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当结核病遇上互联网时
当结核病遇上互联网时
  • 2015-07-14 09:18
  • 作者:佚名
  • 来源:成都市结核病防治

 2015年全国结核病学术大会的移动信息化专场上,华康移动医疗COO戴廉女士,以一个媒体人的视角介绍了媒介如何让“医疗移动起来”。媒介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使地球成为一个村落。目前,手机是改变我们生活方式最重要的的媒介,它使人与人的联系去中心化,实现点对点更直接的沟通。放在医疗中,这种方式就会改变医生和患者之间的连接。目前智能手机在中国越来越普及,患者获得医学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便捷。同时伴随消费者权利意识的崛起,医患之间的沟通方式正在发生改变,患者与医生互动起来。医院也在动起来。医院在走信息化,所有的医疗环节都在被电子化,医院之间也在尝试大数据的连接。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行商也活跃起来。大的互联网公司进入医疗行业,其在2014年的投资是前三年的三倍,其中大数据和个性化治疗进入投资数额前六名。医疗如果真正移动起来以后,通过不同渠道把数据收集起来,形成大数据,大数据指导个体化诊疗。同时借助于社交媒体,实现移动诊疗和信息共享,创建新的诊疗模式。移动医疗创新的热情非常高涨,但是目前中国医疗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欧美还有一定差距,移动医疗尚处在早期阶段。技术的发展给了我们一种可能性,希望通过线上跨越式的发展,早日跨越鸿沟。 

2014年移动医疗炙手可热,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修金来博士深入介绍了移动医疗的发展方向,包括瓶颈和制约。医疗有其自身的特点:医疗行为是低频行为,医疗效果不可逆转,需要准入门槛。医疗非消费品,费用构成恒定不易改变,医疗服务是个体化服务,不可以规模化。医生主要基于医院平台,工作量饱和,没有过多的剩余时间。目前的医疗存在很多问题, 如看病难,缺少就医的路径,缺少分级诊疗的机制,医患矛盾等等。因此,移动医疗也有制约因素, 其中政策限制是最大的瓶颈。中美医疗之间在医生职业、处方药管制及医保支付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移动医疗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中国的移动医疗应遵循医学发展规律,解决刚性需求,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改善,鼓励医生参与进来,使医生价值最大化,从细节改进入手,提供服务包给患者,关注医生和患者体验,实现医疗机构数据共享。 

2014是移动医疗是火热的一年, 2015年更是极其火爆的一年,来自北京胸科医院的李亮副院长介绍了当结核病遇到互联网时,结核人是如何开始行动的。自从2012年开始,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临床中心开始建立远程咨询和教育平台,目前已经覆盖100多家医院,生命力还在不断壮大。同时打造了多个信息化平台“结核帮”“结核医生”APP和“结核助手”APP。“结核帮”目前已经有24564人关注,“结核医生”3628人注册,占全国结核医生的40%左右。“结核助手”是患者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真正将患者管理起来。目前医院联盟正在与西安杨森合作做大数据项目,是一种结核病医院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力争2年之内完成结核病领域的信息整合。同时还有采用顶层设计的大样本库,设计标准与国际接轨,希望未来5年能成为国际上最大的结核领域的样本库。

移动医疗中的大数据在结核领域已经开始实践,西安杨森的何民富介绍了大数据的价值和目前进展。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基于证据的临床决策收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临床试验因为其设计的局限性、实效性和费用等问题,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基于电子保健数据库的真实世界研究因其独特的价值,在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中迅速发展。发达国家政府和商业部门投入大量资源,数据库建设已经比较成熟,产生了很多非常有用的数据,对医疗数据的应用走在世界的前列,为卫生政策的执行作出了重要贡献。亚洲一些国家也有一些很好的例子,2010年研究成果呈现爆发式增长,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强。目前国内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但是不同医院之间数据结构差异明显,为数据整合和利用带来障碍。因此,西安杨森公司与结核医院联盟逐步开展合作,利用OHDSI(Observational Health Data Sciences and Informatics)组织的标准数据模型,对医院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标准化。目前已经完成北京胸科医院标准数据库主要数据表的标准化,天津海河医院的数据库筛选和审核也正在进行中。

数据整合基于数据获取,天津海河医院结核病万振主任介绍了科研辅助管理软件的研发。基础数据获取是信息完整准确的基础。传统的数据获取处理模式需要手续繁琐,需人工抄录,缺少多重处理,出现数据错误的可能性增加。不同数据库具有不同的数据结构,之间缺乏标准化,对数据整合带来困难。新的电子科研辅助管理软件,解决了传统数据获取中的一些问题,使科研人员能够获取更加准确全面的数据,促进更好地完成基于科研需求的数据整合。在数据获取的过程中,医院信息人员的参与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他们了解医院内网系统的模块,数据的定位,数据表的位置及数据表之间的关系,为医院内部数据的挖掘和整合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在数据库应用方面,北京胸科医院的刘京铭博士介绍了多维数据在结核病诊断方面的一些研究。一个事件,因视角不同,可以有不同维度的诠释,而多维的诠释只能借助数学模型。目前结核诊断的金标准是细菌学,但是具有细菌学证据病例不足30%。MDR-TB是基于药敏试验诊断的,必须有细菌性证据,那么是否存在菌阴的MDR-TB呢?带着这样的思考,他们开展了一项研究,利用多维数据建立诊断模型。把2009年到2013年 5年间收治的7000多名患者分为菌阳组和菌阴组。菌阳组又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结果显示训练组的ROC达到95%,验证组的ROC达到75%。在结核性胸膜炎上的另一项研究也显示了初步乐观的结果。此类研究也可以扩展到多个中心 ,用于提高整体的诊疗效果。研究的结果不仅应用于三级医院,也可以服务于基层医院,可以有力向前推动结核病的整体防控。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  结核病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