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崔柔刚:区域平台背景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新观察
崔柔刚:区域平台背景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新观察
  • 2015-12-16 16:15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由中国数字医疗网携手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巡爱科技 健康普生”2015中国医院信息化建设全国巡展活动于2015年12月3日终于来到了具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的安徽省合肥市。本次活动以“新医改背景下的医疗信息化 建设”为主题。来自合肥市卫计委信息中心主任崔柔刚分享了“区域平台背景下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新观察”主题演讲。以下根据现场速记内容整理。

医疗信息化发展历程

从事信息化建设的人都比较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历程。基本上起步的时间都是从2000年-2002年左右,几乎所有三级医院都开展信息化建设,到2002年底,已有近900家医院开始实施医院信息系统,逐渐发展到小型管理软件与小型局域网兴起。从2000-2015年,这十五年来信息科的主任们,其实都是在围绕这个图上的东西做,这些东西把它大致纳成三块,一个方向。一块是基础的硬件设施,这几年大家都是拼命的在买,原来是服务器,买小机,买存储、买核心交换,这些是我们的信息化工作重心之一。第二块是临床应用,在上电子病例,在上临床路径,在上手麻、心电这些东西。第三块是精细化管理。可以说这三大块构成了前十五年信息科主任的大部分工作。目前在个别先进的医院里面,可能逐步的在做关于信息平台的工作,这一块省医、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先行一步在做这些东西,但是崔柔刚主任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说这个其实都是一种传统,可以讲是传统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我们未来十五年要做什么?这些东西该做完了,只是在层次上不断地循环,但并没有上升到一个高度。

目前,很多的概念确确实实是眼花缭乱,大数据、云计算、实质性分析等等很多,但是真正适合医院,真正接地气的在哪里?我们未来关注的点在哪里?安徽省信息专委会从2005-2015年十年间,曾经讨论过很多的关键词,电子病例、平台等等都讨论过,但是下一个五年或者十年,我们讨论的关键词是什么?这就是我想说的事情。

未来的关注点在哪里

好在信息中心的主任还只是个中层,他的工作职责。我曾经也跟我的一些同行交流过,我们考虑的可能还是战术理念,在一个单位像医院如何发展,几年间要达到什么程度?这种战略层次一般都是由医院的老大,由院长他们来决定。中心主任需要把战略的目标通过合适的工具,或者是手段,不管是什么手段或者是工具,大数据也好、小数据也好,反正把战略目标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战术上面的胜利,也就完成了我应该完成的工作。所以这一块从未来来讲,信息化工作的依托、出发点依据什么?就要依据医院整体的发展方向,医院整体的战略目标,医院整体的要求来做。所以说我们要按照总体的要求来考虑将来的信息化建设。这一块主要就是从大的方向来看,我把它归纳成两个方向,一个是对内的,一个是对外的。对内就是加强内部管理。内部管理就要满足医院的三种人,一个是医院的管理者、领导,第二个是医院的员工,医生、护士。第三个是患者。这三种人的需求,随之而来的一些方法和手段,像闭环建设、精细化管理、电子病例、院内的信息平台,这些都是对内的一些方向里面去。

区域卫生平台信息化建设

区域卫生平台的信息化建设,重点是对外。对外,首先绕不开的一个问题就是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医院之所以作为医院,它首先是一个社会上的单位,它必然要跟这个社会上的其他单位和机构要发生联系。以前我们搞信息化都是可以说关起门来自己搞自己的,在新时代,在新时期,可能我们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就要有所转变,就可能要开门搞信息化了。从这一块来讲,从国家的几个要求可以看到,像紧密型的医联体的要求,要求以三甲医院为核心,带动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对整个社会提供医疗服务,这是一个大的战略,这个大战略,信息化这种战术手段如何把它变成现实,这可能就是我们现在要考虑的问题。

崔柔刚主任表示,我的题目就是新观察,新观察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我们信息化建设的关注路径的问题,原来类似我的关注点是财务、理财为中心,后来是以临床为中心,就是电子病例,现在可能发生的就是关注区域医疗,未来可能要十年二十年以后,可能要关注的就是个人健康为中心。所以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说我们的信息化,尤其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注路径,这是我的理解。说的不对的地方,如果需要讨论的地方大家可以去讨论,也可以反驳我的观点。

说到区域平台。可以说从2011年国家卫生部全面启动全国的战略平台试点以来,在全国各个地市的卫生局、卫计委,包括省卫计委,都掀起了一个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热潮,我随便搜搜就可以看到像湘潭、长沙、杭州、鹰潭等,都在做区域信息化平台的工作。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整体架构,都是按照国家卫生部下发的标准建设。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就可以把整个区域层面上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信息给关联起来,但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是在目前我们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个问题我归纳的有这么几点。合肥和芜湖在安徽这边是先建了信息平台,很快可能六安、阜阳、亳州也准备开始建这个平台。但是从合肥的建设经验来看目前还存在这么几个问题,这是我个人的意见:

第一,标准规范不成熟。虽然说卫生信息化的标准讲了很多年,2011-2015年提了四年,但是事不经过不知难,但是真要做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标准是缺失的,很多规范是不合理的,甚至数据都不知道找谁要。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说我的接入单位、我的医院不知道怎么做。拿合肥市为例,有的像合肥医院建平台建两回了,就是说这个标准规范确确实实制约了我们的一些进度,这也是我们2015年,新的省卫计委提出来,2016年定为全省的标准规范年,重点要集中精力解决标准规范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后面会带来很多麻烦。

