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大数据引爆医疗革命 信息数据仍未实现互联互通(1)
大数据引爆医疗革命 信息数据仍未实现互联互通(1)
  • 2015-04-08 09:37
  • 作者:芮益芳
  • 来源:商学院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在《财富第五波》里提醒人们抓住一个致富的机遇:保健革命。这座富矿正在被各类企业跨行业集体开挖。互联网巨头们忙着对医疗领域收购投资,传统医疗机构在推进医疗信息化,制药企业正试图通过部署和使用大数据来节省高昂的研发成本,而售药商们正在等待机会突破重围,还有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也在帮助人们利用大数据实现自我健康管理……

一边是小跑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国情, 一边是超负荷运转、 臃肿不堪的传统医疗机构, 当下的医疗健康产业已经成了一个持续性的朝阳产业。 正如马云所说, 中国十年以后最大的麻烦是健康问题和快乐问题, 认为下一个超过他的人, 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早在2013年,麦肯锡就认为,属于医疗行业的大数据革命到来了,甚至已经到了引爆点,因为医疗行业早就遇到了海量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挑战。

大数据正在引爆革命

1997年上映的的美国电影《Gattaca》(《自然人》)中呈现了一个未来世界的医学形态:婴儿才呱呱坠落产床,护士就从一旁的医疗机器里拿出体检报告单,上面逐条列出婴儿将来各种疾病的患病几率和发病几率,甚至详细到死亡年龄。

这部近20年前的科幻电影对未来世界的洞见惊人,2014年Google X 实验室的推出Baseline Study计划,被业内人士预估为谷歌在医疗方面发力最大的项目之一:不仅可以让医疗专家预测治疗重大疾病,最终目的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找到健康完美的人类基因模型。

如电影中所描摹的景象一般,未来医学为减少自然分娩带来的有先天缺陷和遗传疾病人群,利用基因工程对未出生的婴儿进行基因加工,确保生下来就是遗传学上的人类精英。

如果说谷歌X的基因工程计划还是大数据在人类医疗领域的远景,离实现还有距离,而现实场景或许可以让我们更真实地看到大数据对于当前医疗健康行业的改变。作为大数据的策源地和医疗行业的全球先驱,美国的大数据道路无疑走得最快。奥巴马上台后提出了大数据国家战略,如今这一战略的价值正在医疗行业渐渐凸显。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报告显示,如果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对大数据进行有效利用,就能把成本降低8%左右,从而每年创造出超过3000亿美元的产值。

业内人士分析,收集数据是医学研究最大的难题之一,支撑一个专家研究某种疾病的形成机制往往需要规模尽可能大的案列数据,传统的医学研究项目一般要耗时多年才能采集到数千个案例,时间跨度大且工程量大。

在整个健康医疗产业里,只有传统医疗机构手握核心数据资源。虽然可穿戴设备采集数据看起来很美,其实要面对的问题还很多,首先医学研究对采集数据的精准度要求非常高,这对智能终端设备在数据采集的精确度上构成挑战;其次目前国内缺乏统一的数据接入平台;此外,消费者对于可穿戴设备普遍抱着尝鲜的心态,最先戴上Jawbone up的那群科技达人,可能早已在热情消退之后把手环丢在了某个角落,而大数据的前提是有一定规模和能持续积累的数据。对于中国而言,破除内部、外部、公共和商业之间的壁垒成为首要解决的难题,将不同渠道的信息内容整合在一起,用统一的标准去建立信息流动的数据库,为大数据的计算分析提供信息池。当然,医疗机构从业者仅仅把得到的信息输入到电脑中还不够,还需要利用临床决策系统去支持诊断,利用临床分析系统做效果分析。

“理想的形态是,未来能做到‘一张医保卡’走遍天下,无论哪家医院的医生,只要刷一下病人的医保卡,就能了解病人的病史和用药史,并且通过历史数据分析,结合临床决策系统的支持,为病人提出诊疗意见。” 贝恩咨询全球副董事许喆表示。

健康医疗大数据有三个层级,第一是数据的采集,第二是数据整合与机器分析,第三是数据干预。目前国内医院正在推行的医疗信息化即是第一层级的任务。许喆认为,对于国内医疗健康产业而言,大数据还处在数据采集和整理的起步阶段。目前有两万多家医院及更大数量的基层医疗机构,仍然有大量的医疗机构还以书面形式记录病例和资料,即便是已经推行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使用的也是各不相同的电子病历系统,这对医疗机构的数据使用和未来打通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流通管道带来了实际困难。

一位在医疗行业观察多年的资深记者也流露了他的隐忧,国内医疗机构之间还是信息数据互不流通、互不分享的现状。医疗健康大数据的想象空间很大,但距离实现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

共4页: 1 [2][3][4]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医疗大数据  信息数据  智慧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