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2-26 14:06
- 作者:佚名
- 来源:第一财经网站
在移动互联网受到追捧的今天,移动医疗作为最重要的棋子之一,在经历了2014年的纷争逐鹿,似乎要在2015年火力全开,这块蛋糕无疑是诱人的,但却不一定所有人都吃得到,且吃的舒服。
目前,移动医疗这块奶酪始终被各种各样的质疑所笼罩,如何能够整合移动医疗所带来的信息数据,发挥大数据的潜能;如何能够打破以药养医的迷局;如何能够将医疗资源与就诊用户精准匹配进而分层诊断;如何能够通过上述改革,最终剑指商业保险,推动医疗资源市场化,这一系列困境亟待破冰。
这一迷局的现有市场格局已经进入“诸侯割据”时代,跑马圈地是最明显的特征。从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BAT到小米、京东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场。2014年9月,移动医疗市场迎来了传统金融领域一大巨头,平安。
以一款在线问诊及健康咨询类手机APP-“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移动应用上线,一方面代表着,曾经在10年前平安舵手马明哲提出的商业健康保险先行队“医网、药网、信息网”三网融合的大布局正式拉开幕布;另一方面则代表着以“平安好房”、“平安好车”“平安好医生”等的“平安好”系列逐步搭建。
巨头入场
移动医疗并不是今天才启航。
2011年6月,阿里巴巴天猫商城开设医药馆,三年后,2014年阿里再度发力,收购中信21世纪54.3%的股份,共计斥资1.71亿美元。同年,支付宝钱包发布“未来医院”计划。
另一巨头,腾讯也频频出手。2014年6月,腾讯布局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健康领域,联手京东出手缤刻普锐B轮融资,金额达到2300万美元。随后先后将丁香园和挂号网收入囊中。并在2014年10月份通过微信布局将移动医疗这盘棋进一步扩大。
此外,2014年9月19日,九安医疗宣布其开发的智能健康品牌iHealth将获得小米2500万美元投资;同时段,趣医网获得弘晖资本、软银中国两家投资基金近千万美元投资。资本市场也没有放过移动医疗这块蛋糕。
具有强大保险基因的平安在这一战场中,在一定程度上被业界定位于“后进入者”,以“平安好医生”为切入口的平安健康产业布局随着,移动应用的上线而正式拉开帷幕。
移动医疗站中,互联网基因成为激发保险+医疗的最大动因,在这一动因上,平安使出了以王涛跨界为代表的杀手锏。被称为中国软件运营之父的阿里巴巴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涛出任平安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日前,王涛在接受采访时,办公桌上四处散乱着“急支糖浆”、“玉屏风颗粒”等多种药物。“每天都研究这些药物的定价,和医生交流药的用途。”边说王涛边将桌上的药物和打印资料放到地上,腾出一小块可以放下笔记本的地方。
2014年年初,马明哲提出了平安421战略,大象再起舞。“一手管住用户的钱、一手管住用户的健康,这样用户就离不开平安了。”马明哲说,作为两朵云资产之一的健康云,移动医疗布局是重要的一步。
“三网融合”是马明哲10年前的梦想,10年后王涛的到来开掘平安好医生移动医疗这一“梦想抓手”,战车正式启动。
对于这辆花重金打造的战车,已经投入多少,王涛并没有透露,但是王涛表示,未来平安倾集团之力投向健康医疗领域的资源将是百亿级别。
三层医生体系布局医网
在未来,好医生是稀缺资源。
不同于电子商务,价格敏感系数成为决定用户群集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医疗资源面前,用户的对于价格并不敏感,问题的核心转移至如何才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最好的医生。
对医疗资源有需求的人群整体可以划分为三类,分别为:不能正常工作的患病群体;拥有肥胖、吸烟、高血压等症状的亚健康群体;以及并无显性症状的健康群体。
“不同群体对健康的需求不同,但用户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常常盲目追求"专家类"医疗资源。”王涛表示,不同于电子商务,医疗资源错配的失误成本较大,将不同阶段的群体进行精准匹配才能节省社会资源。“"平安好医生"是让用户找到切入口,通过家庭医生模式为开启对人群提供在线诊疗服务。”王涛说。
用户在线问诊后,平安自雇的家庭医生对其进行预诊,研判为专科问题后进行首次内部转诊至自雇专科医生,如再次研判过程中存有高难度需求的尖端技术,将对用户进行二次转诊至签约的名医团队。
根据医疗诊断逻辑,“平安好医生”搭建了三层医生体系。其中,核心圈层为自建家庭医生团队,次外圈层为自建全类别专科医生团队,最外圈层为平安签约的全国三甲医院主治、副主任及主任专家医师团队。据估计截至2015年年底,“平安好医生”签约的三甲医院副主任以上级名医将达到4000人,主治级医生40000人,自建医生团队规模将过千人。
如何让已经熟悉原有升迁体系,并对医院拥有高度安全感的医生脱离原来的生存体系成为医网搭建的核心关卡。
对此,平安健康实施“高于市场水平线收入+激励计划”战略。激励计划共包含两两方面。一方面,根据用户对在线医生的服务满意度和医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数量实施以月为周期的奖金制度;另一方面,具有独立上市计划的平安健康互联网公司将对医生团队实施股权激励,让医生成为一名互联网人。
