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150名医院代表共话医联体与区域云平台
150名医院代表共话医联体与区域云平台
  • 2015-08-26 16:24
  • 作者:郑少丽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随着卫生信息化的发展,医改及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越来越紧迫,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信息化的建设者,既要有总体规划,还要有明确的推进目标。”8月26日,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张文中在“北京卫生信息化大讲堂”系列培训之“医联体与区域云平台”主题会议上指出,区域医疗平台是近期中心要紧抓的工作。

“医联体与区域云平台”的主题培训会由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办、中国数字医疗网承办。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张文中、副主任谢学勤、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信息建设部主任单既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铁山以及北京市各区县卫生局信息中心负责人、各大医疗机构负责人近150人出席了此次培训会。

北京公共卫生信息化大讲堂现场

会议现场

北京16区县平台互联互通数量不足1/3

谈区域云平台,谈医联体,离不开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张文中出席培训会并致辞,他从北京实际建设情况谈到,在北京市16个区县中,已经建成并同时能达到信息共享及互联互通的区域平台不足三分之一,由于各区县的建设进度不一样,所以造成彼此存在很大差距。对于建成的几个区县平台来说,大多都集中在医疗服务方面,而在公共卫生方面的互联互通则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精雕细刻。

张文中表示,当下医联体的建设模式和类型比较繁多,有本地区与外省市共同建成的跨区域的形式,有针对某一种疾病的形式,还有一家三甲医院帮扶下级医院的形式等,种类的不同给信息化带来了很多困难与挑战。张文中认为,医联体的建设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最终目标,同时要有配套政策来支持医联体运行。

互联互通需标准跟进

自2009年信息化写入新医改政策以来,随着卫生信息化不断发展,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升,2015年迎来了医疗信息化的第二个春天。北京中日友好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张铁山在会上指出,“春天“的驱动来自区域互联互通的需求。他认为互联互通既是一个趋势,也是方便老百姓看病就医必须要做的一件事。

国家政策的支持是更好推进信息化互联互通的有力支撑,抛开政策层面,张铁山认为,从技术角度也没到实现互联互通的阶段。信息架构层面、数据层面、安全层面,标准化仍是信息共享面临的很大问题。

张铁山从信息化建设者的角度分享了两点:第一,标准是不同层面的共识,绝对不单纯是国家和某个层面发出来的东西,国家没标准可以找地方标准,地方没有标准,医院可以自建标准。标准绝不是坐等出来的。第二,安全是以应用为导向的持续改进,作为技术部门,安全问题是信息科的事情,不能因为安全问题阻碍应用。

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解读:年内实现30家三级医院与5个区县的互联互通

目前,在医联体、区域云平台的趋势下,北京很多区县都在积极探索搭建区县卫生信息平台,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当前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统一整体框架、建设目标、区县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共享规范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信息化建设部主任单既桢从编制前景及过程、规范主要内容和现状及工作计划三方面对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技术规范进行了解读,来实现规范北京市各区县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满足基于平台各项数据采集、交换需求、市区两级平台对接的目的。

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规范主要内容 

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规范框架 

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数据采集规范

单既桢谈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不断推进共享平台建设。根据国家及我市深化医改2016的工作目标,年内完成《北京市电子病历共享工程》建设,建成1个市级卫生信息平台和至少8个区县级平台,年内实现30家三级医院与5个区县的互联互通。今年未实施平台建设的区县,要加紧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尽早开工。

此外,华为IT解决方案销售部医疗代表李旭峰、上海金仕达卫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倪杰、血糖高管联合创始人王海军、北大医信解决方案中心高级咨询顾问高晖分别就培训主题,从不同角度为与会者带来了云平台架构、医联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区域慢病管理等精彩内容。

本次培训会的更多详情,请您及时关注HC3i的后期专题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联体  区域云平台  卫生信息化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