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移动医疗APP要足够Sexy 吸引用户增加粘性
移动医疗APP要足够Sexy 吸引用户增加粘性
  • 2015-03-04 09:50
  • 作者:周科辰
  • 来源:动脉网

移动医疗APP要足够Sexy 吸引用户增加粘性

1、医生类app汇总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迅速发展普及,近几年医疗类APP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数量虽多,可是真正可以做成精品,真正帮助到病患的APP并不多见。

比如:春雨医生、杏仁医生、快速问医生、百度医生、新浪爱问医生、平安好医生、39问医生、糖医生、可爱医生、我的医生、贴心医生、医生树、微医、丁香医生、千诺医生、圣手医生、心理医生、为民问医生、健一医生、薏米医生等等,不管你听说还是没有听说过,她都存在了。2014年无疑是移动医疗的元年,更有BAT的介入,炒得热火朝天的移动医疗APP,我不希望是某些人认为是“意淫医院”,“手淫资本”。好的移动医疗APP要足够Sexy,要让人觉得:眼前一亮、看了想上、上了还想上。下面要讨论的是如何更Sexy,让医生用户增加粘性是重中之重的问题。

2 医生的痛点在哪里?

医生是什么?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医生的工作包含有哪些?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临床和科研。众所周知医生的临床诊治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世界上最苦最累的职业莫过于医生了,没有节假日,基本上是“7X24,白+黑”模式,特别是中国的目前医疗坏境,很多医生都是苦不堪言。部分APP针对如何减轻医生临床工作任务做了些工作,如日程安排、患者随访、匿名电话等等,其实更让医生压力的是科研工作,如果用“临床”工作比做“体力”劳动,那么“科研”任务就是“脑力”劳动,绝大多数医生都没有受到正规的科研能力培训,如何引导医生更好的进行科研工作是医生最大的“痛点”。

2.1 医生为什么一定需要科研?

医生为什么一定需要科研?医生与科研到底有没有关系、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还是有些复杂的。医生是为病人诊疗疾病的,科研是科学研究人员从事的工作,这是社会通常的认识。在这种观点主导下,认为医生与科研无关的呼声就很高,许多医生自己就认为,临床诊疗工作十分繁忙,医生根本没有时间做科学研究,科研是专职科研人员的职责。北京协和急诊女超人离职后,引起了悍然大波。女超人离职的原因之一竟然是科研的压力。但是,一个不想做研究,不想写作品的医生,无论找什么理由,都不是很明智的选择。因为世界著名医学院的学术声誉不仅仅是他们医生精湛的医疗技术,更是这些医生们在医学研究中的重大发现和重大成果,正是这些成果为现代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外科界的前辈裘法祖院士曾经说过:如果一个外科医生只会开刀,他只能成为开刀匠,只有会开刀又会研究才能成为外科学家。

普遍认为,医学是一种经验科学,医生看病能力完全凭借经验,从医时间越长经验越丰富,医疗技术也越高。从医学的发展来看,医学的发展都是历代从医者在医疗实践中的经验积累,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如此。在西医发展的早期阶段,外科医师与理发师属于一个协会,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也是在实践中提高的。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医学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学。生物学和基础医学的发展给临床医学提供了支撑,将人体的奥秘逐渐揭示,医生对疾病的诊疗就有了科学依据,对疾病认识的准确性也明显提高。譬如医生诊断疾病需要做化验、拍片等,这些都是科学发展带来的进步。药学的发展也为疾病治疗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可以使医学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虽然发展了几千年,从古至今为中国人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在许多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慢慢退至健身养身调理的辅助地位。这主要是虽然中医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但是该体系对疾病的解释都是人们的主观想像,没有科学依据支撑,缺乏说服力。但中医医生们也在积极探索中医治病的科学原理,现在中医看病也要靠化验、拍片等手段,力图将中国医学的观点与西方医学的科学解释达到一致。国家也力推中医中药现代化,就是希望将科学原理引入祖国医学,使之发扬光大。至此,我想医生与科研的关系也应该有些明白了。

在“科研是临床医生的基本功”和“以科研促临床”的意识越来越普及的当下,临床科研工作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科研氛围和科研成果往往成为区分医院质量与竞争力高下的最重要的尺码,也是考评医生水平高低的关键指标。

而具体到一所医院的学科特色、社会地位,抑或是一名医生的医术和专业特长,往往都是以其科研水平和学术成果为表征的。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临床专家对科研的热情一年高过一年。所以在职称评定上要求医生要有一定的科研任务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有些医生试图妄想取消科研而做一个纯粹的医生的想法不现实。所以,作为医生,没有必要再寻找借口为不做科研,不写文章而辩解。

2.2 医生的科研有哪些?

按理说,科研可以促进临床水平,可是在现有人事和管理体制的中国,我们走入了科研的误区,现在很多单位以科研唯命使瞻,以科研论英雄,科研是考核医生水平的重要甚至是唯一尺度。现在的多数医生做科研纯粹是为了晋升职称需要,或者为了沽名钓誉的需要(不能怪医生,现在中国单位的游戏规则就是这样的)。

在中国这样的泱泱大国,不同级别的医生的科研任务又是不同的。

知名大学附属医院:这个级别的医生是先进生产力的主力军,特别是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医生,由于大部分具有博士头衔,受过正规的科研训练,科研能力强,且大部分以动物实验为主的基础研究,写论文的水平都是上佳,所以这部分医生不是我们的目标对象。

一般大学附属医院或省级医院(含省人民医院、省肿瘤医院):这部分医生一半受过正规的科研培训,临床和科研工作并重,以学校或医院要求的科研任务为主,论文以SCI为主,少数要求以中文核心期刊。

市级医院或以下:这部分医院数量极大,少数部分受过研究生培训,科研任务以职称晋升为主,由于没有科研氛围,即使有研究生学历的医生也不能自主进行科研活动。论文以中文核心期刊为主,也是医生APP的主力对象。

想成为一名苍生大医,我们都需要进行深度思考。不做科研固然轻松,不写论文,不总结竟然固然洒脱,但这样的医生给病人带来的利益就会比较局限。要知道,任何一篇文章,任何一个经验总结,都需要化很多时间查找资料,需要阅读别人的作品,需要思考和拣选,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

3 如何服务好医生?

医生在互联网医疗战役中是甲方还是乙方?我的回答是既是甲方也是乙方。在这个生物链中,医生一开始是作为甲方存在的;但随着行业蛋糕越做越大,医生的内在需求开始被激发,于是尝试扮演了部分乙方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符合事物的一致性理论。诊室外追着医生注册的地推人员成本那么高,如果粘性度那么差的话,获取活跃用户成本就更高了。

对于那些有几万的医生活跃用户提供科研论文服务是有必要的,首先提高APP粘性是无需置疑的,可以分免费咨询和有偿深度服务。再次从利益来讲,2014年国内科研医学论文市场估值超过10亿,而丁香园2014年的毛收入据说才1000万。

既然医生需要科研,那么可以给医生提供一条龙服务。根据医生情况(年资、学历、职称等等)给出具有个性化的温馨提醒。具体内容包含基金项目申请、论文评估及修改(含中文和英文)、论文发表等等。让医生用户体验飞不一般的感受。

医生类APP都是大投入,创立大品牌的过程。据我这么多年的经验,医生需要的服务担心的主要是安全问题和诚信问题,这正是大品牌的优势。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移动医疗  APP  互联网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