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会议活动 >  互联网医疗全力挺进医疗核心服务时代
互联网医疗全力挺进医疗核心服务时代
——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0周年暨高科技医学发展与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
  • 2015-03-30 10:02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医学发展如何借力高科技?互联网如何助力医疗?”

2015年3月28日,中华医学杂志创刊100周年暨高科技医学发展与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来自两院院士、知名医院院长、行业顶级专家等350余人,就医学最新前沿和互联网医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激荡出了睿智的思想火花。

 

与会嘉宾为微医集团揭幕(左起挂号网CEO廖杰远、彭淑牅教授、严律南教授、张群华教授)

2014年,以BAT为代表,互联网公司大举挺进医疗健康领域。但与天价融资相对应的,则是互联网医疗一直呈现出的一头热局面。互联网公司吵得热火朝天,但握有核心医疗资源的医院却兴趣索然。

而此次由中华医学杂志和华山医院主办、挂号网协办的医学高峰论坛,除了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等国内顶级医院参与其中外,还首次将互联网医疗与高科技医学作为会议的两大主题。这足以说明当前主流医学界开始重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正在逐步走入医学的核心。

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高润霖看来,在新兴的互联网移动医疗产业中,挂号网是一个模范生。他认为挂号网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平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他在谈起主流医学界为什么愿意邀请一家互联网医疗新秀共办盛会时说到:“我想两个有100多年历史的主办单位,再加一个新兴产业的代表,共同举办这个会,讨论现在医学发展当中最重要的话题——高科技在医学当中的应用以及互联网医疗技术。这样的传统跟历史的结合,现代跟传统的结合,必然能碰撞出很亮的火花,促进医学的发展。”

互联网能够得到主流医学界的重视,这主要还是源自互联网在与医疗融合过程中迸发的奇妙反应。以挂号网为例,仅仅在2014年就服务了全国1.6亿人次,平均为每位用户节省1小时以上(折算成2000万个工作日)的排队时间。基于对“就医难”顽疾和互联网的深刻理解,依托互联网技术,挂号网推出了一站式的便捷就医服务体系,包括分诊导诊、预约挂号、院外候诊、诊间结算,一直到诊后随访。

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同时,互联网技术也在大幅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如上海华山医院通过应用挂号网研发的“精准分诊”系统,建立了“专家门诊预约申请”制度。该系统以“病情优先”而非“先到先得”的挂号原则,为病患分配号源。这种颠覆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在帮助病人预约适宜专家的同时,也让专家找到了与其专长匹配的患者,让医院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无论是在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还是提升医院的服务效率,借助互联网所具有的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分工深化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点与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进行融合,已成行业共识。

此外,国家宏观政策也成为互联网和医疗加速融合的重要推手。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首次纳入国家经济顶层设计的同时,也为互联网助力医疗发展,提供了无比丰富的想象空间。

互联网开启“团队医疗”时代

本次高峰论坛的“中美互联网医疗对话” 环节,清晰勾勒出中国互联网医疗的演进路径:第一阶段是线上轻服务;第二阶段是就医流程优化;第三阶段是团队医疗协作。

中美互联网医疗对话(左起华山医院教授张群华、挂号网CEO廖杰远、惠每医疗总裁罗如澍)

线上轻服务阶段,主要体现为在互联网上提供健康教育及疾病相关资讯,以及轻问诊等服务;

就医流程优化阶段,旨在帮助医院把窗口移至互联网,从预约挂号、分诊导诊到检查检验报告查询、一站式支付结算,帮助老百姓节约排队时间,帮助医院提升效率;

团队医疗协作阶段,致力于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自助式的管理,在医生和医生之间建立协作关系,让医生更好地分配时间、经验和品牌。

在美国,不论是担当主力的家庭医生,还是著名的Mayo Clinic都以医生协作组为主要工作方式,但在中国却不是这样,这正为“互联网+医疗”提供了更大的机会。

随着三个阶段的规模化,将带动包括保险、药、智能外设在内的产业链升级。

微医平台正式上线后,也宣告着挂号网进入互联网医疗第三个阶段,即团队医疗阶段。医生协作体通过微医,开展包括在线会诊、诊后随访、在线复诊、患者管理等在内的自助医疗服务。

中国老百姓看病难最大的问题在于医疗资源运用不均衡,主要体现在资深专家有品牌没时间,年轻/基层医生有时间但没品牌,但中国老百姓在首诊时往往会选择大医院的大专家。挂号网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构建跨区域、同学科的医生协作组织——“微医集团(We Doctor Group)”。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资深专家的经验和年轻/基层医生的时间相融合,让资深专家专注于对症病人,做经验传承。帮助年轻/基层医生获得转诊的绿色通道、优先会诊等资源。作为专家组的成员,共享专家组的经验及品牌,获得便捷的协作、会诊、转诊及服务患者的工具,旨在破解百姓“看病难”。

