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报告】八大板块构筑互联网重构医疗生态
【报告】八大板块构筑互联网重构医疗生态
  • 2015-07-10 23:12
  • 作者:孙杨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在2015年7月10日由互联网医疗中国会主办、中国数字医疗网深度媒体合作的“2015reMED重构医疗生态论坛”上,互联网医疗中国会副秘书长王晶先生发布了《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第二版)》,其内容由八大板块构成。

一、场景再造——互联网医疗的核心价值

在资本的关注和支持下,互联网医疗处于整体爆发态势。在今年的2、3月份之后,我们观察到整个医疗行业开始下沉,并不是资本下沉,更多的是服务和模式的下沉。这使得整个行业都开始回归医生、医院和患者本身,也开始回归医疗本身。颠覆几乎成为去年的热词,而今年却被“提升、改造、重构”这样的词汇所替代,大家在重新思考互联网医疗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从健康管理,到医院治疗、院外康复,重新梳理一遍这个流程,在每个环节和流程当中都有痛点和难点,比如资源分配不合理、分级诊疗发展缓慢、以药养医还分不开、医保开支等问题。

当最外圈的所有公司以他们非常有特色的服务模式提供服务时候,我们发现医疗场景本身发生了变化,这样的服务模式不仅只局限在医院内。现在因为他们的加入和探索,这样的场景更多的发生在了家庭,发生在了家人的关乎,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体上,也包括手机端。所有模式都是为了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接下来一个话题是到底难在哪儿、为什么难。

二、传统痛点——互联网医疗的时代机遇

首先是资源分布的问题。翻开卫计委的健康统计年鉴,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如果今天在座会场是1200人,并且都生活北京。我们能拥有6位像王杉院长这样的专家级的医生为我们提供医疗服务。如果是生活在上海或者广东,数量会降到3-4位。如果在其他地区,平均只有1个中低水平的医生。所以很痛的问题发生了,难的问题也发生了。

其次是关于分级诊疗,推行了很多年,推广不下去的原因很多,医院要向三甲医院发展,患者也要到三甲医院看病,扎堆的现象形成了。虽然有医联体、三甲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中心,这样的医疗体系和架构是存在的,为什么推不下去,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全科医生的问题,北京是全国拥有全科医生最多的城市,但1万人只有4个全科医生,更多的公众还不知道有全科医生这个职业存在。怎么找、到哪儿找,都不知道。基层医疗水平还是比较低。我们缺乏从三甲到中间、到基层的统一化信息平台。信息是上下流动的。还有就是传统观念,所以分级诊疗还是比较难。

第三是以药养医。医药分开已经推了很多年,但是推不下去,不可规避的问题就是关于医院的收入结构。不难发现医院有10%的收入靠财政补贴,将近90%的收入是靠药品收入和医疗收入。医院一半的收入来自于药房的处方药。如果医药分开,药品从医院拿出来,医院怎么办?国家财政怎么办?药品电商要发展,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

最后是关于医保开支的问题。医保连续多年的支出增长率大于收入增长率。除此之外,2013年开始就已经有400多个地区的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出现亏空。再加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果医保收支结构不调整,它存在系统性风险。

还有关于医院财政和举债经营的问题等等。就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看病难的问题。正是因为所有的痛点,这为当前的互联网医疗提供了很大的发展机遇。

三、关系重构——互联网医疗的发展核心


互联网能够建立新的沟通渠道和流通模式,实现对传统医疗服务模式的有效补充,满足医疗服务事业发展的需求。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使得医疗服务中的各方都处于零和博弈状态,导致缺乏相互信任、关系紧张。在互联网对就医、行医、医疗管理等各个环节的深度渗透的新形势下,关系重构将成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的核心。

从患者角度出发,提高患者在各就医环节的体验是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所在。以患者为入口的企业主要切入的是患者在医疗信息获取、就医流程和沟通交流方面的需求和痛点。

从医生角度切入的服务当前以移动电子病历、用药词典、医学文献库等临床决策工具和医医社交网站为两大主流。在传统模式下,医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主要通过院内邀请、学术会议等方式,沟通成本高、机会少,医医之间形成信息孤岛的困境,制约了整体医疗事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建立沟通渠道和方式,打破孤岛困境的医医关系将得以重构。

从医院角度切入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就医移动信息化和远程医疗方面。就医移动信息化将医院服务与患者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在手机上就完成挂号、医患沟通和医保药费支付等操作。

