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6-26 11:17
- 作者:佚名
- 来源:艾媒咨询
“互联网+”概念自提出之后,迅速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处于“互联网+”风口的移动医疗正迎来资本的争相追捧。2015年,国内移动医疗的投资延续了2014年的火热势头,资本方对移动医疗的兴趣更是有增无减。
一、2015上半年互联网医疗投融资情况盘点分析:市场持续升温,资本大量涌入。
进入互联网医疗的大风口,围绕移动医疗展开的细分领域投资风速最为强劲。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针对互联网医疗企业的投资总额已超过41亿美元。而今年以来,资本市场对移动医疗领域的关注度继续高涨,行业投融资活动频繁。
2015上半年移动医疗投融资主要案例
3月 中国大型医疗互联网公司MedSci(梅斯医药)宣布获得数千万美元投资,投资方为启明创投。
3月 向就诊人和就诊人家属提供专业的陪诊服务的移动医疗O2O创业公司e陪诊确认,已获得洪泰基金1000万人民币天使投资。
4月 华康移动医疗获2亿人民币B轮融资,完成今年移动医疗领域最大单笔融资。
4月 杭州康晟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获得平安鼎创和经纬中国的数百万美元投资。
5月 诊后咨询移动医疗新锐“一呼医生”宣布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
5月 移动医疗平台“就医160”宣布,完成B轮共1.3亿元融资。此轮融资为基石资本与光信资本合投。
5月 母婴健康监护平台天使医生获得8000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深圳前海大营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6月 奇虎360与国药集团下属国药国华宣布,双方将共同出资成立电商公司。
6月 专注妇幼领域的移动医疗公司贝联科技完成3000万美金的A轮融资,由景林投资和唯品会联合领投,估值2亿美金。
6月 好大夫在线获得6000万美元C轮融资,挚信资本领投,崇德资本跟投,FA为华兴资本。
6月 卓健科技联合创始人尉建锋透露已经于年初完成了B轮融资1.5亿元人民币,由腾讯领投。
6月 定位于试管婴儿APP的“问问医生”获得国内某著名投资机构pre-A轮3000万元人民币投资。
6月 为糖尿病人所提供基于全程院外服务的医疗平台糖果云透露,年初已经获得3000万人民币A轮投资。
据相关统计,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发生的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腾讯、阿里巴巴、百度等互联网巨头正面交锋,强势布局互联网医疗。而2015年则是跨界融合的一年,包括传统的互联网、医疗器械、医药企业、消费电子、投融资机构产业都参与到移动医疗领域中,欲先布局个人健康管理这片蓝海市场。
如此密集的投融资活动,可见资本市场对移动医疗领域的关注度提升。资本市场已开始热捧互联网医疗概念股。红杉资本合伙人陈鹏辉表示,国内资本市场越来越有利于医疗企业的退出,包括不盈利的做新药的企业,新三板也有好几家,说明一个新的资本通道已经打开。
二、“互联网+医疗” 成为市场新的风口:或将重构医疗生态,行业步入爆发期。
现实中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等难题。业内人士认为,移动医疗+互联网有望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医疗生态。具体来讲,互联网将优化传统的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一条龙的健康管理服务。在传统的医患模式中,患者普遍存在事前缺乏预防,事中体验差,事后无服务的现象。而通过互联网医疗,患者有望从移动医疗数据端监测自身健康数据,做好事前防范;在诊疗服务中,依靠移动医疗实现网上挂号、询诊、购买、支付,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提升事中体验;并依靠互联网在事后与医生沟通。
(图源新华网)
互联网医疗是一片新蓝海。互联网、商业保险巨头纷纷布局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融资日趋火热,这与我国互联网医疗渗透率低,是一片新蓝海息息相关。如中美电商渗透率接近,药品电商却存在近100倍空间。
互联网医疗加速重构医疗生态圈。互联网医疗促进医药/器械制造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患者、保险机构的医疗产业链的全连通,全产业链全面开启了智能化时代。可穿戴医疗/POCT、医药电商、医疗信息化/网络医院、在线诊疗/慢病管理、医保控费/PBM五大互联网医疗领域全面开花。
三、下一个百亿蓝海:移动医疗市场前景广阔,商业模式仍需思考与探索
在中国,2014年被视为“移动医疗元年”,因为在这一年,互联网巨头、资本市场、创业者、医药企业都纷纷进入这一行业,并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移动医疗产业链。