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医师朱世杰教授组建了一个十余人的线下医生协作组,正在寻觅像微医这样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当他得知微医集团的消息后,专程从北京赶到上海一探究竟,并当即决定加入微医集团,成为微医集团正式揭幕后首批加入的专家协作组。

在“微医集团”发布仪式现场,包括上海华山、上海市一、华西医院、中南医院等院领导纷纷要求和微医集团迅速对接,共同为患者提供线上线下的全流程服务。

挂号网透露,计划到今年年底,将组建5000个专家组,为全国不同区域的病患提供在线医疗服务。

互联网医疗为什么步入中华医学百年庆典殿堂?

从政策层面来看:2015年全国两会,“健康中国”战略首入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互联网+”第一次纳入国家经济的顶层设计。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已是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借助互联网所具有的打破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分工深化和提升劳动生产率的特点与医疗卫生服务行业进行融合,亦是普遍共识。这次中华医学杂志百年论坛把主题定位在“现代医学与互联网”,响应李克强总理号召,交流医疗健康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和成功案例,探讨医疗与互联网的融合方式,探索医疗资源国内问题与国际经验的对接模式。标志着互联网医疗在医学的主流领域、在医学的学术里得到认可,最顶端的学术界开始对互联网医疗对整个的行业资源的应用,可能会产生的共性和价值已经充满了新的体会。

从学科发展层面: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更新的学科,新技术的出现为传统医学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时代,医学的范畴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医学是循证科学,循证医学客观要求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需要获得更多典型病人和病历,而在没有互联网出现之前,受试对象的数量和观察的指标是十分有限的,结论可能是小群体抽样得出,所获数据的代表性十分有限;医学还是数据科学,不论是导诊、会诊还是复诊,诊后管理都需要详实的数据支持。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数据能够获得储存和利用,医学实践也正在被改变。

从从业者的心态来看:面对开放的互联网新时代、新思维和新模式,医疗领域的专业人士愿意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到时代的变革中,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和态度。

互联网切入医疗核心需要诊疗数据支撑

曾几何时,医学学术会更多地在关注医学前沿、医院管理、医生培养,在这样的学术会上,互联网医疗几乎不见踪影。现如今,在主要由院士、院长参加的高端医学会议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互联网公司的影子,更看到了传统医学与互联网结合的态度。

然而,毕竟整个医学界是一个相对保守和封闭的体系,我们看到3月28日在上海召开的现代医学和互联网医疗高峰论坛上,有且只有一家互联网医疗公司——挂号网。挂号网为什么会成为保守的医学界唯一的座上宾呢?

让我们从挂号网的发展历程一窥端倪。

挂号网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地诊前服务。截至目前,挂号网已经免费累积为全国2亿人次用户提供了预约挂号服务,帮助患者找到合适的医生。2014年度就为全国百姓节省了约1.6亿个小时(2000万个工作日)的排队时间。挂号网通过安置前置服务器,在全国打通了1275家医院的HIS系统,实现了挂号网与医院信息系统的对接。在过去5年的实践中,挂号网已经累积了超过15万副主任以上的专家资源,以及超过4800万的诊后的患者,以及包括2700 多种常见症状、6000 多种疾病、4000 多家二级以上医院、87000多个科室、30 万医生的精准数据库,这些资源仍在持续地、规模化地快速增加中。

在此基础上,借助移动互联网,挂号网还实现了“医院窗口外移到手机”推出了一款旨在帮助病患找到合适医生,帮助医生优化诊后病患管理的移动应用——微医(We Doctor)。

微医可以帮助用户使用手机即可完成分诊导诊、预约挂号、院外候诊、检查检验报告查询、处方查询、诊间支付、诊后随访、在线复诊等全流程。

微医可以帮助医生管理患者(线上患者自动存入患者库、线下患者通过二维码名片/桌签存入患者库)、诊后随访、在线复诊、信息发布(让患者找到医生、让患者了解医生)。

真实的医患关系有何意义?

所有的医疗行为的基础都源于信任。医患的对象,后续的医疗服务才能够得到保障。

如果医生和患者在初诊后确定了这种面对面的关系,而且有数据支撑,这时在线复诊完全合理合法。这种在线复诊对医生来说,可以真正为这些老患者提供持续服务;对患者来讲,医生已经了解他的病情。就在线的复诊是安全的,可以广泛推广的。

微医最核心的意义就在于以信任为基础的真实医患关系以及通过信任带来的患者活跃需求和医生合规合理的在线医疗行为。

微医如何连接真实的医患关系?

