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智能医疗设备 >  国内首个医疗机构自建康复专科研究平台成立
国内首个医疗机构自建康复专科研究平台成立
  • 2015-11-23 11:06
  • 作者:佚名
  • 来源:南方日报

作为全国最早的工伤康复综合试点机构,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率先开展了工伤康复业务模式的探索,首创了医院-企业-社区无缝链接的工伤康复服务模式。

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与白云区正式签订“康复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利用中心优质的康复医疗资源,拓展白云区群众看病就医、居家养老和家庭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康复医疗是现代医学四大支柱之一,建立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诊疗体系是维护和改善群众健康的基础。

2014年底,广东省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1192万,残疾人数量达540万,需要康复医疗服务的比例超过22%。与巨大的需求相比,珠三角地区设有康复床位的医疗机构仅数十家,只有少数患者及时获得了必要的康复医疗服务。

由于不能获得及时、专业、适宜的康复医疗服务,尤其是对脑神经和骨科疾病患者的早期康复介入服务,容易导致慢性疾病病人生理功能恢复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5年至10年,广东康复治疗师的缺口至少达1.5万人。

此时,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箭在弦上。

康复资源总量严重不足

国际物理医学和康复联盟统计数据表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康复治疗师人数一般为30人—70人/10万人口,即使按照发达国家低限的一半15人/10万人口计算,广东省就需要康复治疗师约1万人。

以全国第一家从事工伤康复专科医疗机构——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为例,中心开放床位621张,职工总人数为670人,其中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50名。结合珠三角地区设有康复床位的数十家医疗机构计算,数量也远未达到国际标准。

“康复医学在我国发展仅20多年的历史,无论从康复基础设施、技术力量、康复专业人才等方面,广东省现有的社会医疗康复资源都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康复的巨大需求。”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主任唐丹说。

来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治疗师薛晶晶对国内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状况的调査数据显示,从2001年起,虽然教育部正式批准开设康复治疗学专业的本科和专科院校逐年增加,计划招生人数也相应增加,但是与国内对康复治疗师的需求相比,人才供应远远无法满足人才需求。

更令人焦虑的是,随着广东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这种状况还将进一步加剧。据2014年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简报显示,2013年全省卫生总费用达2518.8亿元,占全省GDP的4.1%。与2012年相比,全省卫生总费用增长15.3%。2013年人均卫生总费用2366.4元,比上年增加303.6元。

唐丹坦言,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老龄人口的医疗需求还会加速增长,对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体系层面合理规划资源配置,更好地迎接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康复机构是分级诊疗体系重要环节

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价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肖月介绍,当前,我国医疗资源还存在供需矛盾突出,患者无序就诊,三级医院人满为患,一二级医院资源闲置,基层机构门可罗雀。

“事实上,建立分级诊疗体系,开展康复医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医疗结构性问题,而且能够大幅缩减患者开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看病难、看病贵。”唐丹表示。

鉴于此,今年7月20日,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与白云区正式签订“康复医疗联合体”合作协议,利用中心优质的康复医疗资源,拓展白云区群众看病就医、居家养老和家庭医疗服务体系建设。这也是全省首个以康复治疗为方向的“医联体”。

白云区居民对康复的需求庞大,尤其是老年人群、残疾群体、慢性病群体和工伤群体。唐丹还透露,该中心即将启动“互联网+康复”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体合作相结合的“线上线下康复进社区”项目,搭建优质康复技术和治疗人才下基层的工作平台,推进社区康复和家庭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国内外经验都证明,康复机构是分流大医院患者的重要渠道之一。”肖月介绍,在美国,患者度过急性期治疗后,会根据情况迅速转入亚急性期治疗医院、康复医疗机构或长期护理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康复医疗对患者的身体功能评定对急性期患者的分流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康复医疗机构的存在也为部分康复患者提供了一个分流的渠道。

“当前,适逢公立医院改革和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契机,有必要大力推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发展,提高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早期介入能力,鼓励二级综合医院和康复专科医院开展稳定期病人康复服务,并促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发挥恢复期康复服务功能,促进需要进一步康复治疗的患者分流和下沉,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区域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有效缓解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肖月表示。

康复医院兼具培训与科研功能

事实上,成立伊始,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还是重点发展工伤职工的医疗康复服务,主要业务方向为神经康复、骨创康复、烧伤康复等。2006年,中心成立了职业社会康复部,全方位探索开展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服务。

作为全国最早的工伤康复综合试点机构,中心率先开展了工伤康复业务模式的探索,首创了“医院—企业—社区”无缝链接的工伤康复服务模式。2009年,中心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工伤康复综合基地”,也是人社部与广东省政府“部省共建”的国家级工伤康复基地。

开业15年来,已为超过15000名工伤职工提供工伤康复服务,工伤职工重返工作率达到82%。

然而,工伤康复只是康复理念中的一环,以工伤康复主业为核心,唐丹更希望把康复事业的服务对象扩展至老年群体、非工伤伤残群体。

“卫生部明确提出要建立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我对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理解是,综合医院属于康复医疗的顶层,康复医院处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中层和枢纽,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机构是在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础。”唐丹说。

那么,在供需不平衡的前提下,康复医院该如何定位?唐丹表示,康复医院应该是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救治服务的延伸。同时,康复医院是综合医院和患者家庭以及基层卫生机构的桥梁和纽带。

他进一步解释,康复医院的定位可从“三位一体”谈起,康复医院作为医疗属性的类别,同样具有培训和科研的功能。对此,广东再次走在前列。今年,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大手笔投入建设了康复研究院,这也是国内首个由医疗机构自建的康复专科研究平台。

建立康复研究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型,被视作中心的发展目标。目标是远大的,但唐丹对广东的康复事业仍有不少顾虑:转诊机制尚未健全,一方面综合医院人满为患,另一方面康复床位空置;针对专业康复机构,政府投入不足,尤其在医疗卫生系统内;康复专业人才的管理和定位尚待准确;康复医院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等。

对此,唐丹给出了不少合理性建议,如在解决人才瓶颈问题,需要明确康复医院医生定位。同时,由于功能和条件有限,往往实现的是阶段性的医疗康复。而康复医院,尤其是承担下级社区医院和家庭社会的桥梁的康复医院,不可避免要承担大量的社会康复服务,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康复。

他建议在康复医院的设置上,今后需要增加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模块,才能完善全面、整体的康复服务。

在建设规划以及资金问题上,唐丹坦言:“康复医院的建设,不管是转型还是新建,首先要摸清底数,服务对象、服务半径、康复资源、原有的优势专科人才队伍等,才能确立今后发展方向。其次要准确定位,才能建设好的康复医院。而建设资金是政府投入还是社会资本?康复医院的建设与投入,是一项投入资金大、投入期长的长线投入,在此过程中,政府怎样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加快康复医院建设,需要多方探讨。”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康复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