四、新型医患关系,唤醒医生解放

我国现有医疗模式下的医生处于医疗服务行政化管理和市场化矛盾的第一线,多存在工作压力大、收入低、管理机制不合理等痛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医疗资源长期被医院垄断,医生的个人价值需要依靠医院来体现。通过互联网对医患关系的重构,医生的价值将被更进一步的激活,由此将解决许多当前模式下医生的痛点问题。比如,医患关系紧张是造成医生工作压力大的一大因素,既使患者缺乏对医疗服务的配合,也诱导医生在治疗上更加保守,从而导致医事处理效率的降低和检查费用的上升,形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生工作压力大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医生管理机制中不合理的现象导致的,例如医生的晋级制度,目前是以其科研成果为标准,以论文、课题、著作、专利成为晋升的主要条件而非医疗服务水平,业务考核标准与业务脱钩分散了医生的工作精力,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通过对医患沟通模式和衡量标准的重构,在线问诊导诊服务有望减轻医生工作压力。在收入上来说,我国医疗服务费用定价标准低已成为公认的问题,医生的服务价值长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通过医患关系的重构,多种服务方式和相应的定价标准将被引入,可望改变当前医生收入不能充分体现其贡献和风险的问题。

总的来说,通过互联网医疗的重构,医生的个人价值将被解放。在互联网时代,医生的服务模式和方法将随着医院、医生与患者关系的重构发生重要的变化。通过增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联系,医生而非医院,将在未来医疗服务中掌握越来越多的话语权。由此,医生被逐渐解放,促进了医生多点执业及自由执业体系的形成。

五、远程医疗有效助力分级诊疗

7月6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支持医疗机构向中小城市、农村地区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的远程医疗服务,道出了远程医疗和分级诊疗的关系。

我国目前分级诊疗推行困难,双向转诊(尤其是向下转诊)面临在实践上面临医院动力不足、机构协调难和患者意愿低等问题。远程医疗是快速实现分级诊疗的技术保障,以互联网技术有效降低医疗机构之间的会诊成本。远程医疗模式的发展对推动分级诊疗,实现双向转诊十分关键。通过远程医疗将患者引流到基层医疗机构,不仅方便了患者,也对医院意义重大。对上级医院而言,缓解小病大治的情况,可以解放过去被占用的优秀医疗资源,从而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从基层医疗机构来看,采用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不仅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设施的使用率和盈利,还能弥补基层医疗在医生资源上的不足,在上级医院医生的指导和管理下,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在患者来说,远程医疗模式可以在保证医疗质量的情况下方便就诊,改善就医体验,提高就诊意愿。

通过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可以解决当前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制度实践中的痛点,从而引导医疗机构之间分工协调机制的完善,推动分级诊疗制度的建设。借助互联网高效易推广的特点,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可打破传统模式中的行政区划、专业局限和资源的限制,对分级诊疗制度的意义重大。所以,发展远程医疗已成为必然趋势。

六、医药电商以服务为本,产业链重构惠及民生


传统医药供应链涉及到药厂、医药代理、药品分销商、药品配送商、药店或医院药房终端和消费者,流通环节长、药品逐层加价,传统供应链往往管理效率低、信息流通不畅。医药电商介入使得流通模式扁平化,缩短了供应链,药价可在某种程度上进一步降低。此外,电商化购药流程亦可整合流通环节信息,进一步提高物流、资金和信息等在流通链上的传导速度和供应链运作效率。

药品在线经营者想要在医药电商行业脱颖而出,可能需要通过提高购物体验、提升服务水平,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消费者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尽量降低运营成本和药品价格,获得更高的利润空间。以下五种能力可能是药品在线经营者关注的。第一个是医药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与用药建议,帮助患者进行慢病管理提高用户黏性。第二个是送药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安全的药品配送,缩短药品物流时间。第三个是提升购药体验能力,B2C模式打破区域限制提供更多可选择的药品,满足消费者购药比价的体验需求,社区O2O模式提供24小时送药服务,节省购药时间成本。第四个是上游议价能力,药价改革推动部分药品谈判定价和市场自主定价,药企联盟的成员有可能获得更高性价比的药品。第五个是供应链管理能力,基于药店联盟的药品销售大数据分析,有助于优化药品采购决策和药品配送方式,实现药品工业直达,降低运营成本。

