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0-15 10:11
- 作者:佚名
- 来源:互联网
13日,孙志刚调任贵州省委副书记刷遍了朋友圈。人民网报道,10月13日,贵州省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孙志刚任贵州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这位医改政要的关键履历。2006年9月,孙志刚任职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党组副书记。2009年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文件下发后,孙志刚兼任安徽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开始主抓安徽医改。2010年12月,孙志刚担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2013年3月,孙志刚担任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其职级为正部级。
可以说,孙志刚全程参与并见证了“公益性”为基调的新医改,而他离开的时期,正是承上启下政策变化的过渡时期。与其说人们关注他的履职变动,不如说更关注医改政策走向。我们来看看孙志刚近几年都做了哪些事情:
他的第一面旗帜就是“安徽医改模式”。2009年,安徽以基层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拉开了改革序幕。前期改革的主要做法是:(1)2009年在基层最早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基本药物零差率制度,所有基本药物按进价销售。(2)基本药物和补充药品由安徽省统一网上集中招标采购,统一定价、统一配送。(3)在严格核定人员编制的前提下,实施基层收支两条线制度。具体来说,医疗机构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政府补助补偿。其中,政府补助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核定。在这个制度下,财政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县级国库支付中心统一管理,并按月预拨。如果收不抵支,差额部分补助经过卫生部门任务考核后发放,年终结算。顺便说一句,安徽并不是最早实施收支两条线的地区,但是这种模式却是从安徽开始全国进行推广的。后期,安徽在调整绩效考评方面做了微调,强调多劳多得,但依旧没有避免基层医疗机构大锅饭的问题。
此后两年,虽然安徽模式在全国推广,却饱受质疑。收支两条线和绩效工资制度,被市场派专家顾昕批评为“回归计划经济和平均主义大锅饭”(详见财新《“最彻底医改”迷路》调查报道)。由于没有分配权力,基层医疗机构工作积极性被打击,加上分配模式不能体现多劳多得,基层医生消极怠工。而基本药物省级招标双信封制度被指责唯低价是取,基层缺药现象严重,医药企业利益受损。
时至2015年,安徽成为4个医改试点省之一,在全省推开综合改革,6项改革文件配之,已经不是仅仅以基层为抓手的改革。在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措施下,基层医疗卫生制度调整,明确取消了“收支两条线”,实施财政经费定向补助,同时调整了绩效考核模式(主要考核管理绩效、服务质量和数量、合理用药、医疗费用控制、转诊率、公共卫生、村卫生室管理情况、群众满意度),但仍保留了基本药物零差率。基层医疗机构的收入来源包括:编制内拨付的人员经费、医疗收入扣除成本和各项基金后的奖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业内人士由此评价,往日红极一时的“安徽医改模式”悄然回调。尽管官方一再否认这一舆论,安徽模式的精髓部分的确发生了变化。
孙志刚的第二个政绩就是“主攻药价虚高”,当然目标还没有实现。2009年以来,各地纷纷实施药品零差率,落实政府补偿责任,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配之医保兜底。但是,药品流通环节的水分并没有挤出去。2013年10月,孙志刚在国家卫计委任职期间全面接手药品招标政策。期间,医药领域遭受一轮又一轮风波,反腐不断。2014年开始,药价改革。国家发改委取消药品最高零售价,全国对医保支付价格高度关注,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抢先出台,医改的主旋律似乎快成了药改。
孙志刚对药品招标政策的态度非常强硬,主要目标就是砍药价,坚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他在2015年两会期间如此应答取消集中招标采购的建议:“我曾经去英国考察,他们在药品招标采购中就是唯价格论。当时我就问,你们怎么保障药品质量。人家告诉我说,质量不是招标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是检验保障的,是药监局的事。”
在2015年3月26日全国药政工作会议上,孙志刚是这样论述集中招标采购的:公立医院改革要向前推进,必须从药品采购入手。只有通过药品集中采购改革,解决目前公立医院药价虚高的问题,才能为打破“以药补医”的利益链创造条件,为下一步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腾出空间。
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很清楚孙志刚的医改思路了。此次孙志刚调任地方,国务院医改办主任一职尚不知谁来接替,医改办主任变动是否会影响既有政策的变化,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是因为医改扑朔迷离: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不断强调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鼓励健康产业发展,从政策上高调鼓励社会办医、商业保险发展,基层医疗购买服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医改明星推陈出新,三明模式以“降低药价”、“院长医生年薪制”、“让院长成为政府代理人”受到推崇,宿迁模式(全部民营化)和神木模式(免费医疗)这两种截然不同、却曾被认为成功的模式都受到冷落,医疗领域对市场的作用、政府的职能依然争论不断。医保支付价、药品集中招标之间的调整和博弈非常激烈,原定于9月份出台的医保支付价格意见一推再推。
医改办换帅,这会在短期内影响政策思路,或总结、或继续、或暂停,影响程度不得而知。笔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卫计委人事变动频繁,公务员辞职创业、下海现象越来越多,公务员反腐也在坊间传得沸沸扬扬。但无论怎样,靠一方领导推行一方医改的模式基本不会改变,所以最后还是回到那句: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花相似。这也许就是医改的宿命吧!也许几年以后,中国又出了个“某某模式”,谁又能知道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