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经济利益仍是南海建立医疗大数据平台壁垒
经济利益仍是南海建立医疗大数据平台壁垒
  • 2015-12-01 10:04
  • 作者:佚名
  • 来源:南方日报(广州)

 在11月24日南海举行的公立医院开放日上,南海卫计局方面透露,目前正在发力“医疗大数据”,明年年中将上线区域“预约诊疗平台”,将整合全区15家公立医院的医疗信息,而15家公立医院“统一”的微信公众号、APP也会上线,届时市民可手机挂号、支付,还能将南海所有公立医院的就诊信息“一网打尽”,包括挂号情况、门诊住院处方结果、检查检验情况、收费情况等,均会“即时”更新,市民可随时随地用手机查看。

实际上,无论是集纳15家公立医院的“预约诊疗平台”还是“微信公众号”,都只是南海医疗大数据针对“移动手机端”的一个展示平台而已。在去年4月底启用的“南海区市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则是针对“电脑客户端”的展示平台,该平台最终目标是希望整合南海区142家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资源,包括3个区级医院、12个镇街级医院以及1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信息。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南海正在筹划新建立一个“数据池”,作为实现这些功能和数据交换的“后台”,给预约诊疗平台等展示功能的“前台”予以支撑。相关业内人士看来,期待未来医疗大数据发挥更多的实效,例如就诊结果“互通互认”,要跨越的不仅是技术应用,更多考量的是资源统筹协调,以及医院利益的博弈和分配。

南海卫计局局长孔小燕介绍,打造覆盖南海15家公立医院的区域性“预约诊疗平台”平台,将解决目前市民普遍遇到的看病“信息不对称”问题:例如挂号,患者常常是一大早跑到医院去挂号,结果发现挂满了,或者电脑网上挂号,各医院也是独立的系统,需要分别进入该医院的系统挂号。即使是在佛山市实现了“微信挂号”的医院,但也只是其中某一家医院。

而南海的“预约诊疗平台”平台,全区15家公立医院的挂号诊疗信息全部集合在这个系统里,各科室信息、医生信息均会及时跟新发布出来,在线挂号和预约,如果这个医生挂号满了,可以及时显示其他医院的医生是否有空缺,可以调配所有医院的资源。

不仅如此,平台有评价系统,例如市民想去看牙科,想知道哪个医院的牙科好,就可参照平台上显示的群众问诊评价反馈信息,就像淘宝的“评价”系统一样。

孔小燕说,实现手机挂号和支付只是第一步。南海第二步则是要做“数据池”,打通南海目前各医疗机构的“信息孤岛”,将数据全部汇总。

实际上,“预约诊疗平台”只是南海医疗大数据针对“移动手机”端的展示平台,去年4月底,还启用了“南海市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作为电脑客户端的展示平台。

该平台将分三个阶段对市民逐步开放。第一阶段,平台启用后,市民可以查询健康状况和门诊就诊记录;第二阶段,2015年,实现住院信息和部分公共卫生信息的开放;2016年,期待实现全面、完整的健康档案开放,包括献血信息、医学影像信息等。

健康档案平台的最终目标,则是期待整合南海区142家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资源,包括3个区级医院、12个镇街级医院以及12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信息。市民只要持南海诊疗卡、佛山健康卡或国家居民健康卡到其中任意一家医疗卫生机构就诊,门诊、住院、医学影像、检查检验分析、体检分析、计划免疫、疾病症状监测、社区门诊、慢病随访等医疗资源,均可在平台上查询。

未来集纳全区142家医疗机构信息新建后台“数据池”支撑考验技术手段

南海卫计局信息科负责人潘逸辉介绍,健康档案管理平台,除了展示给市民使用,更多的是作为国家健康档案数据标准使用,微信等手机APP接入较为困难,所以要新建一个数据共享池,,共享池除了给健康档案平台提供数据,还可以给微信、预约诊疗平台等手机端提供数据,还可承担与南海数据统筹局的数据交换功能,是集纳所有数据和交换功能的“大后台”,“预约诊疗平台”和“健康档案平台”都是由这个数据池,开放给市民的“展示平台”,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健康档案管理平台和手机预约诊疗平台,两个平台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作用。”潘逸辉说,健康管理平台更多是让市民看到诊疗结果,而预约诊疗平台可手机预约挂号支付,可以看详细了解各医院、各科室的情况,例如儿科挂号多少人在排队,多少人在候诊等。

对于“预约诊疗平台”目前整合全区15家公立医院的医疗信息开放给市民,潘逸辉介绍说,这是基于南海全区15家公立医院均是统一厂商开发的应用系统,所以做数据采集和分析,甚至会比佛山市、广州等区域更有优势,“15家医院医学影像等数据都是统一的,同构的,可以做成标准,医疗大数据其实就是数据分析整合,再展示给市民,南海有这个基础,集中起来比很多地方容易。”

