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刘忠军:如何打破瓶颈让医疗创新走得快一点儿
刘忠军:如何打破瓶颈让医疗创新走得快一点儿
  • 2015-03-05 14:07
  • 作者:刘霁
  • 来源:LIFE健康

刘忠军:如何打破瓶颈让医疗创新走得快一点儿

2月25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关于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检查工作情况的通报》。检查发现,部分法律制度缺乏配套实施细则或操作办法,法律法规本身亟待修订完善。社会、医界人士也纷纷建言献策,关于对该法急待修改补充的呼声如潮。

《执业医师法》存在哪些弊端,需要作出怎样的修改?为此,我们专访了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刘忠军教授。

购买医疗责任险属于医生个人意愿

部分医生认为购买医疗责任险是缓解医患矛盾的好方法,因此建议将购买医疗责任险写进《执业医生法》中,有政府进行推动。现在很多高风险行业都能买保险,而不少发达国家的执业医师都必须买医疗责任险。刘忠军教授认为是否购买医疗责任险属于医生个人意愿,将其形成法律条文强制规定时机还不成熟,可以在这方面进行适当的探索。据了解目前我国实施医疗责任险的城市却寥寥无几,只有北京、上海等开展了试点,深圳将于今年实施,广州则还在研究阶段。“购不购买医疗责任险,医疗纠纷都有可能发生,这种保险只能说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纠纷,”他表示这种保险实际上是解决赔偿问题的一个手段。

“从增加的角度来看 符合一定的现实国情。但一旦增加全科医生类,也容易产生弊端,会发生超范围行医的现象”,在谈及增加“全科医学”这一执业类别时,刘忠军这样表示。记者从按照《执业医生法》指定的《实施条例》中了解到,医师执业类别规定为临床医学、中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四类。但现实情况是在乡镇等基层医疗机构,医师很难只做本专业范围内的事,因此有人建议要增加“全科医生”这一类别。刘忠军对此持谨慎的态度,他认为如果这样的话专业性很强的医生在行医时反而会受到限制。

异地行医缺乏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

当前就该法律修订的意见中,呼声比较高的还有希望医师能够自由执业、多点执业。刘忠军认为这其实是一个管理问题。他认为从总体上来说还是要限制执业地点的,但应该有到异地行医的机会,在这方面我国还缺少相应的管理措施。“目前我国的医学发展不是平衡的状态,优质医疗资源相对比较短缺,如果把这些人限定得过死,那就不利发挥他的作用。”

关于自由执业、多点执业,刘忠军教授还谈到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们各个大医院都有很多进修医生,进修医生来自全国各地,现在的状态是这些执业医师要把自己的执业地点变更到他所学习的单位他才是合法的,变更过程还非常繁琐。” 他认为这种繁琐的变更程序反而会人为地增加不合法行医。“有些进修医生由于变更手续太繁琐,没来得急办就来进修学习,由于身份没有变更过来,所以他的行医过程中就变得不正规了”,对此,刘忠军教授建议《执业医师法》应当做出相关规定, 他表示只要这些医生自身是一个合理合法的医生,他具备医师的资格,那么在他进修学习期间,只要有正规的医疗单位接受他来学习,他们之间有正常的合同关系的情况下,他行医就该是合法的,不该办那些多余的变更手续,相关规定应该把这个问题解决。

让医疗的科技创新走得更快一点儿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军在接受采访时也透露了他提案的部分内容。与去年的科技创新的绿色通道问题相关,今年他的提案之一是医疗产品的科技创新。“现在我们有些医疗产品存在一个创新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兴起的3D打印,之所以要提到它,是因为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遇到了具体问题,我们已经研制出了3D打印的医疗内植物,而且这个内植物从研究和临床观察的情况来看,是非常好的。”但刘忠军坦言,3D打印的医疗内植物受到了相关管理的制约,他介绍,我们的产品迟迟不能作为正规产品用到临床,要经过很多繁琐的审批。同样的产品,在有些国家包括美国 德国 韩国类似的产品无需经过这些繁琐程序就已经可以正式上市了。

我们注意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2014年10月举办的公开研讨会中, 就讨论了有关3D打印的技术挑战,以及应用3D打印技术开发医疗设备的机构的地位问题。FDA的声明中也表明了特定的打印技术或医疗设备类型仍然会受到现有的标准和指导文件的约束。

“国外可以科学地对待这个问题,他们的产品能够上市,但在我们国家我们的医生早于国外同行研制出来的东西迟迟还不能上市,人家迟于我们研发的东西已经上市了”,刘教授希望我们能够打破繁琐审批这个瓶颈,能够让医疗的科技创新走得更快一点儿。

“怎么把它做得合法化,美国、欧洲都有相关的法律。”刘忠军表示。记者从工信部的官网中了解到,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2015-2016年)》的文件。文件中也明确表示要完善个性化增材制造医疗器械在产品分类、临床验证、产品注册、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疗创新  基层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