七、处方电商期待破局,PBM中国模式价值可期

中国药品电商理论空间大,但药品电商要获得实质性发展仍然面对较多挑战,政策放开的节奏决定了药品电商的发展节奏。中国药品电商目前的政策障碍是网上限售处方药、医药不分开处方难外流(80%左右药品在医院)、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户(医保占比最大部分,只在医院使用)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

虽然处方药在线销售监管政策尚未松开,但是处方电商未来仍存在较大的成长空间。在我国处方药销售主要是通过医院和药店这两个渠道,其中80%的处方药销售是通过医院这个渠道。由于相关政策尚未放开,药品在线经营者主要销售OTC、健康用品以及医疗器械,处方药在线销售这块市场发展刚刚开始。虽然目前处方电商市场较小,但是我国药品市场总规模接近10000亿元,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放松,处方电商这块市场的增长空间将会非常可观。

2014年《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首次提出放开处方药在线销售。意见稿提出只有获得政府经营许可的药品在线经营者能够在线销售处方药,销售的过程中必须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不得销售国家禁止互联网经营的药品和医疗器材,而且药品销售必须有执业药师负责处方的审核以及监督调配,同时允许药品在线经营者选择第三方物流配送但是物流配送企业应当具有食品药品质量管理规范所要求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以后《禁止互联网经营的药品、医疗器械目录》和处方药在线交易配套政策的推出,将有可能打开处方药在线销售市场。

处方药交易过程中处方是核心,患者必须先有处方,才能购买处方药。处方药在线交易过程中,电子处方是核心。我国电子处方尚未流通,在线购买处方药的方式是患者先将处方单拍照上传,然后药品在线经营者根据上传的处方销售处方药。但是由于网上药店的药剂师与医院医生缺乏直接沟通的方式,药剂师很难辨别处方真伪,加上处方单标准不统一,处方药在线销售困难重重。美国推出标准统一的电子处方系统,医生开具的是电子处方,患者在线购买处方药时只需提交医保号,药店就能接通电子处方和电子病历系统,这种方式销售处方药能够解决因处方单标准不一和处方真伪难辨带来的处方药安全问题。现在国家已经重视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化平台,未来电子处方有望逐步放开,对接线上平台,这将解决电商线上接通处方的困境。

这样的模式像极了美国的PBM模式。国内的BPM的专家说过一句话,如果中国要执行美国的模式,PBM是最值得学习的。

八、可穿戴引领个人健康科技潮流,慢病管理重在医用价值

健康可穿戴设备智能化方向发展有两类,一个方向是提高产品精度向医疗级别看齐,成为医疗级可穿戴设备;一个方向是提高产品的科技感和未来感,引导可穿戴设备科技潮流。健康类可穿戴设备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它们的传感器精度都是相对较低,同一类型的产品很难脱颖而出。如果能够提高传感器精度,采集数据的方式向医用设备采集数据的方式看齐,有可能能够通过差异化产品获得竞争优势。而且数据采集的精度提高后,基于这个数据建立的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健康管理的解决方案更可能被用户接受。高科技和未来感强的可穿戴设备因其新颖性,有可能能够在时尚领域市场内有一种先发者的优势,如引入了传感器纤维面料制作的智能服饰和用意念控制代替移动终端控制的可穿戴设备。

医疗级可穿戴监测精度相对较高,可以介入到慢病的医疗诊断-监测-治疗干预的全过程,帮助医生和患者进行慢病管理。老年慢性疾病的监护与治疗占据相对较多的医疗资源,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所需的医疗资源可能会逐年增加;近年来“三高”人群数量增加较快,对他们的持续监测和治疗是传统医疗难以破解的难题。医疗级可穿戴的应用有助于帮助医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通过采集体征数据建立患者电子健康档案pEHR有助于患者与医生更好的沟通,同时结合健康大数据分析的诊断可能准确度更高。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监测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具有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在出现突发事件时及时提醒患者就医功能,有助于患者进行自我慢病管理,同时采集的数据也可以上传到医生的管理软件端,帮助医生监测与管理患者。医疗可穿戴设备能够干预治疗过程,在治疗的过程中,设备实时追踪患者用药后的体征指数,有助于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第二版)》全文内容请点击下载进行查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网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疗  重构医疗  医药电商  智能可穿戴技术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