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6-26 10:38
- 作者:Scarlet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过去,谈智慧医疗的往往都是医疗卫生机构或相关主管部门的信息化负责人,今天,除了这些“嫡系部队”外,不少“旁系”也站出来谈智慧医疗。从临床科研人员、智能设备商,到药师、投资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智慧医疗,希望智慧医疗可以为我所用。他们是如何解读智慧医疗的呢?
精准医疗科研人员:我们从打通阜外医院数据库开始
“我们正在和阜外医院的信息科合作,建立一套基因检测系统,并把它与医院整体信息化系统相连接,不单单只为终端用户提供数据结果,更多的是整合数据参与到医院系统的流程中去。我们还会建立一个线上平台,一方面进行相关资讯宣传教育,毕竟大家对精准医学领域不是很了解;另外一个方面,是能够提供更好“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治”的数据库,让更多未发病患者提早预防,这样才能减轻患者患病风险、患者家庭压力,以及社会负担”。
——北京阜外医院分子诊断中心 相关负责人
精准医疗是一个刚刚兴起的名词,大家可能不甚了解。
所谓“精准医疗”,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进步以及生物信息与大数据科学的交叉应用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比如,我们常常会接触到的精准医学或者是基因检测就是孕妇在孕期做的胎儿是否存在先天性疾病的检测,以及病人在发病后进行病症结果的准确检验。
以前的阜外医院基因检测实验室是独立存在的一个信息系统,但是以孤岛形式存在并不利于大数据的整合及有效预测,这样基因检测也在呼吁,我们也要做智慧医疗一份子。做到整齐划一的与医院信息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当然,只是单纯的与医院内部打通连接还远远不够,面对医疗大趋势,精准医疗体系强烈呼吁要打造一个更强大的数据库作支撑,不局限于院内数据整合,还要走向院与院之间,区域与区域之间的数据的联合和共享。
智能设备商:“互联网人”与“医疗人”根本是两路人
“智慧医疗目前遇到的最大的两个阻碍,一个是政策不放手。面对老龄化数字的迅速增长,政府在政策制定上更需要放开手,大力促进智慧医疗的发展;另一个就是医疗市场的火热,促使了一大批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医疗厂家的涌入,这对于资本市场是一个考验。”
——某患者终端医疗设备制造厂商
人们最不能容忍的两件事情,一件是没饭吃,另一件事没病看。所以面对现在“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就激发医疗的“智慧”发展。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要意识到资本市场对其的容纳度。目前可见很多投资方是个项目就要投,也许你会说他看得准投的妙,其实不尽然,正因为投资方“看不好”哪个项目真正会有发展,所以意图在广撒网,重点捞鱼。坚持宁可错不可错过的理念。
而对于智慧医疗本身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很多创业型的移动医疗公司,是具有互联网属性,更多的属于技术派,对于医疗行业本身是完全不了解的,而让医生去弄懂互联网好像也挺难,他不懂互联网的营销策略,也不懂金融如何去操作。这就造成“互联网人”和“医疗人”的互相不同属、互相不靠近、互相不了解,彼此鸿沟很深,难以跨越。所以没有一拨人是跨界的全才,大家都站在自身的立场看待智慧医疗,总是会产生歧义,而这样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那么智慧医疗该如何走下去,势必需要大笔的人力物力进行探路,面对具有中国国情的“中国式智慧医疗”是需要倒下一批企业,再站起一批企业,前仆后继才能确立正确的发展模式的。
技术男:放弃“唯我独尊” 医疗和智慧才能走的更近
“智慧医疗的未来,就是医疗信息化系统围绕四大核心理念发展。第一是一体化,把割裂的各个医疗系统有效的统一起来,实行一体化有效运行。第二是智能化,通过大数据支撑,让机器做更智慧的判断和预测。第三是“泛在”,就是说无论是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还是传统互联网会让医疗行为变得无处不在。第四是生态化,一家独大很难实现,需要多家把搜集到的数据整合在一起,要学会联合和共享。”
——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博士 李萌
当技术男碰上智慧医疗,会摩擦出激烈的火花。在研发技术及实践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难点。对此,李博士也阐述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在做不到一体化的时候,我们就选择做集成平台,但现实中仍会遇到一些问题。技术方面,不仅是各个系统的技术对接问题,更多的是不同系统自身的权利保障难点。医院方面,医院自身对集成平台建设所需要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承受度。医生方面,医生对智能化技术的接受度的把控,传统医生还会存在一时间很难适应信息输入,查看电子病历,以及移动端问诊等等问题。
而最主要制约智慧医疗发展的因素,就是标准化的问题。自古以来,医疗行业的标准化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因为要谈的东西很多,但是真正能解决的却很少。我们需要整个行业转变心态,放弃“唯我独尊”、相互竞争较量的小心思。建议一个大家都可以相互遵守的行业内标准,并以此为鉴的遵守,这样我们的医疗才能离“智慧”更进一步。
“黄药师”:互联网+医药带来机遇与挑战
“还没有听过‘互联网+医药’,你就out了。”
——某医药行业数据研究员
可以说大家都在炒“互联网+医疗”时,往往忽略了“互联网+医药”这个领域。传统制药厂商更多的是在药品生产和药品销售这两个环节做足功夫,但是面对“互联网+”热潮下,如何创新与突破呢?“互联网+”针对药品销售产生的影响更深远些。将互联网售药终端与智能终端相结合。举例,医药厂商也会生产供糖尿病患者测试血糖的血糖仪,并根据测量结果提供医药销售。如今的医药厂商也不再局限于只做药品,也会延伸到可穿戴设备领域。
而这也是智慧医疗环境下的必然发展方向。
但是“互联网+医药”也会存在监管不到位、买药不对症等等问题。当人们在互联网上能随意购药(当然不包括处方药)时,就会引发很多潜在问题。同种类药品不同适应人群、慢性病患者一次诊断多次买药、药量使用情况、医药物流安全派送等等问题,药品不是零食,吃了是会产生效用的,所以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医药”快速便捷的服务下,也要意识到会爆发的种种问题。
投资经理:投资就是射飞镖,多射点总会中红心的
“面对初期的各类移动医疗厂商及“互联网+医疗”企业,我们都是看好的。很难说不看好哪个类型或方向的企业,只能说智慧医疗整体发展趋势是稳赢的,但是需要时间的洗礼。”
——联新资本 高级投资经理
就像前面所说的,投资方面对大量涌现出来的企业和项目,保持着“广撒网,重点捞鱼”的观点,对智慧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较为看好的,但是市场是多变的,投资需“谨慎”。
写在最后:智慧医疗正在成为一场社会活动
看了上面这些更宽泛的解读,各位对于智慧医疗的理解是否有了新的认识呢?的确,智慧医疗已经不再局限在医院里面,或者是一个区域里面大家做的一个项目,而且变成了全行业参与的一场社会活动。在这场社会活动中,最早“被感染”的一批人要肩负起新时期智慧医疗的建设任务。在他们的努力下,智慧医疗也将变得更加丰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