用和摊销以及营运费用增加。
从营收占比看,传统代工业务占比依然高达约50%(2015年中报),而该业务毛利率仅为12.3%,限制了对净利润的贡献;虽然公司近年来也积极转型自主品牌与i系列产品(移动互联产品),但竞争加剧又使其毛利率在2015年受到了冲击,且两项产品该数字在2015年中报均下滑;同时,i系列产品的国外推广又反过来加重了费用负担,进一步影响了净利润。
定增转型“大健康”
业绩不佳、传统业务受挫,定增转型似乎就势在必行了。
九安医疗去年10月公布,拟调整定增方案,改为投资7.3亿元加大对健康管理云平台的投入力度。该平台使用移动智能医疗设备(如智能血压计、血糖仪等)为入口,以互联网为载体和技术手段,积累用户健康数据,为病人和医生之间搭建纽带,从而搭建交流社区等新平台。
“大健康”平台的概念很新,符合当下热点。但也有投资者认为,健康平台需要较长时间的数据积累,特别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短期是否无法给公司带来利润呢?记者也就此问题致函公司,但令遗憾的是没有得到相关回复。
但无论未来的业绩如何,新颖的概念似乎还是对公司股价的拉升起到了一定作用。
中国股市过于看重题材炒作、市盈率过高的情况往往被许多投资者所诟病,而这也反映在了九安医疗的股价走势上。虽然公司业绩不佳,但丰富的题材的确能受到短线资金的追捧。
以2015年10月22日为例,受到“健康中国”概念有望写入中央文件的消息影响,医疗器械板块强势崛起,当日板块涨幅高达7.5%,九安医疗、鱼跃医疗等纷纷涨停。随后,九安医疗一发不可收拾,连续拉出5个涨停板,成为名副其实的龙头个股。股价涨停的背后,是游资的不断接力,记者通过查询涨停板龙虎榜单发现,多个营业部游资参与其中,包括上海溧阳路等知名营业部。
或许是由于业绩不佳,有关九安医疗中长期业绩的券商研报并不多,其中只有中投证券张镭2015年以来对其进行了持续追踪,他在2015年10月发布的最新研报中预测:2016~2017年九安医疗每股收益为0.01元与0.06元。记者按其近期收盘价16元进行计算,就算2016年公司真能实现微利,市盈率依然高达1600倍与267倍。相比于同行业三诺生物31倍、鱼跃医疗38倍的市盈率差别巨大。
当然,公司重金打造的健康云平台及可穿戴系列依然为市场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但未来是否能扛起扭亏的大旗,记者也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