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为江苏点赞!啃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硬骨头
为江苏点赞!啃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硬骨头
  • 2015-08-27 10:05
  • 作者:佚名
  • 来源:健康界

很长一段时间,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被喻为医疗信息化建设中的“硬骨头”。标准不统一、各级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都在阻碍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这些难题曾经同样困扰江苏省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不过,该省自2011年11月被列为区域卫生信息化综合试点省份后,逐一克难,搭建起覆盖县、市、省的区域信息平台。

 

标准先行

标准缺乏可谓困扰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首个拦路虎。

江苏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时,一直坚持标准先行的原则。2012年,该省编制完成省级平台共享数据集与省共享数据标准等卫生信息标准,包括《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共享数据集(接口规范)》、《疾病分类编码》等,使该省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有标准可依。

“我们组织了标准编制委员会制定相关标准,建立标准管理系统。因为它需要动态维护,并不是标准制订完毕就一成不变。”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主任刘晓强介绍,目前江苏正在制定落地的标准,包括药品编码字典、集中编码等大量数据字典。

敲定了统一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后,江苏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开始起航。

基层全覆盖

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中,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是基础。

2012年,江苏省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建设进行统一规划,于2013年底验收,整个项目共投入6亿~7亿元,实现统一、规范、标准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系统覆盖该省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

“我们的基层医疗信息系统采取的是集中式部署方式,数据中心都在县区医疗卫生机构,基层医疗机构主要是远程登录该系统。”刘晓强介绍。

省级平台:扁平化

立足基层医疗信息系统,江苏建设了省级人口健康信息综合管理平台(一期),并将其与11个市级平台对接,部分县级平台也尝试对接省级平台,借此减少数据交换层级。

对此,江苏省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处处长王爱年谈到:“我们的省级平台在系统架构设计上,改变了过去的三层架构,采取扁平化的两层架构,即县区医疗机构在向市级平台传输数据时,同时传到省级平台,使得省里获取县级医疗数据比此前提前了一天。”

江苏还在全面整合医院内患者的数据,包括诊疗数据、用药数据、检验检查数据等。这些都要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上传到省级平台。刘晓强称:“这些数据一般在当天晚12点以后上传,第二天早晨8点就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各家医院患者的相关就诊信息。”

医院内患者数据的上传需要各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撑。刘晓强告诉健康界,江苏省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已经建成符合规范的电子病历系统,一半以上的三级公立医院电子病历应用水平达到3级及以上标准,部分大型医院正在探索医院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

江苏省统计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省级平台已收集20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包括居民健康档案个人注册信息、门诊信息、住院信息和基本公卫信息,总量约6亿条。

旨在推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建设,自2014年8月起,江苏分三批面向全省13个省辖市和67个县(市、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开展功能与应用分级评价。

影像远程共享

远程医疗常被视为解决医疗资源不均衡的有效手段。正因为如此,江苏省把远程医疗列为重点。该省的远程医疗平台依托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信息系统,辐射至各地市级医院。

医学影像检查是远程医疗体系中的关键一环。

为了让远程对接医院能更清晰地看到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查检验影像,江苏搭建了县域医学检查检验暨影像中心。该中心实现基层医疗机构与远程医疗平台的连接,使基层医疗机构的影像更清晰地上传给大医院,从而做到充分利用大医院医疗资源。

南京市依据远程医疗平台建立的心电图远程系统算是一个代表。王爱年告诉健康界,因为南京的部分社区卫生站配有心电图设备,只是没有诊断医生,借助远程医疗平台,社区医生把患者的心电图影像上传到区域级医院,很快就可获知患者的心电图分析结果。

目前,县域医学检查检验暨影像中心是江苏统计信息中心的重点工作。2014年底,江苏省2/3的区县开展了基于平台的区域影像、集中检验、心电三中心建设,目标是2015年实现全覆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江苏在远程医疗平台的基础上,还启动了危重疾病远程应急救治信息系统建设,以此实现快速救治危重疾病患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liuzz TEL:(010)68476606】

标签:区域卫生  信息平台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