未来,要统筹全区的医疗机构信息接入手机端口,还需要更多时间,会比较漫长。而对于南海市民健康档案管理平台的打造,想要达到最终整合南海区142家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资源的目的,也远远没有那么容易。

该平台从2009年开始筹备,最初计划一年内建立,实际上数据采集和分析耗时远超预计。在医疗数字化的过程中,病历、影像、远程医疗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以2011年为例,光医学影像信息就高达40个TB(1TB=1000G)。除了量大,类型也非常复杂。

在南海,诊疗、社区、医学影像数据分别由三家公司统一开发,由不同厂商构成的完全异构的存储系统,如同“孤岛”,这些不同的存储设备利用各自不同的软件工具来进行控制和管理,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性,不仅需要足够大的存储容量,还需要数据整合,最终由异构变成标准。

此外,还要保障分析中的准确性,南海外来人口多,诊疗卡非实名制人口远超过实名制,在保留这部分数据的前提下,如何做到分析有效,同时保障速度、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常具有挑战。除了做海量采集分析,第三期就要形成标准,每家医院按照统一的接口上报数据,业务流程得到规范后,数据采集的源头才能得到规范,数据质量才有保障。

医疗大数据应用更大挑战来自利益博弈与协同

在多名业内人士看来,要未来医疗大数据真正能发挥实效,实现上述提到的一些目标,当下的问题不仅是技术应用,而是资源整合和利益博弈。孔小燕也表示,为了实现大数据的应用,未来将努力做好相关的统筹和协作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举例说,例如放射科专家每天要阅读数以万计的影像,调取影像的速度是每秒两三幅,一个病人的CT影像往往多达2000幅,调取一个病人的数据就要等5分钟,需耗费大量时间等待图像数据传输到本地。在南海统一的政务系统平台下,卫生部门想要建立自己的私有云平台拉专网,目前还在与区层面洽谈,“区级层面最开始想整合统一大数据平台,不想各部门是信息孤岛。不拉专网,速度难以提高,互认很难,目前正在与区层面协作拉专网,同时也不能完全脱离,需要衔接政务网。此外,医生日常门诊压力非常大,不一定有时间去关心病人看病记录,那么这个平台根本不起作用。”

其次,最大的问题是业务驱动,医院和社区有何动力去用这些数据?按照南海统一数据库的设想,市民到医院看病,例如在一家医院拍的X光片上传到数据库后,另一家医院的医生也能调取查看,无需另外再拍片,既节约金钱、时间,也提高了效率。

可实际上,建立统一的区域医学影像共享系统,即使技术手段可以达到,但想要医疗机构之间结果互认则比较困难。“病人的病程随时都在变化,3天前验的血、拍的片子,医生敢认么,风险谁承担?在医学规范中,不管是远程诊断,还是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只能作为临床参考而不能作为诊断结果,这种情况下,让病人重新检验,也无可厚非。”一名医生说,除了业务问题,还涉及到私隐问题,“很多检查结果都是医生的知识产权,作为科研项目的研究案例,在没授权的情况下,他们并不想公开”。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更多的还涉及经济利益。例如,检查检验费用占医院很大一部分收入来源,想要第二家医院认第一家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第二家医院只收挂号费,在医院社保又亏钱的情况下,医院利益谁来保证?

该人士说,医疗大数据不仅是一个医疗机构自身要考虑的问题,还要考虑医疗共享与协同,“这涉及到技术、业务、效益、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问题,数据统一应用平台的建立只是数据利用、挖掘的基础性工作,还有很多沟通整合、业务层面的工作要做。”

南海医疗大数据

好处“面面观”

健康档案平台相当于一本电子病历,可以让市民系统、完整地了解自己不同阶段的健康状况。在这个平台上,市民还可以与医生互动,接受医生的健康指导,提高自我预防意识和主动识别危险因素的能力。此外,由于市民就诊的用药、收费等都是开放的,该平台还可以规范医疗行为。

南海的大数据医疗目标是提供智慧医疗,具体可应用在临床诊断、远程监控、药品研发、防止医疗诈骗、商业及公共政策制定等方面。通过收集数据,医生可以更好地判断病人病情,精准地分析病人的体征、治疗费用和疗效数据,可避免过度治疗、避免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治疗。通过进一步比较各种治疗措施的效果,医生可更好地确定临床最有效、效益最好的治疗方法。

此外,还可以为卫生系统决策提供依据,卫生部门可对覆盖全区的电子病历数据及社区居民的医疗数据进行分析,可用于流行病、慢性病调查、趋势分析和预警,为进一步制订防治、干预计划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另外,通过提供准确、及时的公众健康咨询,公众健康风险意识大幅度提高,居民感染传染病的风险降低,医疗索赔支出减少。还可以进行社保财务查询,南海卫生机构一年三次的第三方测评以往都是医院上报数据,目前是从平台里提取,数据更加客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大数据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