作为挂号网全新打造的一款移动应用工具,挂号网历时五年的沉淀成为微医得以连接真实医患关系最大的基础。事实上,依据这些真实的诊疗关系,挂号网已经在微医上搭建了超过15万的真实医患关系社群。这就为微医帮助医生实现在线会诊、在线复诊和疾病管理服务,提供了扎实的现实基础。

挂号网从5年前开始创业,创始团队的目标就是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创始团队创业之初立下了3年不考虑营收、重点打牢业务基础的发展路线图。这些年来,挂号网一方面获得政府公立医院的信任,一方面为公众解决“找对医生挂到号”的难题。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挂号网旗下的三支队伍全速前进,一支是地面的医疗合作团队,一支是与医院实现技术连接的技术团队,另一支是产品运营和服务团队。正是由于点点滴滴的坚持,挂号网获得了医院的信任、医生的信任和患者的信任,医患的真实诊疗关系在这样一份坚持中逐渐产生新的价值。

“互联网+医疗”让患者和医生更省心

“在谈到互联网医疗时,我们首先要思考互联网医疗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挂号网创始人廖杰远看来,现在非常流行的在线问诊可以便捷地实现医患沟通,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但是这种做法,既难以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法理、医理两方面都不合理。

在医学高峰论坛上,廖杰远表示,在线问诊有两个问题必须引起关注,其一是医生在线提供资料的做法无法保证医生的真实身份;其二是在没有面对面诊疗的基础上,医学诊断和用药建议缺乏数据支持,医疗质量与用药安全难以得到保证。

在廖杰远看来,互联网对医疗真正有价值和富有效率的在于诊后服务。医疗服务过程可以分为诊前、诊中和诊后三个阶段。其中,诊前是导诊挂号、诊中是诊断开药,诊后是随访管理。通过互联网手段,可以帮助患者预约挂号,找到合适的医生。面对面的初诊并辅以必要的检查,医生可以给出准确的诊断和合理的用药。

借助移动互联网,挂号网还实现了“医院窗口外移到手机”推出了一款旨在帮助病患找到合适医生,帮助医生优化诊后病患管理的移动应用——微医(We Doctor)。

微医可以帮助用户使用手机即可完成分诊导诊、预约挂号、院外候诊、检查检验报告查询、处方查询、诊间支付、诊后随访、在线复诊等全流程。

微医可以帮助医生管理患者(线上患者自动存入患者库、线下患者通过二维码名片/桌签存入患者库)、诊后随访、在线复诊、信息发布(让患者找到医生、让患者了解医生)。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而又强劲无比的社会性力量,以“破坏式创新”的方式,推动着传统医疗行业的颠覆式变革。新一轮掘金大潮的来临,也带动着移动医疗APP呈井喷式发展,如何在两千多款医疗健康类APP中突围,正考验着再移动医疗领域中“逐鹿”的创业者们。

“移动医疗行业最终将是聚合式而非长尾式的,哪家企业能形成闭链并切入医疗服务的核心环节,解决用户需求,形成用户强依赖性,才算真正实现‘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挂号网创始人廖杰远如是说。

移动医疗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服务。“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重塑调整,其本质是效率的提升,具体到医疗行业,就是对医疗资源配置利用的优化,让患者和医生、医院管理者更省时、更省心。

【现场直击】医学界权威专家在峰会现场如何看待互联网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高润霖

“大会协办单位挂号网,是一个新兴的互联网移动医疗的平台,而且是获得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的一个平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移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我想两个有100多年历史的主办单位,再加一个新兴产业的代表,共同举办这个会,讨论现在医学发展当中最重要的话题——高科技在医学当中的应用以及互联网医疗技术。这样的传统跟历史的结合,现代跟传统的结合,必然能碰撞出很亮的火花,促进医学的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教授

“今天《中华医学杂志》专注点聚焦在高科技医学以及互联网医疗上,并以一个专题论坛的形式为自己庆生,这本身就是一个杂志迈向新世纪强烈的信号。科技是医学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如今科学的进步,给予患者更大的选择权,而互联网的应用也为便捷的医疗服务提升就诊的体验,监督和措施提供可能。挂号网2010年从华山起步,经历4年已经成为中国最大规模的互联网实名制就医平台。当前“互联网+”随着李克强总理报告被全社会认同,我们只有适应这种思维,具备这种思维,才能赢得未来。”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疗  医疗资源  挂号网  移动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