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珠海发布医疗卫生三年计划
珠海发布医疗卫生三年计划
  • 2016-01-14 09:58
  • 作者:江芬
  • 来源:南方网

 1月13日,珠海发布《珠海市医疗卫生“强基层 促均等 提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未来三年,珠海将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让市民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

基层医疗卫生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2017年,完成斗门镇卫生院改扩建并投入使用;2018年,完成井岸镇卫生院、白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规范并强化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管理,累计新增基层医疗床位1000张。

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农村卫生服务中心运行经费由原来10万元/年提升到30万元/年,提高医务人员工资待遇,增加人员运转,延长服务时间。新增经费由各区财政负责,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对斗门区给予40%的补助。

强化基层医疗卫生绩效管理。2016年1月,各区建立起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绩效激励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占绩效工资总量的比例应不低于40%,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的30%可作为除基本工资之外的人员劳务经费支出,对于收入超出上年度的增量部分实行奖励政策,对于未完成年度任务或完成质量差的扣减绩效工资总量。 4 加强基层中医药能力建设。到2016年,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达到100%;到2018年,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农村卫生服务中心达到90%。到2018年,完成一个市级国医馆和3—5个区级国医馆建设,在市级国医馆内,设置国家及省级名老中医工作室。

西部及海岛医疗卫生

设置西部及海岛医技人员岗位补贴,给予支持这些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人才一定程度上的经济补贴。

加强东西部医技人员的交流,一方面鼓励东部医技人员到西部挂职。另一方面支持西部及海岛人员到东部进修。建立西部及海岛人员到东部进修培训的机制,采取医疗机构承办、集中办班的形式开展,争取用3年时间将西部及海岛现有本科以下医技人员全部轮训一遍。

帮扶海岛医疗卫生发展。从2016年起,万山海岛医疗卫生机构成建制整体划入市人民医院,实行院办院管,提升海岛医疗水平,到2017年,万山区区域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2018年完成海岛医疗卫生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将其纳入全市应急救援体系中统筹推进。

公立医院改革

完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规划。未来三年内,原则上不再增设区级以上公立综合及专科医院,严格控制市级和驻珠医疗机构床位增加,适度增加区级综合医院床位,履行区级职能,满足区域医疗卫生需求。

提升市级综合医院发展水平。重点拓展市人民医院发展空间,将市妇幼保健院2018年搬迁后的原址改建成市人民医院妇儿中心等专科中心,三年内将市人民医院发展成为辐射珠中江及港澳地区的区域医疗协作中心。加强市第二人民医院内涵建设,推动创建医科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三年内建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并将莲花路门诊部建设成为市级国医馆。2018年前完成市口腔医院建设论证,显著提升口腔专科能力。

增强区级医院服务能力。整合香洲区区级医院资源,2018年底前完成对香洲区第二人民医院的改造,以适应南湾区域迅速增长的医疗需求,为五年内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打下坚实基础;广东省人民医院金湾医院2016年7月正式运营,五年内达到三级甲等水平,推动该院国际医疗中心建设;加强遵医五院人才学科建设,三年内完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推进高新区人民医院与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合作,三年内完成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按50%比例由市财政支持珠海市第二中医院(斗门区侨立中医院)完成建设;高栏港区要加快平沙医院(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楼项目建设。

实施智慧医院工程。将智慧医院纳入全市智慧城市的整体规划加强建设,市、区财政加大对市、区两级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到2018年,基本完成全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信息化标准建设。

社会办医

为社会办医预留发展空间。到2018年,全市新增社会办医床位1000张以上。鼓励香港、澳门及台湾服务提供者在西部或横琴举办医疗机构。突出横琴自贸区优势,加快推进美国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项目,力争2016年动工,2018年建成。积极推动横琴粤澳中医药产业园的建设和发展,在产业园内推进国际中医药培训中心及国医馆建设。

