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4-29 15:03
- 作者:佚名
- 来源:村夫日记
健康跟踪类可穿戴设备、个人健康管理、运动类健康App正快速进入红海。产品极度雷同,获取客户的成本越来越高,而收入模式上持续模糊无法突破,独立存活非常困难,无法避免走向衰亡,甚至连出售给大公司可能都会变得非常困难。这是因为产业内的公司越来越意识到这些用户的价值并不高,不忠诚且目的不明确,移动健康类产品本身也不能提供增值服务,只是一个空架子。
移动健康针对健康者、运动爱好者和时尚追求者,这些人抱着娱乐的目的,很容易被营销活动吸引但又很快离去,因为产品不是必须性的,因此消费能力实际很低,这些资源很难转化成真正的医疗需求并长期保持下去。与此恰恰相反的是,真正的有服务内涵的移动医疗产业,其实在中国远未开始。
移动医疗没有办法以单独的移动模式出现,这是因为医疗本身是一个极为专业而且沉重的活,移动的目的是为了在更省钱和方便的情况下更好地服务。而中国目前还不具备这样的大土壤。
首先,谁来做服务?移动健康之所以门槛低是因为不需要专业的服务者,因此也留不住用户。但这也是中国市场的困境所在,真正的专业服务者——医生,缺乏动力去做真正的服务,因为我们的支付体系不为服务买单,而主要为产品买单。移动医疗的核心是拉近医患的关系,提高医生服务的效率,让病人更快好起来,但在目前的土壤下,医生并不关心这些事情。
第二,机构之间的移动医疗合作刚刚开始,但利益关系不明确阻碍了其发展。机构之间为什么要合作?达到双赢是最佳的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把医疗比喻成一条流水线,各个环节上的机构各司其职,互相合作,保证这条流水线在最合理成本和最高效益的情况下运作,对大家是最好的。但是目前中国的医疗体系并不是这样运作的,大的机构试图包揽所有的流水线,做所有的事情,规模带来了人流,增大了产品效益。小的机构也是如此,虽然缺钱,但是一旦有了补助,他们也会包揽所有的事情,比如采购器械和产品,推高收入,走的是相同的模式。在这样的环境下,机构之间的合作只能是蜻蜓点水,移动医疗的价值也就体现不出来了。
最后则是支付方和服务方的关系。支付方缺乏控制费用的机制,长年来产品和医疗服务价格的倒挂导致服务方不断扩大产品使用,以获得更高收入。价格的倒挂很难短期内修整,需要支付体系的变革才行。支付方面对服务方缺乏控费影响力,服务方持续没有动力去缩减医疗费用,这样的环境下,移动医疗很难发展。
有利于移动医疗的土壤必须有三个条件,机构的分散、人才的自由和支付的变化。当市场出现大量中小型服务机构,而不是被巨无霸医院垄断的时候,这些小机构才有可能会使用移动平台和工具,因为他们自身无法做所有的事情,就必须要分包出去,然后通过做好服务留住用户,移动医疗这个时候才有了机会。而大机构在一个分散的市场中,才会感到获取客户的压力,这时候他们和小机构就不是争抢,而是联合,通过自身的错位服务留住病人,这个时候机构之间的移动医疗项目才真正能够展开。
而另一个必要条件是人才的自由。当医生的服务和能力和个人挂钩,而不是机构,他们才会有动力去做好服务。先决条件仍然是医生的生存根本是否能从产品销售变成服务。这一转变可能是最难的,即使自由职业也不足以解决,而必须要整个服务定价体系的转变——也就是第三个必要条件:支付的转变。
支付是带动所有这一切改变的关键。当一个医疗体系把成本控制变成核心,把医疗价值作为支付的根本,才有可能催生以控费为主的、提升服务质量的工具。移动医疗才会有发展土壤。
因此从这些环境要素来看,中国的移动医疗还远未开始。专业服务人才缺乏,机构之间缺乏动力,支付者没有为此买单的机制,这些条件在现阶段严重制约了移动医疗的发展。这个行业仍然受到政策的严重影响,政策尤其是支付政策的变革决定了移动医疗发展的速度和方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