第二,项目收益不确定。如果项目收益不明确,导致有很多接入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第三,建设资金不到位。既然接入这些东西,就涉及到钱、网络、软件改建费等等,这些项目由政府牵头来做往往资金并不是说直接下拨到各个医院。在这方面我们也曾经跟市卫计委的领导提过建议,说实话经费是有,但是由于政府的资金和事业单位的体制关系,钱并不能直接划拨,所以说这一块可能以后要以奖代补,就按照这种方式来提供,但是一开始资金缺口还是比较大的。

第四,考核督导不给力。按照时间计划进度表,2月1日要完成的事情,3月1日要完成的事情,往往到最后拖没了。这四个问题就直接到达了医院并不积极,整个平台建设进度很缓慢。

但是中国相对于美国或者其他国家,最大的特色就是中央是一个很坚强的政府,强有力的政府,政府做事可能就是说我就不给钱你也要把我做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们在建设工作方面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政府文件一个接一个下发,要求也是一个接一个。所以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背景下,医院建设的第二个观点就是政府既然这么强势,与其被动去建设,不如我未雨绸缪,我主动谋划,怎么去按照他这种思路提前转变观念,搭一些顺风车来实现一些工作。

与其被动建设 不如主动谋划

怎么谋划?首先要看到在现在的这个时代,我们的医疗信息化行业还有一些很好的机遇。第一个就是新医改,医改带来了一些发展机遇,有了医改它的机遇提供的是什么,它提供的是政府方面的机遇。比如说以前多分级转诊政府也不支持,分级转诊到底怎么搞?远程会诊等等。现在有了新医改以后,首先从政策方面上就给松绑了,能做的东西可以提前做了。第二个就是医疗卫生的产业链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云计算、移动物联网、互联网+等等这些概念,都带来了一些新的机会。就是说有人愿意投钱了,可能这些钱都不需要医院给,只要你有想法有人愿意搞。第三个就是信息化技术发展带来的机会。以前手机是传统的直板机,都不带功能。以前上网贵,单G网贵,现在4G包月包流量,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便利。

现在我有两种思路今天提出来给大家一个想法。一是能够利用它的基础硬件设施。不是让我联网吗?让我接入硬件平台吗?我就利用这个软件。二是跨机构共享信息。以前妇幼保健院要找他要产妇信息很难,那么我跨机构信息就可以拿到了,中心血液、急控、120都在考虑,就看你怎么去做这个事情。硬件方面像卫生专网,既然国家要做区域平台,一张卫生专网就可以用,现在合肥市的卫生专网铺到各个市的卫生中心,各个乡镇卫生院,我就可以利用这个网络来实现,可以实现和信息中心的交流,医院就不需要单独拉网了。二是健康档案,有了这些健康档案的整合,我跨机构的血液等等,这些相关信息对医院能够实时获取。所以在包括跟所有的领导在谈,就是说不要把自己想成一个信息提供者,其实我们既是信息提供者也是一个信息的享用者,你虽然上传但是也可以把这些信息索取。

互联网+医疗?医疗+互联网?

究竟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其实从仔细看这些大环境还是蛮悲观的。首先医疗行业跟出租车行业,包括餐饮行业不一样,从大的监管机制来看,像这种严格准入制度不利于互联网在线医疗创新。二是现在医院的问题并不是技术不够,而是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医院里面,分配不均的问题,所以由于大医院掌握了绝大多数的优质资源,导致了医院的强势,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全部是为医院来做的,包括无线网、Wifi,就导致了这种强势。三是医保打不通,医保部门很强势,很难打通,很难协调。打不通医保在全民医保的最底下,那么我这些东西的受众就很少,这些体量,这些流量其实是支撑不起来这些东西的。四是由于医学特殊性,造成社会就医习惯难以改变。手机上发一点症状,医生就能给你下结论了吗?下不了结论,所有的东西到最后都归纳成估计你这个是感冒,但是还建议你明天带着片子到线下来看一下,这样就影响了互联网+的应用。

所以说互联网+医疗存在的问题就是一是商业模式不清晰,他自己只是有钱不知道怎么用,只知道烧钱,这个钱怎么变现搞不清楚。二是同质化严重。手机上下了很多APP,基本上所有的APP都一样,挂号、报告、交费,三样,你说还有哪一个功能有吸引你的东西?基本上都差不多。三是业务碎片化。就到了诊前、诊中、诊后。四是公信力不强。商业化公司。

那么很多这些公司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能力不足,所以从O2O,本来从线上一生病,后来发现不行,这种玩法不能玩下去,就做了线下的布局,熙康做云医院,春雨在做诊所。其实这些诊所讲这么多其实公立医院都已经有了,我只要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就能把安医的医院、省立医院的医院全部做起来。

所以说我就赞同应该把它倒过来,医疗+互联网,这一前一后就反应了问题,医院就是主体,医生是医生,社区有社区,药房有药房,分级诊疗、医联体,可以完全依托区域信息平台来做。现在其实好多公司也了解,这一块一定要保证政府的公益性。

今天的观点就是说在未来医院的信息化向外延伸的时候,我们可以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给我们提供的基础硬件设施和跨机构共享信息这个有利条件,延伸三甲大型医院信息服务能力,在分级诊疗、医联体、互联网+等方向着力,既符合政策导向,又符合医院战略目标。

因为时间有限我也不多说,我就把观点回顾一下。三个观点:一是信息化建设关注路径。各个单位的信息中心主任可能下一步关心的也要以医院为中心,要配合医院的战略转移,要做这方面的事情。二是与其期被动建设不如主动谋划,主动依托这种东西去做。三是怎么做?依托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运用硬件和跨机构信息共享这种优势,在一些区域层面上来发挥自己的三甲大医院的优势。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区域平台  医院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