落实医师区域内多点执业。出台政策,鼓励公立医院高年资骨干医师进入社会办医行业。2016年放开对社会办专科诊所和中医类专科门诊部设置的审批,改革医疗机构审批集中审议制度。进一步下放社会办医审批权限。

加大社会办医扶持力度。对民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日常运行补助和标准化考核补助。从2016年起,每年设置一定比例的科研项目,供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单独申报。社会办的三级医院取得三级乙等和三级甲等资质的,由市、区财政给予奖励,争取三年内创建1—2家民营三级医院。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建立分级诊疗服务制度。通过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逐步实行慢性病管理下沉基层,实现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和护师三师共管。到2018年,三级医院预约号源50%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人数年增长率在10%以上。

落实家庭医生制度。至2016年底,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团队的全覆盖。推动“社区全面参与、资源统筹共享、价格服务多元”的家庭病床服务模式。推广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将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家庭病床服务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属地养老机构、属地居家养老家庭(个人)紧密结合的服务新模式。

建立居民健康管理制度。在全市逐步建立统一动态管理的个人健康电子档案,三年内实现常住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100%。

建立全民健康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推进区域医疗“一卡通”项目建设,促进医疗信息共享,2015年完成一期建设,行政区域内所有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80%以上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区域平台对接。2016年上半年启动二期筹建,争取下半年完成立项,建设区域医疗影像信息系统和移动医疗信息平台,推动建立全市统一的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到2018年,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院建立远程医疗信息系统。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一方面,重点改善西部地区专业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条件。异地新建市妇幼保健院和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力争2018年底投入使用。2018年前启动斗门区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项目。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加挂金湾区妇幼保健院牌子。推进公安监管医院建设工作。

另一方面,从进一步建立健全珠海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卫生监督和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入手。如,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工作。全面实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项目,到2018年,全市孕妇产前筛查率达到85%以上,新生儿筛查率达到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8‰。

人才学科建设

做好卫生人才规划配置。到2018年,全市新增执业(助理)医师约1800人,新增注册护士约2900人。重点加强西部地区人才引进培养工作,至2018年,西部地区新增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员约2500人,新增高级职称卫生技术人员约700人。

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用3—5年时间引进200名高层次卫生人才,所需经费统一纳入珠海“人才专项经费”中安排。其中,特别加大对西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力度,凡西部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工作津贴方面比在东部引进的翻一番,其他经费不变,所额外增加的费用由市、区按5:5的比例分担。

加强全科医师培训。市、区财政设立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项经费,用3年时间培训400名全科医生(含民营医疗机构全科医生),到2018年末,达到每万人拥有2—3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将全科医生纳入用人单位正式工作人员,提高待遇,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整体工资水平要比其他专科相同职称的医生高15%。

加强省级以上重点学科专科建设。至2018年鼓励创建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1—2个,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不少于5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不少于20个,博士后工作站2—5个,切实提升我市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及临床诊疗能力。

配套政策

建立稳定可持续的财政投入机制。市、区财政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提高全社会各类人群的医疗服务待遇。至2018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低到30%以下。

优化医保支付制度。至2016年上半年,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要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30%,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

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合理提高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护理、手术等医疗服务价格,降低部分检验、大型设备检查治疗费和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

推动医药流通体制改革。2016年上半年,建立以市统筹的区域药品和医用耗材统一配送机制,实行统一目录、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预算和统一结算;有条件的大型公立医院开展供应商药品供应链延伸服务,减少流通环节和成本,切断利益链,遏制过度医疗行为,减少患者医药费用。

据了解,珠海计划从2016年起,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东西部区域均衡发展、上下层级协调发展、公立民办协同发展、大型公立医院统筹发展、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均衡发展等五大目标。其中,未来三年继续坚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在45元基础上逐年递增5元,注重疾病预防和慢病管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健康城市建设进入全国前列,健康指标进一步提升。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卫生计划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