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海军总医院移动医疗与物联网应用分享
海军总医院移动医疗与物联网应用分享
  • 2015-07-31 09:59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海军总医院是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床位1776张,年均门诊量已经有135万人次。目前海军医院依托最新的移动医疗、物联网技术,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发展。海军总医院计算机管理中心罗晶认为,移动医疗实际上更多侧重是医疗服务,如何改善病人就医体验,如何简化医护人员工作方式,是医院计算机中心追求的目标。作为临床与互联网技术交互的桥梁,计算机中心一方面不断挖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需求,另一方面借助技术手段创造更加轻松的诊疗环境。

海军总医院如何开展移动医护应用以及物联网医疗试点呢?HC3i根据罗晶主任的演讲整理如下:

医疗服务移动化应用

新技术诱导了很多新的医疗应用,比如手机预约APP。我院手机预约APP业务目前覆盖到普通专家和特需门诊,主要功能模块包括预约挂号,手机支付、相关信息查询、检验报告、检查结果查询,患者就医满意度调查。这些功能目前是面向自费病人提供的,医保病人支付受限,只能在APP上获得预约的资格。在完成一期手机预约APP之后,下一步我院将发布二期的掌上医院APP,功能覆盖诊前、诊中和诊后在内整个就诊过程,包括手机候诊、诊断咨询、随访管理等功能,期望通过APP能够达到和谐医患关系的效果。除了面向患者的APP外,掌上医院则专门面向医护人员。门诊医生可以通过APP随时了解就诊挂号情况,住院医生则可以了解管床病人的情况。医生可以通过APP收取信息提醒,比如门诊安排、手术情况、重要事项提醒等等。

除了APP之外,医院还在深入探索移动医生和移动护理的应用升级。

自2011年新大楼落成以来,移动医生应用基于无线网络投入使用,整合了医院原有的住院医生站、电子病历等各系统相关功能,使医生查房更加便捷。移动医生站的功能整合医院现有HIS、EMR、LIS等,检查结果、图像、信息、医嘱信息均可在移动医生站体验。

掌上医院在门诊服务中的应用流程

移动护理方面,近期我院进行过一次升级,并率先引入过程管理的概念,将病人体征及标本采集与腕带条码扫描过程联合,可以实时收集数据,一方面节约了护士转抄时间,另一方面在操作同时进行记录便于追踪护士工作行为。自移动护理站上线以来,护士工作节约时间高达70%,医护找人节约时间20%,节省病人体征录入时间5%,节省护士回到工作站登统计各种计费信息的时间为平均每个患者40分钟,使用腕带给药错误率下降0.2%。护士工作效率和准确率双双得到提升。

在医院移动化建设中,针对疑难杂症、病理讨论等特殊病种应用需求,移动医疗系统需要展示更加丰富的内容,下面两类集成化展示形式更加适用此类环境。

以病人为索引 

一类是以病人为索引进行数据的重新整理,该案例的展现形式尤为突出:首先,其采用图形化的WIN8或者WIN7界面;其次,以病人为中心进行诊疗数据的归档,即对每个医生所管辖的病人根据病种、个人信息、科室信息分别建立专属个人的资料库。此类展示形式适用于专科病例连续追踪。

以时间轴为索引

另一类是将病人相关诊疗活动以时间轴为序进行图形化展示,病人有无手术、有无检验检查结果、有无其他医学影像相关资料等,均可按需提取。

医院物联网应用试点

婴儿防盗和智能床位监测,是我院目前准备试点的。

婴儿防盗方面,我院基于物联网思维解决婴儿安全问题。首先,病区出口有RFID,如果信息不匹配会触发报警;其次,病区内新生儿一出生手臂上缠着符合医用标准的标签,如果有人为损坏会有报警;再此,病房里母亲的标签和幼儿的标签进行匹配。

智能床位检测是我院正在进行的另一个物联网应用探索。病床结合各种传感器形成一个整体的智能床垫应用,可以在患者睡眠过程中或者治疗过程中采集到患者相关的生命体征传递到中央护士站,相比可穿戴的方式,患者会觉得更加方便。

医院大数据应用的未来趋势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医院如何实现内部数据的整合、再造、集成,怎样契合医疗业务的实际需求呢?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来看医院大数据将从六个方面产生价值:

积极推广基于移动互联网入口的城市服务、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发展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加强互联网药品监管、开发可穿戴设备应用服务

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聪颖 TEL:(010)68476606】

标签:移动医疗  医院物联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