根据预计,中国移动医疗的市场规模在2014年达到30亿元,同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45亿美元。预计2015年国内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可增至45亿元,2017年可达130亿元,同年全球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230亿美元。
(图源新华网)
盈利模式待探索
2015年以来,虽然VC/PE对移动医疗的投资热情不减,但移动医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处于烧钱阶段,商业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
有专家分析,一方面,移动医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医生,但是目前国内很多医生还没有上网看病的习惯,也就没有充分纳入到移动医疗的闭环中来,这是需要时间的;另一方面就是移动医疗的收费问题,移动医疗兴起于美国,在美国形成了很多成熟模式,但是中国的情况与美国完全不同,美国的医疗是由保险来付费,通过移动医疗降低成本的动力充足,而中国的医疗是医保来付费,移动医疗还没有纳入到医保范围内,所以还需要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盈利模式。
艾媒咨询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移动医疗产业供应商主要有五方,电信运营商、医疗器械商、医院、系统集成商和互联网公司。目前国内的移动医疗App已达2000多款,主要分为5种:满足寻医问诊需求的应用,医药产品电商应用,满足专业人士了解专业信息和查询医学参考资料需求的应用,预约挂号及导医、咨询和点评服务平台,细分功能产品。但是移动医疗App目前的三个主要变现模式(广告、增值服务和在线问诊)中,还没有哪个模式称得上成熟。
中国移动医疗现有盈利模式
然而,在美国,一些移动医疗产品已经有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医院、医生、药企、保险公司和消费者进行收费。其商业模式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为医院提供信息化服务
典型:Epocrates
全球第一家上市的移动健康公司。为医生提供手机上的临床信息参考,2012年营收约为1.2亿美金,其中75%来自于药企,主要是为其提供的精准的广告和问卷调查服务。
2. 为客户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典型:ZEO
家提供移动睡眠监测和个性化睡眠指导的公司。其产品ZEO是一个腕带和头贴,可以通过蓝牙和手机或一个床旁设备相连,记录晚上的睡眠周期,并给出一个质量评分。用户可以通过监测得分变化或和同年龄组的平均值相比较,对自己的睡眠有一个量化的了解。
3. 客户关系服务
典型:ZocDoc
根据地理位置、保险状态及医生专业为患者推荐医生,并可在平台上直接完成预约。这个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融资总额已接近1亿美金。
4. 信息化诊所运营商
典型:One Medical Group
运营多家诊所,病人可以从网上预约并索取处方药,甚至获得检查结果的电子版,并通过网络查看个人健康结论。医生则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电子病历。
5. 慢性病管理
典型:WellDoc
是一家专注于慢性病管理的移动技术公司,其主打产品是手机+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患者可以用手机方便地记录和存储血糖数据。
6. 可穿戴设备生产商
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将会对我们的生活、感知带来很大的转变。不仅Apple、Google、百度等IT巨头热衷于此,而且英特尔、TI、美信等半导体厂商亦瞄准可穿戴设备的研发与创新,乐此不疲。
7. 大数据服务
典型:Athenahealth
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健康护理技术提供商。它提供基于云服务的电子病历、业务管理、病患沟通以及协调护理四项服务,并提供移动医疗应用软件。今年来发展迅猛,医疗信息数据的几何倍数增,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了巨大压力。而大数据技术的华丽出场,让医疗信息化进入了飞跃式发展的关键时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虽然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因体系的复杂性,商业模式并不容易“落地”。但关注及参考海外市场最新热门主题,也能为拓展视野与探索新商业模式创造良机。
虽前景备受看好,但也有专家提醒,移动医疗虽然发展火爆,投资者热捧,但其中真正解决了国内医疗供需矛盾的屈指可数,更何况医疗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政策敏感度较高,创业者很难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获取竞争优势,因此,在投资移动医疗与健康产业的过程中需警惕泡沫化风险。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