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以药养医”不打破 医生没有动力参与移动医疗
“以药养医”不打破 医生没有动力参与移动医疗
  • 2015-02-06 09:12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经贸聚焦

去医院排一上午队,最后看病只花了五分钟;或者清早5点去医院,花两三百元挂专家门诊。——这种事很多人都经历过。那么现在花200元钱,和三甲医院的主任大夫通话15分钟,或者通过图文留言等待专家回复,听上去谁都会觉得:可以试一下。

这就是移动医疗,风险投资界目前最火最引人关注的方向。

随着BAT三巨头各耗资几千万美元争相投资这一领域,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挂号网,这些手机应用渐渐为更多民众所知。看病不一定非要上医院也渐渐成为一种新观念。记者实际体验了春雨医生和好大夫在线两款手机应用,不仅轻松实现了求医问诊,甚至可以导向关联购药网站,以低于药店的价格购得所需药品,十分方便。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款APP都采用了好评排名模式,人们除了根据医生所在医院的等级和知名度、医生本人的职称去挑选医生,也可以根据网站提供的好评排名,查看医生过往与其他病人的问诊对话,以及病人事后的反馈去选择医生。这和淘宝购物看评论、大众点评选饭店如出一辙。而一些回答病患有耐心,又准确抓住病症要害的医生,人气也水涨船高。他们中尽管很多并非主任副主任,只是主治医师,甚至在二三线城市地级医院工作,但却并不妨碍他们成为“网上名医”。按照他们公示的服务价格和已接诊量,有些医生的累计收入也已至万元。

不过,医药行业咨询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咨询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以药养医”的医疗制度令一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生年收入高至百万元,区区几十元一次的网上问诊费外快对他们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一制度若不改变,势将构成制约移动医疗的瓶颈。

不过关注这一领域的风投仍然积极看好,跃跃欲试。深圳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李结兵认为,医改会向正确的方向推进,目前的局面一定会扭转。“药品会回归工业标准化产品属性,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才是最值钱的,医生的能力是医疗质量的核心点。”

无论争议如何,越来越多的病人和家属正在从移动医疗中获益,“淘宝式”医疗服务的未来仍然颇具想象空间。

小地方医生成主力

记者选择体验的这两款问诊APP都已小有名气。好大夫在线成立于2006年,春雨医生则成立于2011年。后者更是于不久前获得了百度5000万美元投资。这两款APP问诊模式略有不同,但是都提供图文对话、电话通话和门诊预约三种模式。

打开好大夫在线,可以按医院、按疾病、按附近医院三种途径查找医生,或者直接在搜索栏输入自己的病症搜索。记者选择了最后这种方式,打开了一个相关医生的排行榜。该榜单按照患者的反馈打分进行排名,名单中的医生多为大城市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记者选择了名单列首位的医生,基本信息中除了其工作的医院科室和职位,还有其擅长的疾病、教育背景等。其他标签中还列出了该医生的出诊时间、发表过的文章、患者的评价和与其他病人的问诊对话以供参考。

出诊时间显示,记者选择的这位医生平时在该院三个分院特许门诊各出诊半天。网络咨询免费,而电话咨询的价格是200元/次(最长15分钟)。记者选择了网络咨询,随后根据有无医生看过所问病症进入提问页面,提交问题后,进入医生“安排中”状态,大约三小时后,系统发来短信称记者所选的医生排队已满,根据记者提问的具体内容,安排了另一位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来答复。不过,过了一周时间,这位安排的医生也没有答复记者的问询。

春雨医生则不同,其问诊首页最醒目的位置是免费提问按钮。点击进入即可提出自己的病症,随后供全国范围内注册春雨的医生接单回答。几乎两分钟以内,记者提出的问题就得到了一位医生的答复。不过这是一名位于天津的石油钻井公司医院的全科医生,并非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从春雨首页上推荐的多名医生来看,也多为二三线城市的主治医师。

“现状就是这样。那些大医院的资深医生还无法被充分吸引到这种新平台上来。比较活跃的都是二三线城市医生。那里看病的人相对较少,医生有动力通过网络赚取一些外快,同时推广自己的影响。”前述咨询人士告诉记者。

春雨医生目前对外声称,自己从事的是一种叫做“轻问诊”的模式。所谓轻问诊,这位咨询人士认为,并不是说,只接受小病问诊不接受大病,而是说医生提供的信息程度不是很深入。“因为病人很难给出完整的信息,即便病历、检查报告和片子可以手机拍照给医生,能否看清也是问题。加上见不到病人本人,缺少望诊,因此医生给出的建议也只能是浅表的。”

不过,在不少病家看来,“轻问诊”和实际看病相比,仍然是很好的补充甚至代替。

“我花时间跑到医院排队挂号,说实话那些医生就看个5分钟,能看个啥?还不是叫你做一堆检查,然后就开药。那我把检查结果拿到网上给其他医生看看,也好有个验证,看看诊断是不是一致?是不是有必要开那么多药?有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案?”病家吴女士的话代表了很多病人的想法。过度检查和过度医疗是现有医疗制度最受诟病的。而移动医疗为互不信任的医患关系提供了一种第三方意见,这种意见既来自专业医生,又不带有“多开药多检查”的利益动机,这无疑是“轻问诊”最大最重要的卖点。而这一卖点恰是建立在对不合理的“以药养医”制度的突破之上。

