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孙宏涛:这是一个“医生集团”最好的时代
孙宏涛:这是一个“医生集团”最好的时代
  • 2015-07-08 13:32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大家医联的模式大家基本都有大概的印象,最近他们又有新的变化,请孙宏涛老师介绍大家医联的最新进展以及遇到的问题。

孙宏涛:我不像一个创业者,更像一个落魄者,很狼狈,各种会议总是迟到,太抱歉了。

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很好的时代,因为医生们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获取阳光的收入,患者因为高科技,很多疾病都能得到治疗,但现状也是很凄惨的,大家都知道,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大医院爆棚,小医院门可罗雀,医生也是每天辛辛苦苦,还面临着很多医疗之外的风险,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觉得应该有所改变,怎么变呢?其中就会提到一个多点执业的政策,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但一直没有落地,因为现在很多优质资源都集中在公立大医院里,科教研平台对医生是非常重要的,医生希望在这个平台上获得继续成长的滋养和支持,但另一方面医院院长也有顾虑,医生多点执业害怕影响本院工作,医生也有顾虑,会不会多点执业导致医院对我另眼相看,这些顾虑导致多点执业一直没有落地。

政策从去年8月份开始逐渐松动,包括北京允许公立医院的医生开立自己的私人门诊,到了今年3月份医生可以在更多场合多点执业,广东、深圳、江苏、浙江,这些政策红利催发了医生创业的动力,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才让这种事情有可能做,我们已经酝酿一年多了,但为什么不做呢?因为政策的原因,老政策下是做不了的,现在政策红利的催生才让事情有了可能性。

在过去大的环境下,医改很多年没有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没有医疗主体,医生的声音,这样的医改是肯定会失败的,只有把医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解放医生,这样的改革才有可能成功。

大家说,体制内受限,跳到体制外是不是更好呢?体制外的问题一样很残酷,现实是很残酷的,可能你离开了体制你就什么都不是,公立医院的垄断导致了优质资源,科教研全在公立医院,每个医生被公立医院的光环笼罩,没有自己的品牌,当他离开公立医院,或者贸然离开公立医院,是进入到下降通道,是一个吃老本的状态,消耗过去的资源,包括多年来积累的人脉、技术,有的医生可能会有些名气,出来以后也慢慢沉寂了,更多普通医生,因为他只是阜外医院的张大夫、协和医院的李大夫,或者是张教授、李教授,当他进入系统中以李医生、张医生(的身份出现时),老百姓是不认的,所以他需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沉沦和低潮期,在这个过程中他需要自己积累人气,重新塑造自己的品牌,才能重新获得社会的认可。

坦率讲,我们出来更多倚仗的是体制内的光环,没有了光环,我们需要有很长时间来培养自己的品牌,他贸然离开大的平台,那么他就变成了单打独斗的个体医生,这是很麻烦的。

举个现实的例子,一个微博上非常有名的医生,当他离开大医院以后他长期都找不到投资方,他想建一个自己的诊所,但找不到投资方。如何把“我”变成“我们”,换句话说,其实我当时做这件事情也是想建一个自己的诊所,我们想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基层社区建一个自己的诊所,同样面临我怎么去融资,我怎么拿到钱,我怎么做这件事情,这种困难,我们要避免过往的教训,所以我们就想到了由“我”变成“我们”。

我们是一群医生,我们是以中国医生合伙人的形象、面貌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这是中国没有的,中国第一次有医生合伙人的概念,所有这些东西全是新的,我们为什么从3月份到现在,包括很长时间,两个多月,我们都在做内部的架构设计和整固,包括对外宣布融资,融资成功,在这之前我们没有可参考的模式,只有参考律师事务所,好在我们的团队里有一位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他帮助我们设计了这种架构。

大家都知道北京是外地来看病最多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每年都有几个亿的人流动,为了来看病,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让这些患者留在当地看病,这些流动人口带来的巨大社会压力都会缓解,比如交通资源,这些都是社会资源,他过来不是一个人,他可能要拖家带口,无论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这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他来了以后要吃要住,对北京这个大城市都是一种压力,他来了以后甚至会形成癌症村、肿瘤旅馆,甚至心血管病旅馆,这些都是压力,甚至会造成社会治安的问题。所以我们说我们做的这些点滴努力是一种非常理想化的状态,我们希望我们这些努力能够点滴改变现在的状态,哪怕我们让一部分患者留在当地,那就是一个造福社会的事情。

从这个意义上讲,也是政府支持我们的原因,因为我们这样做是完全符合国家分级诊疗政策和转诊政策的,就是要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病,这是我们的初衷,也是国家所倡导的。

大家医联做的事情大家可能都有所了解,不需要离开体制,做一个科教研平台,在原来的平台内继续保持上升空间;右边做的事情就是作为一个桥梁,嫁接资源的不均衡。我们在北京已经签了两个合作医院,未来我们会更多为公立医院进行服务,中国的患者是非常有特点的,中国式患者的特点就在于他们其实很少愿意去私立医院看病,我们这个医生集团和以往医生集团很大的区别在于我们是为了更多服务中国式患者,中国的医生合伙人服务中国式患者,高档的、涉外的、私人保险的医疗场所,我们也可以合作,但我们更多是服务中国式的患者,所谓体制内的医院,或者是改制后的医院,其实就是老百姓愿意去看的医院,你可以扪心自问,如果你自己患了病你会去哪些医院看病,做一个特别小的手术就收费几万元,这不是我们的方向,也不是医改的方向。

还是刚才的问题,为何我们留在体制内?这是理想现实主义的最佳选择。医生的解放,将会释放出医疗市场的巨大生产力,打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30多年前农民的解放,包产到户解放了农民,导致了农业大发展,现在如果有一些方法或一些措施把医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医生参与到大的变革中来,也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最近我们的进展是,我们签下了国药控股,这是我原来负责的一个事情,国药控股下面是有签医院的,他们一样需要优质的医疗资源,我们跟他们的结合应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我们帮他们盘活他们的医疗资源,这也符合我们大的方向。

(以上内容根据“医疗集团”沙龙阜外医院心外科副主任医师&大家医联发起人 孙宏涛先生速记整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HC3i中国数字医疗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生集团  分级诊疗  医疗资源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