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行业动态 >  杨国良:移动医疗应用布局与实践
杨国良:移动医疗应用布局与实践
  • 2015-04-19 15:45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互联网的思维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针对医疗行业来讲,我总结几个特点:一是移动性,二是实时性,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体验和有意义的数字的展示。互联网的商业模式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互联网行业免费的商业模式能够快速的让我们的网民,让我们的老百姓加入到应用的队伍里去。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大的启示。现在有很多的咨询机构,很多的智库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移动医疗应用大体基于三个层面

现在国内的移动医疗市场现非常火爆,但仍处在一个起步和培育市场的发展阶段。谈到互联网医疗,给我们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BAT这三大巨头。他们所做的事情,以及其它的互联网医疗的企业所做的事情,无外乎这几个层面:一是围绕着终端,可穿戴设备层面去开展服务,开展研究;二是做平台;三是做系统。当然,做系统的就意味着做标准的问题。还有更多的是在做内容的服务,也就是说,未来的移动医疗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在内容服务上来说应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抽查了市场上54种糖尿病APP的应用情况,并做了一些简单的观察和分析。怎么看待现在糖尿病市场APP的产品呢?我们大致分了三类。第一个有一批APP是基于采集数据来形成报表,功能比较单一、简单;第二个基于平台,向患者提供数据的服务;第三个可能起点高一点,它有一个平台,然后来面向医生和患者提供一些双向的服务和周边的服务。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没有和我们核心的医疗医院,即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进行互联互通。我个人感觉,这样的产品基本上还是自成一个封闭的环路。未来的移动医疗如何去改变资源的共享还有一段路要走。

武汉市中心医院如何设计和布局移动应用

武汉市中心医院有135周年的历史,由汉口天主堂医院发展而来。去年的门诊人数是150万,出院患者是11.2万。医院现在有五个园区,有两个自己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武汉市中心医院医疗联合体的覆盖成员单位有18个,除了自己办的院去以外,还托管了六个社区的服务中心及两个区县级的三级医院。其中有一个新洲区人民医院是武汉的一个远城区的医院,都在我们的管理范围。

为什么要介绍这个医疗联合体?因为后面的很多应用是从医疗联合体的范围来入手的。

我们在做移动医疗地时候,通常我们首先要考虑为什么要去做?要解决什么问题?所以,我们在设计移动医疗的布局之前,我们是这样考虑的。第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怎样利用现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改变患者的就医体验,以患者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这是首当其冲的。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国家医改的重点就是要推进分级诊疗,移动医疗的服务如何去适应这样一个发展,推进这样一个发展。就像刚才我展示的医疗联合体一样,我们大医院最多的思考都是从医疗联合体的发展入手来推进这个工作,来实现未来2020年要实现的“三个一”的目标。我们的家庭有一个家庭的合格医生,每个人有一张居民健康卡,有一个电子健康档案。这样的目标的实现应该是一个很大的

第三个问题是如何提高医疗服务和健康信息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最后一个问题这所有的设计如何真正做到实用,让我们的广大老百姓能够接受,真正用起来,如何去避免新的信息孤岛的形成,这就要加强我们的顶层设计,理性选择培育团队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应该说我们的广大的医疗行业战线的朋友们,特别是IT信息中心的主任们现在有一个共识——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大势所趋,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练好内功,迎接这场变革。

移动医疗不是一个独立的闭环,它是和医院和谐应用和电子健康档案密切相关的渠道。我们首先要做好智慧应用的顶层设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对于顶层医院的设计,智慧医院的设计就是一个顶层应用加一个平台,加一个大数据中心。外部的区域医疗联合体能够互联互通,和我们的医保、新农合和我们外部的信息资源包括我们的互联网医疗,包括我们的媒体,都能够互联互通,建立一个开放的医疗发展的生态链。

在顶层设计之下,我们这几年做了一些探索。移动医疗应用首先体现在第一个,也就是效果非常明显的层面,就是优化流程,改善就医提升。我们首先推出的是统一的预约管理平台,利用一切可以语音、网络、移动终端来实现预约服务,这是我们从2008年就开始做的事情。第二个是去年9月份,我们在湖北省第一家和支付宝合作来做未来医院的就医计划。今年2月份,我们和腾讯正式开展了全流程的接入服务,同时自己也有自己的APP。结合全院流程的优化和改造,比如我们门诊药房的全流程的智能化的排发系统,这些流程结合起来以后,医院的服务流程得到了极大的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里有一个环境的问题,就是wi-fi这个环境。我一直在很多场合呼吁我们的政府,应该免费的患者和老百姓提供一个高速公路。目前,我们和第三方做了一个合作,我们所有的院区都实现了免费wi-fi的覆盖,为我们患者提供这个通道。但是未来我们预计应该讲,我们的政府和有责任的企业,应该在公共服务场所免费提供这个通道。

在移动医疗的服务里也有一些特征,比如在付费环节,支付宝的应用多一点,但在预约挂号环节,微信的覆盖面广一点。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当中,有70%以上的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使用。

从整个流程的优化上来讲,我们的排队次数较传统减少了3到4次,等候时间减少了1/3到1/2。流程上来讲,我们在2008年推出的移动查房、远程会诊等。在医院管理层面,实现了OA的移动办公和固定资产的盘点,以及远程探视,电视点餐和静脉配置中心的移动服务。再就是我们在考虑,实现预约医疗服务的同时来预约停车服务。因为我们刚刚开业一个新院区,停车车位比较多,所以我们正在这方面做一些尝试。

现在的患者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预约挂号,必须要提供配套的便捷服务。这是我们最近推的重点项目,也是湖北省主导的项目。构建各种家庭、社区、医院四级的健康协同服务。在家庭里,我们提供电视机机顶盒的智能服务,加上一些穿戴设备的体征采集;在社区,有一体化的自助的健康体征采集的设备,建立了一些集中的健康管理中心;在医院在所有的服务环节里面,提供基于智能手机的管理系统。

要提供这些应用一定要有一个支撑,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它的可吸引人的地方除了它的方便、快捷、体验以外一定要有数据作为支撑,由此医院去年启动了大数据项目。

从慢病管理剖析一下未来线下线下移动互联网发展的轨迹,我们来有一个探讨。糖尿病应该说在全国还是有一定的影响,除了它的学术研究规模以外,现在目前我们的糖尿病有一个会员俱乐部有两万带人,我们希望依托这个俱乐部做一些移动医疗服务的试点。在多级的分级诊疗的模式里,最核心的应该是中间的这个家庭医生。在分级诊疗里面,在慢性病的管理里,如果家庭医生不能发挥他的角色,不能对家庭进行管理,对上面的综合医院进行转诊服务来衔接专家资源,今后的分级诊疗肯定是不可能落到实处的。我们提出在家庭里,有一个家庭健康管家的角色,通过对近三年的就医人群做的分析,有70%以上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使用支付宝、微信,还有新一代技术的人群多半在40岁以下。我们现代的这些移动服务如何能够做到覆盖人群的全覆盖,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怎样通过线上、线下互动真正把健康手段和家庭健康管理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

谈颠覆医疗,为时尚早

很多人说颠覆医疗,现在来讲还为时尚早,谈实用性才是最关键的。我们要思考的是:

人群覆盖能不能做到全付费?

医保支付的接口能不能做到互联互通?

大数据能为老百姓带来怎样的体验?

移动医疗应用如何规范?

怎样保证信息安全?

移动医疗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到底是什么?

(以上内容根据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杨国良在2015中国移动医疗产业论坛上的速记稿整理)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移动医疗  可穿戴设备  APP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