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心脏病“数据”疗法在中国落地
心脏病“数据”疗法在中国落地
浙医二院首创心脏病的“数据”疗法
  • 2015-09-14 09:20
  • 作者:尹聪颖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作为国内最常用的心脏病诊断工具,心电图机应用于临床已有近100年历史。直到今天,心电图依然是心脏疾病诊断的重要支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医二院”)心内科充分肯定心电图对于心脏疾病诊疗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心电图监测在未来心脏疾病检查中的扩展空间,在全国率先实践数字化心电管理应用,依托飞利浦TraceMasterVue(简称TMV)心电管理系统创新心脏病诊断方式。

浙医二院首创心脏病的“数据”疗法

在8月28日由浙医二院与飞利浦医疗保健共同举办的“心电诊断与管理前沿论坛”上,浙医二院心内科、IT专家向与会的武汉同济医院、苏州市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儿研所等数十家医院心内科专家展示了 “心电检查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创新实践。

- 心脏病诊断流程创新

在浙医二院心内科病房,心电图检查的流程是这样的:由护士在床旁为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检查数据直接通过网络传送给心电图医生,由心电图医生写诊断报告后发送给心内科医生。

心脏病对于人类肌体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心脏停跳4~6分钟就会造成大脑缺氧,引起脑组织永久性损伤甚至死亡。因此,急重症心脏病患者的抢救时间非常关键。护士缺乏心电图诊断知识,如何分辨患者病情?系统的自动预检功能可以使它自动给出诊断建议和严重性分类,帮助护士快速识别紧急病症,有效缩短严重心脏事件介入时间。经临床验证,设备预诊断的准确率达到了70%-80%。

- 慢性心脏病诊断与科研方法创新

从心电图历史数据的动态对比中发现心电信号变化趋势,对于心脏病,特别是慢性心脏病况跟踪预测非常重要,其价值不仅体现在辅助临床诊断,更为慢性心脏病学科发展提供参考。

在临床操作中,过去手动对比的方式操作复杂,误差率高。借助TMV心电数据管理系统,医生可以在同一界面调阅多个历史心电波形图,截取相同波段内数据进行对比并自动给出数字化差值,为医生提供直观而准确的判断依据,也为临床科研解决一大难题——积累准确可靠的样本数据。

“国内患者病历数据样本数量惊人,为何无法成为科研依据,就是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认可。” 浙医二院心电图室于霞主任说。浙医二院一方面采用通过国际认证的心电数据采集设备确保病历数据的客观准确,另一方面搭建数据库有效存储和管理患者病历数据,并根据科研需求形成丰富的患者病历史料,为未来心脏专科研究提供可信赖的数据支撑。

- 区域心电管理资源配置模式创新

大医院占据医疗资源高地,医疗水平、人员配置、设备、环境都是最好的,但大医院资源紧俏,无论是慢病心脏病患者养护,还是急症患者救治,医疗资源总是“捉襟见肘”,这类问题在全国各大医院都会存在。9月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等重要事项,会议确定,今年所有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和综合医改试点省份都要开展分级诊疗试点,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推进模式。

浙医二院心内科副主任、党委副书记项美香表示,“浙医二院是浙江地区医疗机构领袖,占据全省医疗资源高地,肩负推动全省医疗服务进步的责任。因此,浙医二院将积极探索分级诊疗的落地模式,构建医联体平台对接下辖医疗机构及签约机构,为政府及各地大型医疗机构践行分级诊疗提供示范和参考。”

目前,浙医二院正在探索通过医联体模式实现医疗分级配置,联合本部、滨江院区、各分院及2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组建医联体,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联动。在心脏病患者管理中,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患者首诊,急重症患者上转至院本部,慢病或术后康复患者下转到社区进行康复治疗。依托心电管理系统,社区检查时发现数据异常的患者,会直接向大医院主管医生预警,确保患者病情得到及时干预;急症患者也可就近获得初步诊断,及早制定治疗方案。

心内科引爆新一轮医疗信息化革命

马云说:“30年后让医生找不到工作!”临床医生们笑了。看过前面介绍的浙医二院心电管理创新实践,有没有让身为医生的你刷新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

“30年后不会使用软件辅助诊断的医生可能要下课”,浙医二院IT中心主任许杰说。当别的医生用的系统能直接做对比分析,给出诊断建议和干预时,你还在做剪心电图、粘报告之类的体力劳动时,人家一天的工作量可能超过你2倍以上,准确率还比你高,作为医生,你如何在科室发展?作为科室如何在国内同类专科发展?作为医院如何在本地区发展?

再不高度重视信息化,医院就要被淘汰。

由临床科室引领的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已经爆发。这场革命不是厂商鼓吹的新概念、新产品,不是信息中心发现的新技术、新方案,而是由临床医生在追求科研创新、改善工作流程、提升诊疗质量的过程中,发现的有力武器,是推动医疗发展、医学进步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

作为浙医二院信息化建设带头人,年轻帅气的许杰是幸运的,因为不用去说服临床配合系统落地,临床主动要求上系统,配合度不必多说;同时,他也承受着压力,压力来自需求的转译过程,从理解需求、架构设计、方案论证、系统设计部署到功能实现,看似简单的每一步都需要呕心沥血实现,再把各个环节串联起来更需要纵览全局的设计与控制能力。

西医是循证医学,需要各种临床数据支撑诊断,需要用数据说话。然而,在数据井喷的时代,如何拿到有效的数据,并且“听懂”数据在说什么,要靠信息中心借助信息化工具来“翻译”。许杰说,“我们是幸运的,有医院领导认可我们的方法论,认可信息技术在现代医院、现代医疗、现代医学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有全院上下各科室的通力配合,充分挖掘和发挥信息系统的价值;有以飞利浦为代表的行业厂商提供专业的技术、系统和设备,并且结合欧美实践经验和医院个性化需求进行升级改善,才有我们谱写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全新篇章,创新实践国内首款“心电数据管理系统”,为国内心脏疾病诊疗科室建设和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携手飞利浦,将中国实践成果推向世界

知音难觅,飞利浦是幸运的,产品再好、技术再精,没有用户敢于尝试运用,根本不能发挥价值。飞利浦研发高级总监龚坚女士告诉记者,“飞利浦心电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倾注的不仅有研发工程师的精力,还有临床医生们的心血。比如随访时需要采集哪些数据等,都需要临床医生提供。比如梅奥诊所信息系统全球领先,正是有临床医生参与才造就了其先进性。”

很多欧美国家先进的医疗信息系统来到中国, 翻译成中文也会“水土不服”,会有大量“中国特色”功能需求涌现,飞利浦不仅依托雄厚的研发实力定制开发客户功能,还将在中国创新研发成果带给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

这一点在浙医二院心电管理系统的调试过程中获得了充分体现。

龚坚女士举例说,在过去一年的系统调试过程中,有两个需求比较有特色:由于中西方工作流程不同,系统刚进来时,没有考虑值班医生的需求;国内大医院病人量大,在录入病人信息时,采用条码扫描的形式,一键实现数据录入或复制……类似的新功能还有十几个。其中,病人信息一键录入等功能模块的开发引领着全球医疗信息化革新,不仅适用于国内医疗环境,也受到全球医疗同仁欢迎,目前已经加入飞利浦心电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版解决方案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聪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飞利浦TraceMasterVue(简称TMV)心电管理系统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