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9-24 10:16
- 作者:佚名
- 来源:村夫日记
2015年8月,村夫日记发布了第一份深度研究报告《基础医疗的变局时代》,在报告的第一部分中,我们分析了农村基础医疗市场的现状、困境以及发展趋势。农村基础医疗市场的组成部分主要是村卫生室(仅门诊)以及乡镇卫生所。
村卫生室:设施、人才、药品困境导致经营不佳
作为基础医疗服务量的最大板块,村卫生室的门诊诊次占整体基础医疗门诊诊次的43%,主要是因为其数量庞大,覆盖较多的农村地区。2009年到2013年间,村卫生室的门诊规模从633亿元增长到957亿元,年均增速11%。村卫生室的门诊诊次在这五年间平均增速为7%,高于乡镇卫生院的3.5%。不过,村卫生室的数量近几年一直在下跌,主要是因为针对村医各方面的管理、福利措施都不到位,加上基层实行药品零差率后导致的收入缺口以及补贴不到位,导致不少村卫生室经营不下去。
首先是硬件设施上的困境。村卫生室的检查器材严重不足,国家对村卫生室的建立只明确要求一些常规器材如体重仪、血压仪等,而快速检验仪器如生化仪、血凝仪、血细胞仪等,村卫生室的配备还很差。
其次是人才。村卫生室的人员中最大的一部分是乡村医生,占村卫生室人员的接近69%,职业医师(包括助理医师)只占20%。乡村医生长期以来的身份处于模糊状态,迫切需要改革的是行医资格认定、再教育以及养老福利。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乡村医生中51.8%只有中专学历,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只有4.7%。未来对村医的培训迫在眉睫,且这种培训必须是长期的。
第三则是药品的供给。国家对村卫生室的建立要求只明确要求80种药品,少药成为农村医疗服务的一大瓶颈。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乡村分布比较分散,村卫生室显得更加重要,对急诊处理药品、慢性病药物和常规病治疗药物的需求很大。一些偏远地区的药品使用量量比不过沿海发达地区,因此越是偏远地区的村卫生室越是受困于药品的不足。要改变这种状态要等待国家放开处方药网售,届时村卫生室或许会成为最获益的板块,不再局限于药品的库存,可以与网上药房合作进行集中配送,这样就解决了偏远地区药品不足的问题。
乡镇卫生院:定位尴尬,增长乏力
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状况并不好,整体机构数量一直在下跌,而在门诊就诊量上,虽然乡镇卫生院占基础门诊诊次的23%,但五年内的年均增速只有3.5%,低于整体基础医疗门诊的平均增速6.4%。
而从规模上看,乡镇卫生院虽然占整体基础医疗门诊规模的20%,但近年来一直增长乏力。2009年乡镇卫生院的门诊规模为394亿,2013年为515亿,年均增速为7%,低于基础医疗行业门诊服务规模平均11%的增速。
乡镇卫生院在门诊上发展平平的主要原因是其尴尬的定位。相比村卫生室在农村医疗守门人的位置,乡镇卫生院不具备地理布局优势。村卫生室更加贴近村民,而且平均费用上与乡镇卫生院相差不大。尤其在偏远的地方,村卫生室的分布更加有利。如果是相对复杂的门诊病例,从最基层的村卫生室往上转诊,病人也倾向于直接去县级医院,跳过乡镇卫生院,因此乡镇卫生院夹在中间处于发展比较尴尬的地位。
乡镇卫生院同时也是农村住院最主要的机构,占基础医疗住院人数的78%,占整体住院市场规模的59%。但是,乡镇卫生院不断受到上级医院的挤压,发展速度很慢甚至有几年的倒退,2009到2013年住院服务量年均增速只有1%。乡镇卫生院面临严峻的服务考验和人才压力,加上医院规模不断膨胀,乡镇卫生院在住院服务上正在进一步丧失优势。
未来的出路
因此,作为基础医疗住院服务的主体,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上下转诊通道上发挥的作用还很有限。然而,很多病人之所以选择远距离就医,即使是术后住院或者慢性病也选择在县级医院,主要原因仍然是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无法满足相应需求。因此,这两大农村医疗核心领域的出路是做好服务上的错层定位,主要发展家门口的基础医疗、康复、慢性病治疗以及就近转诊服务。
有几个条件可能会促成农村基础医疗的发展。首先是药品的零售端配送,农村市场比较分散,缺药是基础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能够展开网上配药,并通过第三方机构联盟式采购,达到量的优势,或许可以解决药品的局限。
同时,与上级机构比如县医院结成卫星管理体系也可能会为农村基础医疗市场增加活力。这种卫星体系并不意味着大医院吃掉农村机构,而是通过再教育和培训,帮助人员在服务能力上更加成熟,然后将小病留在农村解决而无需转至县级医院。
第三,对医生的考评和薪酬标准将直接决定农村市场医生的动力,如果能够将长期留住病人有关的指标,比如留存率、回头率和客户满意度作为指标,将给医生动力去建立熟人医疗关系,长期留住农村病人,这样对医生自身能力提高、口碑建立也是非常有利的。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