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医联体协作——以患者为中心的有序就医体系
医联体协作——以患者为中心的有序就医体系
  • 2015-12-02 17:55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大医院门庭若市,基层医院门可罗雀。各方共识需要建立具备专业化分工的医联体协作体系:提高基层医生能力和积极性以赢得患者信任,在联合体内形成利益共生的分级诊疗体系。并通过云化服务、移动接入等信息技术支持医联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协作诊疗服务,促进有序就医,实现多方共赢。

1、无序就诊、盲目竞争的医疗乱象

本来是为方便患者,早些年鼓励自由择医、点名手术,但在患者非科学就医观念、对基层医生不信任、趋高心理等因素影响下,照成了无序就医的乱象。

大医院规模扩张,大小通吃与基层医院抢病人,收治常见病多发病。某省会城市的附属医院收治疝气病人,某直辖市三甲医院收治择期手术的阑尾炎病人,三甲医院的便民门诊专门开药,与街边药房无异,产生大医院“虹吸”问题。

大医院医生过度疲劳,门诊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病人,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医生抱怨看不到有价值病患,没能投入更大精力在疑难重症上,只能为头痛脑热忙的团团转。

基层医院面临着大医院的“虹吸”和患者的不信任,在长期缺乏患者情况下,诊疗水平也得不到有效提高,进入恶性循环,基层首诊率一直不高。

患者不满意到大医院排大队小病成大病,大医院医生也不满意为头痛脑热忙的团团转,基层医院更不满意基层首诊形同虚设!在这种‘医疗供需错配’形成的无序就诊、盲目竞争的医疗乱象中没有赢家……

2、专业化分工协作是共赢之路

“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这是不久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的。从实践看,通过分级诊疗无疑是解决医疗乱象的良方。

所谓分级诊疗,就是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逐步实现从全科到专业化的医疗过程,其内涵包括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在各地多年的实践,达到预期理想效果的不多。其关键问题有患者的疑虑还没有打消--小医院是不是会耽误病情?另就是医院之间的良性协作没有建立--大医院为什么要有选择的接诊?

首先要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和积极性。因为优秀医生不在基层,患者就不会去基层。所以分级诊疗要强调分工,是专业化分工不同,不代表医疗水平的能力,让患者真正信任基层医生。基层医生通过形成长期固定关系,服务一个小范围人群,看的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高的不一定是技术弱的,这样的病看得非常好。对于十万分之一的发病率,这样的病基层医生遇到的少,专科医院就很擅长。在做康复、老年护理方面,二级、康复院就比三级医院强。这样建立起专业化的分工形成科学的就医观念促进有序就医。

其次通过组建医联体形成利益共生的分级诊疗体系。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促进医疗市场中的左右竞争,而非上下左右盲目竞争。建立医联体协作,通过发挥大医院的龙头作用,带动内部各成员单位的协同发展,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最终实现有序就医。

基于此需要建立具备专业化分工的医联体协作,提高基层医生能力和积极性以赢得患者信任,在联合体内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协作,更好促进分级诊疗,开展有序就医,多方共赢。

3、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联合体协作

医联体内的基层、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责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密切协作。基层医生提供患者贴身、个性化的医疗服务,与患者建立医患圈,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和疾病咨询,并对疑难重症转诊,协助提供专科医院就诊。三级医院在诊治中,可随时查看患者既往的健康记录,并随时随地与基层医生建立联系,制定治疗方案。患者疾病进入稳定期后,再由三级专科医生将患者转回二级康复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另患者如果需要急诊服务,可以直接前往大医院寻求诊疗服务。在此全程,各级医疗机构医生通过医生圈形成无缝的协同机制,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诊疗服务。


 

医联体协作云:将整合医院EMR、区卫平台等患者信息,实现统一的、集中的云化患者管理、机构管理、移动诊疗、远程门诊、双向转诊等功能,操作及时便利,医护人员不受服务资源的部署位置限制,连接云平台即可便利使用。

移动化协作:在云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各级机构医生的协作效率。利用智能手机、PDA进行病历查询、双向转诊、音视频沟通等工作,真正做到随时随地的患者服务和诊疗协作。

连续健康管理:促进基层医生与患者的密切联系,以及慢病患者的持续管理,通过健康仪测量体征数据,通过网关,将数据上传至云平台,基层医生通过云平台的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提供患者个性化的健康指导。

移动随访:由基层医生上门了解居民病情变化,进行疾病诊疗和康复指导等工作。通过随访可以提高医院医前及医后服务水平,同时方便医生对病人进行跟踪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进行统计分析、积累经验,进一步提高患者信任度。

远程门诊:进一步方便患者,对于基层医生拿不准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通过远程门诊获得医疗专家建议咨询,为多数患者避免了一次大费周折的就医历程,同时也逐步适应3级医院缩减门诊的趋势,通过远程门诊筛选真正的疑难杂症。

远程查房:由三级医院帮助二级医院的康复患者做持续的管理,在不占用三级医院的医疗资源情况下,方便三级医院医生获得术后、治疗后的情况反馈,同时二级医院医生也获得了指导,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的诊疗服务,为患者的最终康复负责。

远程急救:提供紧急情况的处置,挽救危重病人的生命,是三级医院的关键分工。通过云平台迅速确认病人身份;通过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的共享,更好地救治病人;通过高清的视频和语音终端,及时反馈急救现场情况,及时获取急救专家的远程指导。

