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何剑虎: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实践经验分享
何剑虎: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实践经验分享
  • 2015-08-05 15:11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7月30日,中国数字医疗网携手爱普生走进浙江省中医院开展“互联网+与医院集成平台建设”主题沙龙。本活动特别邀请到了当地的优秀医疗信息化建设用户,分享了各自医院在信息化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由浙江省妇产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何剑虎做主题为“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实践”演讲。以下是他的精彩演讲整理:

浙江省妇产科医院医疗信息化建设情况

何主任表示,我们医院的信息化从实体来说,已经实现很多系统进行相互联系。而这个实体的意思是由不同开发商来提供支持,步骤都是相互分开的,实体之间的联系并没有那么紧密。

 

浙江省妇产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何剑虎发表“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平台实践”主题演讲

我们的核心信息系统是传统的HIS,主要偏向管理。还有EMR,主要是临床病例。还有LIS,主要是检验,还有PACS,还有一些辅助的实体系统,比如排队叫号、麻醉系统、医疗质量控制、辅助生育,这些系统在医院里是必不可少的,这主要是对医疗应用的大力支撑。

再下面是管理实体系统,主要有院感、护理、科研等等。

据介绍,从2012年到2013年底省妇产科医院对院内几大系统翻了一翻。何主任表示,我们批示了ESB、PACS等等系统进行了大换血,新上线了移动护理和查房,现在有一些新面貌。在数据上也不一样了。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做智慧医疗方面的诊间结算,自助挂号。

2014年,与杭州市的卫生信息中心做了对接,主要是针对新生儿出生的信息。2014年5月,与省卫生信息平台做对接,实现8个数据集记录上传,一部分的工作都是我们做的,上传的质量还是不错的,何主任如是说。

浅谈医疗信息系统集成

什么是集成?原来有计算机设备集成,各方面都在集成。医疗信息系统的集成,一个是各个系统之间要有信息共享,另外对原有的流程可以无缝连接,甚至起到重构的作用。信息系统集成,整合成了更庞大的实体,信息共享的程度得到了更大发挥,可以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在信息科,我们关注的信息系统集成主要有三个方面:数据上,是否可以整到一起;流程上是否可以连起来;界面上如何连接。目前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界面集成比较滞后。

信息系统集成的难点,各个系统都深有体会,不同的开发商开发,面临的环境不一样。当然有些医院会引用一些比较大的系统,整个医院的信息系统绝大部分是一家系统来做。这样的话,比如最典型的案例是一家医院都是自己开发,这是庞大的系统,集成程度没有我们这个紧迫,但是他们理念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他们自己可能更加清楚。另外不同的数据之间的结构不一样,还有面向不同的业务,所以数据是不一样的。

我们做系统的集成和交互,但是大家没有采用标准,系统对接的时候,大家没有依据,这在技术上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讨论和确定。最终几个程序员做下来了,协调上非常困难。

编码的标准方面,也没有一个共同的标准,系统之间的集成要考虑得是,性能方面,这样集成之后,数据上是否有损失,或者是数据上是否完整。系统之间数据流动结果怎么样,如果系统之间出了什么问题,这家有问题,那家说那里有问题,这样推来推去也不行,所以可靠性也是考虑的因素。不同系统接了之后,如果要支持新业务的话,这对我们的扩展提出了新要求。

回顾系统整合的发展历程。不知道大家是否经历过。刚开始的时候,数据库之间相互都可以访问到对方的数据库。这实时性有所欠缺,当然这里访问到数据库了。另外,我们会通过远程的调用做接口,通用性比较差,不知道别人是否用过,我们用得很少,几乎没有用到。

现在我们提出来面向服务的架构,通过一个服务提供者到服务消费者,用这样的角色做系统集成,这样可以提供标准服务。这在可复用性上大大地提高了。传统软件方面的整合,有一个开放数据库可以直接访问,如果给我们一些存储过程的话,我们就可以做对接,这样就可以整合起来,一个程序员就做起来了。刚开始的时候说一下按什么要求,最终做成什么样,只有程序员最清楚。另外把密码透露给他了,安全性是否按照要求配,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困难。现在银行都是提供动态库,我们就做了一个链接,但是动态库必须和配置文件以及程序文件一起发布,另外,这个动态库的环境有点冲突的话,这时候,系统的连接又会出问题。另外有一些自助机,还有不同公司开发的不同系统之间的可执行文件调动,这种集成化非常厚重,我发现调取之后反馈数据很困难。