“轻问诊”都是谁在用

记者在浏览不同医生的问诊记录时发现,除了对医院检查结果和药方有疑问,或者用药后觉得没效果,希望换个医生问问的,还有不少患者属于不想用药或者还没到“实在不行”的地步。他们只是讲述症状和持续时间,这时医生会做一个倾向性的诊断,根据经验可能是什么病,最好需要再做什么检查,或者医生会提问他感兴趣的其他症状指标,排除一些疾病的可能。这样的问诊对话对于病人也很有帮助。

春雨医生在首页上列出了最受欢迎的一些科室大夫。福建省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林云峰几乎常年占据推荐首位。记者发现,在问诊对话中,他表现出丰富的治疗经验,总能给出明确的指导意见,解除了大多数家长的疑问,帮助了不少患儿,因此颇受欢迎。

林云峰开放四种服务。一周内不限次数的图文电话咨询,即私人医生服务,118元/周;图文咨询25元;电话咨询15分钟以内100元/次;门诊预约100元。截至2015年2月2日,单图文咨询就已有1463人购买,总金额36575元。加上其他服务收费,即便去掉春雨平台的分成,这位医生得到的总报酬也已有万元。

这些被推荐的医生通常都有极好的耐心,并且态度非常诚恳,有时遇到文字不方便表达的,医生也会采用语音对话。同样占据首页推荐较久的另一名医生:金华市中心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光宝,他的问诊对话中,还常常出现“刚刚在手术”或者“刚刚在吃饭”等向病人解释的字句,病人在评论中也表达了感动和感激之情。这也是医术之外,病人对这些医生感到满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前述病家吴女士就曾经为自己两岁的儿子求助过春雨医生。孩子夜间因病哭闹,是不少家长都有过的烦恼经历。考虑到第二天要上班,吴女士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一位儿科医生的电话服务,当晚即得到了帮助。春雨医生还会根据诊疗对话中提到过的药物,择其一在对话结束后的页末提供购买链接,链至“好药师购物”网站,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售药。吴女士说,她曾在该网站为孩子买过药,比她过去在药店买的便宜不少。

除了儿科,皮肤科、妇科、心脏内科等慢性疾病的网上问诊者也十分众多。好大夫在线的创始人兼CEO王航还举了一件真实案例,是一名新疆患急性重症肝炎急需肝移植的患者,因当地没有肝源也没有成熟的移植技术,这位患者尝试通过好大夫在线电话咨询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的黄磊教授,而北京恰好有一个肝源。该患者立刻飞赴北京,经过沟通协商之后,得到了肝移植的机会。王航认为,年资较高的专家级医生实际上希望多接触自己专业领域的疑难杂症,而日常的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实际上接触的大多仍是普通病人。让偏远地区的疑难杂症患者找到对口的好医生,无疑也是移动医疗对传统医疗的有力补充。

前景光明 道路曲折

不过前述医药行业咨询人士仍然对王航提出的这种模式感到担忧:偏远地区人们的支付能力往往较弱,而疑难杂症需要支付的医疗费用也无疑非常高昂。因此支付环节在他看来仍然是移动医疗最大的瓶颈。王航说的案例,毕竟是少数。

以药养医的制度不打破,那些拿着高额药品回扣的医生就没有动力充分参与移动医疗,医患之间也就无法实现充分的资源对接和平衡。”他认为,美国目前由医院垫付,再由商业保险公司与医院结算的办法,能更有效地制约医院的盈利冲动,“如果保险公司发现医院过度医疗,是可以拒赔的。”

当移动医疗直接和保险公司结算,那么医院和医生参与意愿更高,新平台推广阻力就小得多。此外,电子病历在美国的畅行也为移动医疗带来很大的方便,无奈在中国的使用还不普遍,各个医院之间的信息还不能被整合。

尽管有上述这些制约因素,投资界对中国移动医疗的前景仍然十分看好。深圳松禾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李结兵表示,不仅仅是“轻问诊”平台,一些针对专科疾病的服务软件:如专治皮肤病的紫色医疗等,还有可穿戴设备和医疗器械数字化,都是投资人看好的方向。“赛道、赛手,包括投资人全都已经入场,有些已经跑得很前面了。”他这样形容目前的移动医疗投资。

尽管电子病历还未合法化,但是电子处方已经大行其道。因此他还预测未来药厂会直接面对电子处方进行供应,去中间化产生的效益和红利全部由医保和患者享受。“医药行业大洗牌即将开始。”他推断说。

他认为,互联网对传统医疗行业的改造已经形成一种趋势,这个新兴行业的格局已经初现雏形。和互联网对其他行业的改造相类似,它对医疗行业的改造也同样会体现出提高效率和提升质量的特征,无论医生、患者还是政府都能从中获益。李结兵说,目前医生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在上海,即便二级甲等医院,一个医生一天也要看几十个病人,移动医疗势必能帮助降低就医成本,减轻医生工作量,同时将医生水准所代表的价值凸显出来。

对于目前的政府政策改革的方向,他也持乐观态度。“许多发达国家的医疗模式我们都可以借鉴,目前私人开设医院已经得到国家的逐步放开许可,近几年也不断有相关政策出台。”尽管国家财政目前对医疗领域的投入只占GDP的5%不到,但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国家投入相信会逐步增加,直到追上发达国家15%左右的水平。

“我们投资人肯定是跟着国家政策大趋势走,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布局移动医疗领域投资。”他说。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以药养医  移动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