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互联网+” 后医疗行业的蠢蠢欲动
“互联网+” 后医疗行业的蠢蠢欲动
  • 2015-03-20 10:02
  • 作者:佚名
  • 来源:36氪

 “互联网+”的概念一经提出,传统行业开始蠢蠢欲动,一方面着迷于互联网带来远远超过于技术的行业颠覆,另一方面也在观望到底这阵风会最先吹到何处。

作为传统行业中典型资源分配不均,改革需求强烈,巨大商业潜质尚未挖掘的医疗行业,被普遍看好。特别是在这次两会报告中,多次提到了“改革”、“加大投入”以及“鼓励”和“健全体系”如此的关键字眼,对于移动医疗团队来说,至少在政策和资源分配上,是极好的。

总结了一下报告内容,发现有三点与移动医疗创业关系非常密切,有的已经杀入了相关团队,有的则是合作共赢的基础:

“要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

分级诊疗和全科医生的政策性亮相最初是在上海医改《工作要点》中,在居民社区环境中,要开始推广“1+1+1”的签约工作,对于分诊和转诊,二级和三级医院被要求预留一定数量的专家号,用于家庭医生“转诊绿色通道”。

分诊、导诊和家庭医生制度是为了拯救严重的“看病难”问题,一方面优秀医疗资源稀缺且分配不均,这是需要长期布局培育的;另一方面,患者对于三甲专家的推崇,也成为了“过度医疗”的温床;再加上医保覆盖不够深入,非医保的民营医院和诊所即使医术精湛也难有竞争力。

美国的全科医生是怎么操作的呢?大医院擅长疑难杂症,而全科医生则负责普通疾病,倘若碰到难以解决的,需要合理评估,导诊病人到合适的专家那,除此之外,全科医生还扮演着医保守护人的角色,决定病人是否符合商业保险赔付资格。

之后,诊断报告会回到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的手中,也就是说,签约的全科医生很可能是“最了解你你身体”的人,还会参与到恢复和随诊环节。

创业团队Practice fusion以及HealthTap就是将互联网与全科医生结合的好例子,前者从电子病历切入,后者则是将视频问诊发挥到极致。

对此,专注线上咨询的创业者告诉36氪,在资源逐渐放开的前提下,全科/家庭医生领域一定会有多种玩家加入,只要拥有一定资质,大医院就能发挥品牌优势(有的已经在开发App),民营医院和诊所同样可以参与竞争,而拥有丰富运营经验的线上移动医疗团队完全可以合作共赢,利用互联网帮助医生和机构服务更多的病人,比如线上辅助开药,数据搜集,最终形成商业闭环。

当然,这也会考验移动医疗团队对资源把控的能力,比如线下导诊过程中,是否能够联系到好的号源,或者甚至购买到全国各地区的号源,打破地域性差异,或者提升体验,提高效率,给你自己的用户创造更优质的服务渠道。而医医交流创业者也强调,“全科医生的培养,重点也不是全科医生,而是培养,一个优秀全科医生的培养周期按国外来看在7年左右,能否为现在的在线医疗开口子?肯定不会,人都没到,怎么用”?

“要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增大医保覆盖”

“多点执业和未来的终极自由执业,放宽在未来五年内,我是坚信的,这是八成医生的诉求,但是任何政策的实施都是一个漫长的拉锯战,最大的阻力应该来自于各大地方医院,各大医院不放人,医生只能观望,可以重点观察几个城市的进展,目前应该是广州试点做得最好。这样提出后当然会对医生有鼓励,但所在医院的鼓励才是最有效的”。

这是一位医生真实的反馈,道出了多点执业背后的两个扯线:1.医院是否愿意放人;2.医生能否在其他场景中找到价值。前者或许还要等待气候,好消息是浙江管理办法里就提到,医生在报备后就可以自由执业。

对于移动医疗团队而言,最大化实现医生价值才是难点。比如在线咨询中的自由定价给医生带来额外收入,但显然这是远远不够的。从职业生涯上来看,“媳妇熬成婆”的职称和考核制度让“中坚力量”鲜少有发挥空间,于是乎出现了医生交流类、工具类和传播类创业项目,除了让医生多维度展示自己外,也增加了交流讨论的成长机会。

这时候,对于医生来说,好的移动医疗项目,就应该是称职的“医生经纪人”。

但多点执业其实还有第三条扯线:医疗保险。医生在外执业,是选择拥有医保定保资格的诊所,还是选择有商保的医疗地点?

这次两会还提到会“在全国推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将医保范围扩大并且延伸,从非专业走向专业。在国家医保中,大病保险将交由商业保险部门经办,只用支付一定的维控费用,而且省下的保费由商保公司作为利润抽取。

这样一来,医疗行为中,至少在大病这块,会慢慢走入商业驱动大于政府调控的状态。商保会有动力投入到疾病防护、慢病管理以及随诊等“延长健康时间”的项目中去。服务战线拉长后,也会更加重视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以及互联网医疗的整体联动性。

说了这么多,投资人怎么看,愿意投什么?

 

 

非常感谢平安创投健康医疗方面的负责人张江来解答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投资机构在想什么。

大的方面来讲,新的政策是在释放资源,将过去垄断的交还给市场,分级诊疗、供应链改制、多点执业、牌照发放,这一年来趋势还是很明显的。当然,政府垄断还是会抓住一定核心资源,也就是医生和公立医院,我们俗称的“深水区”。

医保改革方面,美国医疗改革也是从医保改革开始,从经办主体的改变,到行为动力的改变,对全局影响会非常大。

医院管理的改变也非常利好,医院开始接纳民营资本。医疗投资过去受政策影响非常大,风险 、业务增长和收益关系模糊,线上线下都是一样的问题。现在商业模式更为清晰,投入产出比更加明确了。

具体到业务层面,首先大病医保会成为比较好的投资机会。

医保过去覆盖广但不深,专业化有问题,商保经办后,结合健康管理服务,投资机会很多。医保会带来产业链动力新变化,大家会更愿意在院前做疾病预防,院中做控费,院后做康复管理 随诊,可能会与美国医疗格局非常类似。

灵活的医保支付还能促进多级诊疗,比如有些地方一级医院报销70%,三级医院报销50% 全科医生也是医保的守门人,做控费、导诊。

全科医生和分级诊疗息息相关,资源配置更新,也是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的机会所在。对于移动医疗团队来说,病人分散,而互联网不缺的就是联通机会。从全科诊所,到私人诊疗都是优势,中国移动医疗公司可以做商业模式了。

移动医疗团队不要认为自己仅仅只是运营服务,其实更应单partner的角色,从运营和管理的角度深入医院,别将医院看成黑匣子,弄懂医院和院长需求,借助大医院的品牌。而且不同医生有不同价值实现的方法,可以结合医院一起做。

最后,信息方面,我坚信互通病历迟早会出现。虽然线下医院有地域性,资源信息有壁垒,但线上服务是可以辐射的,比如合作一家医院解决全省的需求。核心资源在医生,线下资源分割 但在线上会缓解很多,能服务,能打通就先做。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改  移动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