省妇产科医院集成方案

据何主任介绍,省妇产科医院使用了ESB6.0,服务器主要是用4核,16G的内存,提供300G的磁盘,为什么磁盘不多,因为这里不存放业务数据,主要存放一些中转的消息和日志,如果大家对日志没有兴趣,磁盘可以更小一定。

功能方面,主要是做协议的转换,以及消息的转化,还有流程上的编排。我们医院主要是数据交互功能,我们尝试得比较保守,比较复杂的功能中比如协议转换或者是流程上的处理都没有尝试,就担心整个医院的系统搭在上面,负荷太大,会导致卡牢,所以比较保守。

比如EMR、HIS、LIS各自都要配一个应用服务机,主要是做接口,相当于服务的发布方,都插到中间的ESB的服务器,我们的集成平台不在上面。大家都来提供服务,然后在ESB的应用服务器上注册自己的服务,如果哪一个系统需要使用或者是消费这样的服务的时候,自己的系统直接和ESB发生关系。

在这里,集成主要采用WEB服务。

我们医院的服务统一调用接口,就提供两个接口。开发商理解为函数,主要两个函数(口子),事实上我们常用就一个口子,我们就用了目标调用,我们注册的服务(接口)总共是114个,包括基础数据、患者管理。基础数据方面,主要是医院的科室、收费项目、药品等等。另外,患者管理,比如病人的出入院,病人信息的查询等等。另外,临床业务方面,比如医嘱,主要是医嘱,还有一些状态的改变,这些主要是通过接口进入的,还有检验检查,这里主要是属于医嘱的一部分,还有检查报告查询。这是另外医院的基本收费关系相关的东西。

为了做系统集成,医院专门制订了平台交换规范,主要是对消息接口进行了定义。我们医院主要是参照这个规范做,不需要面对面,直接给文档就可以了。这里有两最简单的消息,另外我们医院的信息系统接入,开发环境有不同的开发工具,各家医院用的开发工具都可以支持。

另外,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在上面跑,有医院说很多不在一个集成平台上,我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现在我看了之后发现我们也有不少。主要是医保、市民卡、银行卡这种,他们主要是面向一些结算业务。接触面不是全院的,它不提供给你服务接口,就是给你提供动态库。

利与弊 集成平台的使用体会

利:好处较多,它是松散的耦合,整个医院形成一个系统之后要拆分比较困难,而信息化需要不断地改进,引进新的优秀的产品,我们用集成平台进行松散的耦合,这样就比较开放,是一体化的信息整体。

另外交互通过一个平台发布,这样我们也不需要相互关注对方的系统是谁,或者是服务器分布在哪里,这些都不用考虑,也不用关心对方是什么样的开发数据是什么样的数据库。

测试方面,开始最怕扯皮,我们是提供服务方测好,然后进行对接。有些问题还是会发现,如果一定要找到问题,可以通过日志,这里有很大的可靠性,最主要是有助于规范系统接口。现在系统中有很大的风险以及质量都交在极少的程序员中。有些公司的水平很高,一下子搞定了,但是是否按标准了,或者你们所达成的一致的对接口的描述文档,这是很困难的。但是我们用这种方式可以强制我们做好规范。

弊:现在很多公司不是很习惯这种方式,用提供服务的方式做系统集成。和传统来比需要增加一成,即多了应用服务器,原先是数据库做,现在应用服务器需要提供一些接口。

何主任表示,我们的信息系统集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沟通。沟通方面,主要是整体架构,在模式上,我们可以采用SOA的架构思想。SEB产品,WEB服务等等这些我们可以使用。

第二,词汇。词汇方面,数据源标准,还有编码标准,以及一些病人的基本信息。其实卫生部有相关的标准出来,但是我们因为医疗机构之间的交互以及区域的交互,目前在起步阶段,对数据源标准南方比较滞后。这些是信息共享的关键需求。

第三,语法。语法方面,我们用了HL7的文档结构,最终医院采用的是医院私有的语法结构标准。国际的标准用得比较少,我也不清楚国内对这个标准的采纳和发展是什么样的速度。

最后,何主任喊出一句口号:我们都是HIT人,我们一起编织未来!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信息化  集成平台  HIS  LIS  数据库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