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医学专业精神和移动互联网精神能相互融合吗?
医学专业精神和移动互联网精神能相互融合吗?
  • 2015-04-20 09:03
  • 作者:段涛
  • 来源:段涛大夫

 

现在移动医疗很火,移动互联网概念也满天飞,好像谁不谈移动互联网谁就Out了,我在一妇婴也大力推进移动医疗,声称要“全面拥抱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给医院带来的不仅仅是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效率提高,随之而来的也会有副作用,也有不少虚火,在这里有必要提醒一下各位同行:其实移动互联网精神与医学的专业精神是有冲突的。

医学专业精神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术以外,医学专业精神更加重视人道主义精神,要有悲悯天下的核心价值观,是要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要敬畏生命。医学是慢功出细活,好医生是熬出来的,医生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充满了挑战,有着残酷的淘汰机制。医学本质上是一个相对保守的体系,知识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技术创新的前提是患者安全,一个新药和新技术从开始研发到临床普遍使用至少需要十几年到二十几年的时间。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手艺像工匠,学问像教授,心思像侦探,心肠像菩萨。这样的好医生难道不值得你耐心等待吗?这样的专业难道不配得上体面的收入吗?这样的好医生的挂号费只有十元合理吗?

在某种程度上,医学专业精神与商业精神是不太相容的,在现实世界中,如果对医生同时要求医学专业精神和商业精神(追求利润最大化),就有可能会导致很多分裂的行为出现,最近美国哈佛大学的萧庆伦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撰文谈中国医改,提到中国医学专业精神(Professionalism)的普遍缺失,令人深思。

如何能做到既讲医学专业精神,服务好患者,又讲商业精神,让医院能够维持运行,让医务人员能有合理合法体面的收入,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移动互联网思维带来的后果

移动互联网是革命性的创新,正在快速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给我们带来效率提高和服务体验改善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特别是在医疗领域,因为所谓的移动互联网精神与医学专业精神是有冲突的。移动互联网讲究免费、即时、秒杀、互动、羊毛出在猪身上、站在风口的猪也可以飞起来。这会让大家觉得一切来的太容易,习惯于免费,没有耐心去等待,为了买I Phone可以通宵排队,但是看病等一个小时就不耐烦了。

几个小朋友,花几个月时间就可以鼓捣出一个移动医疗APP,然后就可以融资几千万,号称估值几个亿,未来还会IPO。从医学院读到博士毕业需要至少十来年时间,然后进入临床培养,至少还要十年的时间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独当一面的医生。这巨大的反差会导致怎样的后果?相信大家心里都明白。

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焦虑

在资本的驱动下,有一股移动医疗的创业虚火在中国剧烈燃烧。据估计,2014-2015年中国有超过1000个以上的移动医疗相关的APP诞生,现状是:NB乱吹,热钱乱飞,快钱猛赚!目前,这一移动互联网的焦虑症还在继续漫延,已经从IT行业和投资业漫延到医疗行业。这是好事,会从外围推进医院的发展与改善,但是也有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这些乱象也扰乱了医院和医务人员。

医学专业精神和移动互联网精神能相互融合吗?

移动互联网更多的是解决服务和效率,医学专业解决的是生死;移动互联网做法可以是quick & dirty,但是医学必须是slow & clean。医疗机构必须面对现实,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来改善医院的就医体验,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但是更需要同时提高我们的医学专业精神,以更好的技术和更多的人文关怀和职业素养来服务我们的患者。

PS:我们的身体跑得太快,把文化和灵魂丢在了身后,当我们停下来回望自己的灵魂时,好像彼此变得陌生了。我们真的需要跑这么快吗?我们的健康呢?我们的家人呢?我们的亲情呢?心丢了,要速度还有意义吗?读一读木心的这首诗吧,也许是时候要改变自己了。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移动互联网  移动医疗  APP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