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上海社区向互联网医疗和社会资本伸出了橄榄枝
上海社区向互联网医疗和社会资本伸出了橄榄枝
  • 2015-07-28 10:57
  • 作者:王建秀
  • 来源:奇点

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上海拟取消三级医院门诊,于是舆论哗然,“取消门诊老百姓去哪儿看病啊?分级诊疗不能这么硬来吧?”直到上周很多卫生系统人士仍然叫苦不迭,“好好的事情怎么愣是被标题党害惨了?”

原来误传的来由是,6月中旬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希望通过一系列极具创新精神的改革措施加强基层的服务能力。

当然,基层医疗是中国的老大难,各地喊改革这么多年,该有的问题一个都没有少:优秀医生匮乏、激励机制落后、民众不信任,社区服务空心化等等。怎么破?作为家庭医生制度先行者的上海这一次拿出了更有力的改革举措——在明确社区基本医疗责任前提下,对市场采取最大程度的宽容,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协作和竞争,用一切可能的手段盘活社区。

概括来看,上海要建立一个包容社会资源、注重管理的大平台。这个平台具有五个属性:第一,它是政府履行基本职责的公共平台;第二,是政府提供的全科医生执业平台;第三是市场资源引入的整合平台、社区卫生中心在区域范围成为资源整合的主体;第四是居民获得基本卫生项目的服务平台;第五是医养结合的平台。这五个平台看似有点儿平淡,但仔细琢磨其实意味深长。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基层处处长刘红炜对这个平台的解释是:“这个平台是各类资源聚集的枢纽。今后在这个平台上,以居民健康需求为中心,根据居民不同的健康状况和不同需求,由社区卫生中心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上海卫生服务中心不是封闭的场所,而是一个开放的、承载各类健康服务业的载体。”

在对文件的解读中,上海市相关领导表示,这意味着民间力量也可以开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公立机构平等竞争。社区卫生服务还有很多延伸服务,比如健康管理、老年护理、个性化需求,上海市鼓励“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健康商业保险、社会健康管理机构等创新更多服务组织模式,这些机构也都可以在平台上服务。”

可以想象,在这个开放平台内,各种互联网技术和服务组织形式有可能结合起来,为居民提供服务。比如,家庭医生如果缺乏服务工具,一些互联网慢病管理工具就可以接入进来。又比如,健康管理组织可以把社区卫生服务与商业健康险、甚至基本医保结合起来,静安区已经开始引入了健康维护组织HMO(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好人生旗下的卫恩保健已经在上海市儿童医院、卫恩私人诊所静安分部等4地开展了HMO管理式医疗服务,以PPP的形式落户于公立医院,提供基于保险支付的高端、中端整合式医疗(Integrated Care)服务。

到这里,我们想说的是:这次上海社区改革传递出了一个鲜明而开放的信号:相信市场力量、相信市场机制,拥抱互联网,拥抱一切创新组织形式。只要大家价值观吻合,愿意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政府愿意搭台子,各路豪杰一起唱戏!

所以,互联网医疗、健康商业险、社会资本……这些都是将来社区健康产业引入的力量。说到这里其实感慨万千,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当然包括互联网慢病管理发展,如果缺了基层这个最适宜的发展土壤,其实前景是受限的。但要单枪匹马打入基层,对创业公司来说又难度太大。如若地方政府真的能一碗水端平,不看出身看本事,互联网真的能为中国社区的复兴发挥巨大的作用。笔者曾经考察过一些社区,眼见很多全科医生每天陷于繁重的行政化工作中不可自拔。但是那些手写健康档案,脱离数据支持的慢病管理,以及行政化的随访真的能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吗?答案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没有人性化的激励和分配方式,谈中国社区复兴就是自娱自乐。

虽然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是一天建成的,但这种开放的姿态已经从表面上突破了传统封闭的、保守的基调,并没有因为强调公益性就否定了竞争机制。一旦引入更多丰富的社会资源,互联网时代快速更迭的医疗服务组织模式、支付模式将有可能与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加速融合,为居民提供更好、更高效的医疗服务。希望这不只是希望:)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疗  社会资本  社区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