据了解到,马明哲还曾提出了并未被广大用户所熟知的“万家诊所计划”,即投入500亿用10年时间开设万家诊所,以打造类星巴克连锁店模式的带有统一服务标准、统一装修标准和统一收费标准的“平安诊所”。对此,王涛透露,该计划在2015年将会有突破性的进展。
一系列动作后,最终形成以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联动的线上医生+以签约名医和门诊医生联动的线下组合。以医生问诊O2O模式为构架的平安医网正在形成。
药网和信息网
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百姓刚需内容之一的医院做出改变,是一场“攻坚战”。在这场战争中,医生与药品之间强厚的利益链成为一块“难啃的骨头”,如何能够打破传统医生获利渠道,改变以药养医的局面成为重点。
事实上,平安药网的搭建,正在通过全国范围内对互联网医药交易牌照的收购迅速启动。收购的代表企业之一是合肥快易捷药品交易网。该网站资料介绍显示,快易捷药品交易网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医药B2C试点牌照的申领也已提上日程。
药网搭建的第二步为形成地面药网,通过与药品零售终端网络的合作,未来地面药网将与“平安好医生”打通,医生与患者交流过程中的建议将直接落实在药品上。
上述两步化解了决定用户购买药品的便利、价格和安全的三大要素中的便利和价格问题。王涛表示,保险出身的平安,将引入保险机制进而保障药品的安全。
药网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却不是终极环节。想要将移动医疗建设形成闭环,并让在传统领域“望闻问切”四环节,仅仅能够做到“问”的在线医疗更精准、更具备专业性,在线医生背后的数据支撑就变的不可或缺。
医疗诊断已经进入人工智能化和信息专业化相结合的时代。“平安好医生”支持医生专业诊疗的数据库包含以临床诊断获取信息和经验样本为和核心疾病诊断库、以药网和药病信息匹配为核心的药品库以及以用户电子健康档案为和核心的信息库。
在这三大数据库中,用户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信息库是这张网络的中心。
王涛表示,档案通过大量场景将用户行为聚集在一起,整合包含用户的饮食、习惯信息,并囊括了慢病测量等数据,例如以智能设备获取为代表的血压曲线、温度变化、睡眠时长等。“用户根据不同的场景产生数据,不能为数据而数据,这些信息维度逐步搭建的就是信息网。”王涛表示。
用户电子健康档案的背后藏着深层的喻意,用王涛的话来说,初期培养用户的“习惯”,一种有病、有疑问就“找”“平安好医生”的习惯,而当用户来到这个平台并持续一段时间后,用户认为,平台医生“最了解”他,“离不开”的迹象慢慢展现,具有忠诚度的深层商业价值便不断涌现。
终点站商业健康保险
可以窥见,“平安好医生”此次发力移动医疗,无论是宽度层面还是深度领域都精耕细作。涉及的环节包含了健康管理、问诊、医疗、药品、信息、智能硬件等多个链条。
而“平安好医生”所有的金钱的付出、平台的搭建、用户的获取、服务的提供最终都将剑指唯一目的地:商业健康保险。
2014年11月17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这是继“新国十条”之后,再次对商业保险表态。商业健康保险已经踏上风口,大战“一触即发”。
保险出身的平安在健康保险板块谋虑深远,此次布局后,无论是集团内部的资源整合还是外部的商业合作都将成为最佳前端。
“中国商业健康保险发展不起来,根本原因在于性价比低下,在医疗资源没有充分市场化的情况下,用户缺乏选择权。”王涛表示,未来应该让医生同医院分离、同医药分离,而后同保险结合,转化利益导向,形成以消费者为核心的良性循环。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曾发表文章表示,我国商业健康保险仍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仅占全行业保费收入的6.5%,赔付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占比为1.3%,而发达市场这一指标分别为30%和10%左右。
但是初期的另一个层面代表的“蓝海”。项俊波表示,到2020年,健康保险保费收入预计将达到6000亿元,赔付支出达到4000亿元,占卫生总费用的4.5%左右。
“截至2014年移动医疗用户加起来才7000万,属初始阶段。”王涛表示,未来10年甚至20年内,中国的健康保险、商业健康险、移动医疗、健康管理将有飞速发展,其中大量的需求属于刚需。
在平安健康来看,吸引用户的核心是好的医生和服务,及时精准的治疗,玩的是钱和实力,平安前期的大量投入是构建用户认可的过程。不同于其他资产的轻型化,商品和服务并不在同一个天平上,无法通过价格单一维度来解决。“移动医疗打的不是价格战而是服务战。”王涛说。
“由于国家补贴,压抑了用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在未来医疗服务会越来越贵,名医是稀缺资源,高价值的服务必须由商业健康保险来兜底。”王涛表示,当医疗资源走向市场化后,商业健康保险一定会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