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8-12 09:54
- 作者:佚名
- 来源:科讯医疗网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整体发展势头迅猛,为医疗器械专业物流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但是由于器械设备的专业性、产品以及流通渠道的特殊性,我国医疗器械物流一直未能受到广泛重视,专业的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企业数量寥寥无几,这与我国近3000亿元的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不相匹配,更与当前法规要求相背离。就我国医疗器械物流整体发展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企业对物流环节重视度不高
我国医疗器械经营门槛较低,且很多医疗器械产品都是技术水平较低的中低端产品,所以无论是医疗机构还是经营企业对医疗器械物流都不够重视,以至产品在运输和存储环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这些医疗器械如果在物流过程中就已经出现问题,那么就很难保障消费者的安全。所以,提高行业对物流的重视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民众安全的需求。
二、行业监管松散,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难以进入
国家对医疗器械物流领域的监管相对松散,导致医疗器械物流一直存在着许多不够规范的现象,加上企业追逐低廉的运营成本,规范高效的现代物流企业很难进入这一行业。
三、技术应用落后,行业资源整合不足
诊断试剂等医疗器械的储存和运输都需要严格控制温度,物流过程中的技术要求较高。然而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并不完善,试剂生产、经营企业的出货量偏小,货量、冷藏车辆资源整合均存在较大难度,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目前,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存在层层转包,全程运输监控及追溯无法保障,容易出现质量失控的问题,安全隐患多。
四、从事医疗器械物流的人才专业性不足
例如,医疗器械的仓储调度人员需要有一定的医学背景,这样的话在调度员接到各大医院或医生订单的时候,就可以根据病人病例决定配送什么样的器械及产品,从而大大减小物流配送产品与病人所需器械不匹配的概率。但是,当前医疗器械物流从业者中,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员较少,亟待多渠道培养。
2014年,《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多部重要法规正式出台,医疗器械流通及物流的监管要求进一步提高,第一次在法规层面上为医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法律地位搭建了坚实的平台。无论是从政策引导还是行业资深需求来看,规范化、市场化、专业化是医疗器械物流发展的大趋势。
一、地方政府加强政策落地,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为了落实《医疗器械经营管理办法》以及GSP的要求,北京、上海、湖北、河南等多地区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试点工作进一步推进。以上海、北京为例,两地共二十余家企业被列为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试点企业,试点将促进医疗器械经营环节储运渠道集中度,降低医疗器械市场流通成本,并利用第三方物企业信息化优势,强化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追溯管理。试点情况表明,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模式对促进医疗器械经营环节贮存运输的规范化、集约化管理,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具有积极意义。今天,像格瑞纳健峰、大昌华嘉等示点企业都来到会议现场,跟大家分享经验。
二、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加速发展
上面提到了政策对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企业的推动作用,但这只是其一,一个细分物流市场发展的根本来自于它所服务行业自身的发展,所以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迅猛增长是推动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发展的根本动力。我国第三方医疗器械物流起步晚,但随着医疗器械行业对物流无缝对接、可追溯性要求的提升,第三方专业物流的专业性与规模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快速发展。
三、医疗器械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医疗器械仍处于吸收创新阶段,进口医疗器械在我国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同时我国医疗器械出口模式也在转型调整当中,伴随医疗器械走出去走进来的,是供应链一体化服务。特别是对于大型精密仪器来说,涉及报关、国际物流等多个环节,对整个供应链物流服务及安装调试等过程要求极为严格,需要专业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团队。
四、医疗器械电商配送渐成体系
在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约为2556亿元的市场销售规模中,零售市场约为612亿元,其中电商渠道销售约为158亿元,占25.82%,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早在2012年,医疗器械就成为医药电商最先突破的品类,O2O模式的出现,则为家用医疗器械找到了新出路,隐藏在医药电商O2O模式背后的物流体系、服务体系、跟踪体系模型已经初步形成,但仍有待在座的各位企业家进一步探索,实现线上线下的资源整合。
五、加强专业的人才培养
物流企业的质量管理、验收、仓储、运输等岗位人员,应接受上岗培训,掌握相应专业知识,符合岗位技能,医疗器械物流从业员则应在此基础之上,加强医疗相关知识的教学培训。非常高兴,刚刚上海健康医学院的蒋海洪教授在交流中告诉我,未来上海健康医学院将会专门设立物流专业,加强医疗器械物流的人才培养。从协会的角度,我们也会积极联合学校、企业推动相关行业培训工作。
本文节选自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先生在“2015(首届)中国医疗器械物流峰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