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信息科前辈:不可复制的经验,可以复制的教训
信息科前辈:不可复制的经验,可以复制的教训
  • 2015-09-14 10:59
  • 作者:功夫熊猫
  • 来源:i医思社区

我们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医院有大有小,医院所处的地区经济水平有所差异,患者观念、领导层的观念都有差异,也许差异很大。有些别的医院很好的经验,未必就适合自己;而自己医院很好的经验,未必就适合别人。

搞信息化建设,其实跟找对象是一样的,没有哪个好不好,只有合适不合适。

信息化建设除了钱之前,最重要的是人才,那么先讲个团队的例子。

大家可能觉得我比较牛逼,承担了很多任务,但这并不是什么好的经验,这其实是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虽然医院深入参与系统规划和实施是应该的,但是深入到我这种程度其实是不好的。

我们医院的现状是,领导层对于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高,而中层干部也普遍缺乏信息化的意识。

举两个例子:

统一号源池上线,我们是希望把预约号源放在前面,并把多数号源放在网上,以鼓励预约;可是相关部门,并不把统一号源池作为一个便民的措施,而仅仅是作为一种减轻自己工作量的系统,仅仅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

系统都做好接近一个月了,还没正式上线,因为领导说上线前要先开个院长办公会讨论一下.......

还有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在科室,护士长让一个护士查出院病人数,护士拿着纸质的出入院记录本在数,可能是数错了,护士长一个劲在骂护士笨.....那都是上系统好几年了。我跟护士长说,不用数,系统中都有可以查的,护士长说,居然可以查啊。

这两个例子,代表了我们医院目前普遍的信息化观念现状,基于这种现状,所以我必须深入的参与,去逐个解释,逐个沟通,甚至自己去修改程序,以让临床更容易接受代表新观念新流程的新系统。

我们的建设成果,看似高大上,但是经验真的值得借鉴么?

再来讲具体的系统建设,安徽省,信息化程度最好的恐怕就是省立医院了,所以我们经常去省立医院学习,关于临床路径和单病种都去学习过。

省立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确实好,但是可以复制么?很难。

临床路径和单病种,在省立医院是医务科主导的,而单病种控费是院长书记亲自抓、亲自协调的。

关于单病种控费的具体内容,书记和院长跟各科室主任谈判很多次,把治疗方案里不必要的药品全部去除,要求采购部门尽力压低耗材采购价,等等等等很多措施。

其实他们的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系统怎么样呢?按照单纯的软件的角度来讲,其实不算严格不算合格,但是人家管理水平高,直接拉高了临床路径和单病种系统的建设水平。

昨天看到一篇人家的旧闻,人家召开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工作人员会议,而我们每次去学习回来,都说人家经验好,要学习,怎么学习?

最近在看一本书《改革的教训》,里面提到一个观点,我很认同。

经验要如何才会起作用,要符合很多前提条件,经济方面的、政治方面的、社会方面的、文化方面的等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但是教训就不一样了,只要满足一点,就有可能被触发,很顶用的起作用,时刻准备着再给你一个下马威。

有很多信息化公司,也许不止信息化公司,规模越做越大以后,反而越来越不行了。为什么呢?毫无例外的都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管理的转型。

人少的时候,靠人来管理,靠领导的魅力来管理,既高效又灵活,所以很多团队就延续着这种管理方式。团队逐渐做大做强的经验有很多,每个行业每个团队的成功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

但是团队最后变得低效而分裂,却几乎都是因为一个原因,人治。

只是可惜,很多团队对这个教训并不以为意,于是这个教训就频繁的让人跌倒。

再具体到某个具体的系统来讲,我们之前的很多需求,往往就因为相关科室没有协调好,导致上线前急刹车或者直接停摆,但是这个教训,我们却没有很好的吸取过。

三年前上电子申请单,是门诊住院一起上的,门诊部、医务处都做了协调工作,唯独忘了跟几个牛逼的主任协调,结果有个牛逼的主任就告到院长那里去,说我们搞的什么东西,影响他开单效率,要我们停掉。

我紧急改了,把门诊申请单改为取默认值,住院才强制填写,才把系统推了下去。

今年上发药机器人,结果我们又在同一个地方栽了。跟门诊部和药剂科协调了,可是没有跟保卫科协调,也没有对患者做足够的宣教,药房没有开足够的窗口,而候诊区也没有准备足够的候诊椅。

刚开始上线时,有患者不适应这种新的流程,而砸玻璃,掀桌子的都有,然后第一次上线失败了。

虽然最后上起来了,现在看效果也不错,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忽略这个教训。虽然往往最后还是忽略这个教训。

现在有个理论说,现在的人们由于阅读碎片化,往往就导致认识问题看待问题的碎片化,但是这个社会对于我们每个人都仿佛一只大象,我们每个人都是像盲人一样的在摸这个大象,哪怕我们摸的再全面,可能也只是这个象的躯干,象的头,而不是象的全貌。

我这样说,并不是提倡一种不可知论,而是说,无论如何我们的阅读我们的经验都可能是碎片化的,我们自己对此要有这种清醒的认识,才有可能保证思维的去碎片化。

阅读碎片化、经验碎片化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思维的碎片化

思维的碎片化,也许是现在这个社会最可复制的教训。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tanxy TEL:(010)68476606】

标签:信息科,医疗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