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移动医疗人谈移动医疗:将会死掉一批创业企业
移动医疗人谈移动医疗:将会死掉一批创业企业
  • 2015-03-09 09:37
  • 作者:汤晨
  • 来源:LIFE健康

华康移动医疗CMO李凡拥有超过十年的医药行业市场和销售经验。在2014年初加入华康前,她是丁香园药企事业部总监,组建了丁香园的第一支商业团队,带领团队为制药公司提供digital marketing的策略服务。在加入丁香园之前,她先后服务于默沙东、上海医药集团、诺华等多家公司,从事销售代表、品牌经理、大区经理和市场经理等职务。从传统药企到移动医疗创业企业,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觉得自己始终在医疗行业里追求新鲜的行业脚步。” 这样一个在业界摸爬滚打多年的资深人士,如何看待近年来大火的移动医疗呢?

2014年为何成为“移动医疗井喷年”

相比2013年的暗流涌动,2014年,大量的资本蜂拥入场移动医疗。随着腾讯斥资7000万美元和一亿美元两笔大单砸向丁香园和挂号网,整个2014年,移动医疗领域的投资总额已有6.9亿美元,是过去三年总和的2.5倍。华康本身,也在2014年获得阿里系旗下云峰基金千万级别的投资。

李凡认为,移动医疗产业的整体爆发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用户习惯的变化。医疗产业的核心用户——医生和患者,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他们的使用习惯、阅读习惯都在发生着变化。这两个群体接受信息的渠道都更加多样化。

第二是整个医疗大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医疗资源都掌握在公立医院手中,医疗行业的行业壁垒非常高,现在虽然整体情况依然没有改变,但是这个行业坚冰在慢慢破除,国家给到的政策信息也是希望这些壁垒能够破除。

李凡有着很深的医药企业背景,也习惯用医药企业的转型选择去解释移动医疗的火爆。“我们过去传统的销售方式也遇到了很多的挑战。带金销售、面对面拜访效率的降低,这些都迫使医疗行业环节的各方去拥抱移动医疗。”

随着移动医疗的火热,大家对移动医疗的定义也愈加宽泛。李凡说:“在一两年前,只有可穿戴设备、远程诊断你会把它归入移动医疗的范畴,你不会把最早只是医生社区的丁香园也归于移动医疗的行业范畴。”

2015年移动医疗将往何处去

2015年,移动医疗何去何从?李凡判断,火爆的趋势会延续。“陆续还会有新的大标的出来”。尽管“风”依然强劲,但“大猪”、“小猪”都飞上天的景象恐怕不会持续。

李凡判断:2015年会死掉一批小的移动医疗创业企业,在每一个细分领域,会剩一到两家。等到2016年,行业的划分会更加清晰。

作为从业者,李凡坦言这个行业还是有泡沫的。即使现在所谓的移动医疗的第一梯队,其估值可能也是存在泡沫的。2015年,作为从业者要尽量把这个泡沫挤掉,把现在的工作做踏实。

虽然“跑马圈地”已经基本完成,但并不意味着后来者没有机会。李凡认为,移动医疗的产业链条非常长,作为一个小的创业者切入一个小的领域,可以得到回报。但另一方面,只有把整个产业链条有机地穿在一起,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只有把链条铺的足够长,各个元素都能在移动医疗创造的生态中获得价值,才能互赢共利。

把行业的各个环节都整合到一起,让它们相互影响,需要非常强的整合能力。李凡承认,“从这个角度角度上说,现在的确比较适合BAT做。”

没有不要求回报的投资者,2015年,对移动医疗更科学的考评体系或许也将建立起来。李凡表示“移动医疗的核心是医疗,不是移动”。其实这个观点并不鲜见,但是对医疗的尊重大多时候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实际执行考评时还是互联网那一套。李凡认为,移动医疗不应该用互联网思维来做,不能也不应该和手游比流量。“因为医疗本身是个低频应用,不可能说没事儿就打开来看一看。只要做到有病的时候会想到某个平台,那么这个平台产品这就是成功的。现在很多的移动医疗企业乱刷流量,因为投资机构看这个。但将来会逐步形成一个科学的互联网医疗评价体系。

移动医疗谁来买单

2014年,华康移动医疗在业内做成了一件惹人瞩目的事件:实现了移动医疗的“向药企收费”这一商业模式。

华康移动医疗在自己的两款App上推出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与《中华糖尿病杂志》电子版杂志的赠阅活动。全国两万名内分泌专科医生均可通过APP申领这两本杂志为期一年的免费阅读权限。但杂志本身其实并不免费,赠阅杂志的实际买单人则是德国药企默克雪兰诺公司。据知情人士透露,默克雪兰诺为此次合作投入了数百万元,

业内人士甚至以“移动医疗第一大单”来形容此次合作。尽管此次合作有相当的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但是华康至少是以自己的方式回答了业内都在问的一个问题:

移动医疗谁是买单者?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因为移动医疗各个环节上的参与者就那么几个:医院、医生、患者、保险公司、医药企业……掰掰指头就能数过来。

李凡认为,医院现在是强势环节,找它们合作都来不及,很难让他买单;医生向来就没有自付费习惯,不仅国内没有,国外也没有。即使将来有了付费习惯,额度也不会高,甚至还会转嫁付费;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会有付费动机,但付费习惯的培养也是慢慢养成的。移动医疗创业者想让患者付费,除了要对对患者做出严格细致的分割,还要挨过漫长的培养过程。当下,最有可能买单的,还是医药企业。如果移动医疗要形成自身性的增长,最开始肯定是从企业开始。医药企业一方面有E-Marketing的需要,另一方面,如果移动医疗平台能够展示对终端用户的影响力,说服医药企业买单不是望不可及的。

当然,李凡也承认,这需要移动医疗企业有过硬的市场团队,可以根据医药企业需求及时给出解决方案。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移动医疗  APP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