远程医疗培训:实现医联体机构内远程的多方参与的教学与培训,通过多媒体教学,基层医生可以足不出户就获得医疗专家的培训和互动交流,大大提高了医联体的医疗水平,而获得整体的竞争力。

4、集约化建设区域医联体协作云

医联体协作是跨机构的、灵活方便的,其信息技术的支撑将避免分散的、封闭的架构,整体实现集约化--共建共用、随时随地接入。

集约化的医联体协作云一是重视质量,其支撑各机构的协作运行,需要确保各构成部件的可靠运行;二是能规模化,通过服务云化,实现资源的弹性供给,即实现高扩展能力,也实现总体建设成本的降低;三是注重效率,适配不同的接入终端,提供标准开放的接口,建设周期短、维护难度低;四是考虑经营性,提供服务模式,在共建共用的前提下,可计量服务的使用,让IT适应业务向服务模式转变,让信息化系统也能具备自身造血能力。

医联体云服务

云服务平台流程化设计,提供各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实现患者管理、机构管理、业务协同、双向转诊的流程化管理。通过系统流程流转业务处理,实现集中、透明、高效的一站式服务过程的核心支撑体系。

业务功能组件化开发,通过专业化分工开发出不同功能的“零部件”,包括协作组件,其组合了相关多媒体、音视频等功能,能方便定制各种协作圈,例如:医患圈、医疗圈,其方便不同群体内的随时随地交流沟通。实现了软件复用和组件化生产,节约软件产品的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

以服务形式提供标准化接口。服务提供者和使用者可以用定义良好的接口来独立开发。服务实现者可以更改服务中的接口、数据或者消息版本,而不对使用者造成影响。能与协作平台提供的标准服务支持终端用户的一体化应用,例如在患者管理中嵌入统一通信功能等。另可以与区域卫生平台、院内信息系统进行标准的数据交换,实现系统的互连互通。

医联体云协作

云协作支撑移动协作、远程查房、远程门诊、远程救治、移动随访等工作,让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获得声音、数据和图像,从而丰富医生、医患的沟通方式,提升协作效率。其由视讯系统、统一通信共同组成。

视讯业务管理系统,对系统所有视频资产如MCU、GK、视讯终端客户端进行集中管理。需支持大规模组网,以支持区域医联体业务开展。媒体交换控制所有视讯终端音视频的码流分发,需具备出色的性能和稳定性。

统一通信同时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与技术、固定网络与移动网络、开创了全新的通信模式。他让医护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获得声音、数据和图像,适合医院集团、单个医院等各种规模,满足医院在IP语音、医护协同会议、远程培训及便捷办公等全方位的应用要求。

医联体云计算

医联体云计算提供将计算、存储资源虚拟化提供逻辑资源支撑云服务运行,将计算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机资源,为用户提供高性能、可运营、可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提供云基础服务,包括弹性计算、虚拟私有云、弹性负载均衡等服务,医联体中各机构可构建自己的虚拟私有云,企业可以划分不同的子网和设置独立的IP地址空间,借助物理防火墙ACL规则,实现虚拟私有云内不同子网、子网和外部网络的完全隔离。

通过网络控制器技术将以前关注技术、设备、连通性,转变为到关注用户、业务、体验。实现全网策略一致,同一用户不管在哪里,使用什么终端接入,业务体验都是一样的。同时,为管理员提供可视化的策略管理,只需通过web界面便可以将数以千记的权限策略管理起来,大大减轻管理员的维护管理工作。

终端泛化接入

医联体泛化接入实现各类智能终端、视讯终端、监测终端等各类设备的接入。

基层医生可用移动监测仪终端,方便测量患者血压、血糖、心率等,并可接入云服务,进行数据上传,并获得趋势分析和相关指导建议。

智真视讯终端改善用户进行远程协作端到端的体验,使用高清的视频编解码技术,可集成数字摄像机、立体声麦克风和立体声扬声器的一体化设计,插上网线即可进行视频通讯,支持移动化的远程诊疗服务。

智能终端可通过APP接入医联体云服务,并可实现音视频、即时消息、多媒体会议(数据、视频)等服务,各级医生之间可以轻松自如的通过文本、音视频聊天的形式进行病情探讨和交流,文件传输服务可以使医生之间共享病人以及其他相关资料。

5、构建患者满意的有序就医体系

落实新医改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思想。整个医联体服务流程,以患者为中心,从基层医生日常的治疗服务、到远程协同急救、再到三级医院协同诊疗系统、最后二级医院的康复。都本着方便患者,节约患者费用,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原则出发。

有效增强基层医生能力,更好获得患者信任。利用高清视讯系统,定期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医疗培训,在协作中的医疗指导,都大大促进了基层医生的能力提高。另基层医生提供更贴身的服务,在专业化与个性化服务基础上,患者越加信任和依赖基层医生。

充分协作沟通,大医院专家更专注于疑难重症。移动化+音视频技术解决了科室间、医院间沟通与协作困难的问题。让各医疗机构间更方便的开展远程诊疗咨询,通过远程门诊、远程查房,大医院专家真正的将精力用在疑难重症患者上,并通过持续的康复跟踪,帮助专家在自身的专业领域更具造诣。

发挥各级医院职能作用,构建分级诊疗的有序就医体系。实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与大中型医院的联合与合作,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促进大、中型医院与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形成业务联动、优势互补、疾病诊治连续化管理的机制,最终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联体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