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互联网医疗 >  《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发布
《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发布
  • 2015-02-02 13:00
  • 作者:郑少丽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作为大家公认的最后一块还未被互联网开垦的荒地,互联网医疗创业者在2014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医疗健康行业涌现了大量投资机遇,成为继互联网行业后的又一投资热点。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并不是刚刚开始。大约在十几年前,以互联网为载体,提供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就已经诞生。互联网医疗的爆发点,真的来了吗?又是什么在驱动着行业不断发展呢?回顾2014年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之路,2015年的行业趋势又存在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在首届reMED“重构医疗生态”高峰论坛上,《reMED2015中国互联网医疗发展报告》发布,互产网医疗中国会副秘书长王晶在会上就《报告》中的内容与大家作了分享。中国科学技术战略研究院预测,至2020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将形成约8万亿元的支柱产业。按此估计,2020年整个大健康产业市场将突破10万亿元。据德勤数据显示,从2013年开始中国卫生总费用将以13.8%的增速上升,到2017年将达到约8900亿美元,占GDP比重将达到5.9%。这些数据也表明医疗健康行业将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以下是互产网医疗中国会副秘书长王晶在论坛上的精彩内容分享:

互联网医疗市场主要有四大驱动力,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土壤

国家政策利好:2015年1月12日,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放宽条件、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或区域注册,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一间,便得作为医改重点内容的医师多点执业进一步放开。2014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其有望2015年落地,该办法欲推行的新政中即包括处方药可在网上销售。同年在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将推进公立攻改革这一要务放在首要位置,并硬性规定了各项目任务的具体完成时间。2013年9月28日 ,《国务院关于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其中提出“非禁即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凡是对本地资本开放的领域,都要向处地资本开放。这使得民营资本进入医疗健康领域的“玻璃门”有望打破。

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变化:BCG和SWISSRel联合发布的执行预测,到205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将增至近4.4亿,占中国人口总数的34%,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哮喘、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是15-45岁人口的3-7倍,造成了医疗资源的严重短缺,因此对老龄化口进行慢性病监测、降低长期医疗费用尤为重要;其次,随着人民收入的不断升高,健康管理意识逐渐增强;最后,自然环境逐步恶化,由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将逐渐增多,使得人们的就医需求日趋增大。

资本推动:BAT等重量级选手参与资本的推动,BAT、京东、360、小米等大体量公司凭借敏锐的嗅觉快速进军移动医疗领域,使得互联网医疗炙手可热,大量创业者涌入该领域。

技术的发展同样趋势着行业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日臻成熟使移动设备更加智能化,4G和WIFI技术发展使设备快速接入互联网,智能设备普及率上升,移二甲双胍互联网进入全民时代,机器深度学习技术为人类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大数据和云计算迅速发展助力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

健康行业的另一个投资趋势是创业者本身对企业未来的考虑也正在转变。过去十年,电信、媒体和科技行业投资受到大肆炒作,资本密集投入,快进快出,让很多创投者头脑发热,希望能一夜致富。移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完全不适合这样的做法。医疗是一个对专业要求更高、需求深耕而不是快速做大的行业,对于中国的移动医疗创业者而言,目前还属于砸钱阶段,投资热还会持续,但活下来的将只是凤毛麟角。在没有好的商业模式,缺乏支付方的中国市场,移动医疗产品或服务单独存活的概率很低。

2014年是互联网医疗的元年。为什么说2014年是元年呢?我王晶认为跟业界的整体参与度有关。据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美国互联网医疗领域风险投资达到41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125%,投资金额是过去3年的总和。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中国,移动医疗几乎成为全年最热门的词汇,医疗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几乎也成为全年最受资本关注的领域。这个领域的创新者无论是在临床的决策支持、临床的对比研究,或者是研发的建模,甚至是个性化医疗,所有的尝试似乎为我们预示着这样一个未来,关于数字生命、关于数字本体这样一个在昨天看起来还很遥不可及的事情,在今天,它离我们更近了。

以华夏基金和北科生物为代表的标杆企业在基因测序领域的尝试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同时,奥巴马在近期发布的《国情咨文》当中首次将基因组技术和精准医疗作为重要的发展项目。还有生物技术、数字医疗服务、制药等等词汇也呈现出爆发的增长态势。我们有理由认定2014年是互联网医疗的元年。

随着互联网的全面介入,中国的医疗生态正在发生着深刻的改变

如果将医疗服务分为院前、院中、院后的流程,几乎可以得到十几个服务环节。在每个环节之下,面向患者、医生、医院、药企再进行一次划分,几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行业的格局。在这个格局里,可以看到除了诊断和治疗这两个环节具有重度的医疗属性之外,在其他所有的环节,互联网都在改造着体验流程。

如果说上面的这些企业和模式正在改变着我们的医疗生态,那么BAT的加入正是加速了这样的态势

中国医疗进入了移动互联的新形态。我们习惯于戴着各种各样的潮流设备,并且感觉整个人都变好了的时候,在今天我们终于能够进一步地认识自己的身体,以数字化的形式了解自己的体征。同时,还能够得到各种各样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当无数个这样的场景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大数据和云服务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我们不知道它是谁,但我们却可以无时无刻地享受着他的服务。我们看不见他,但他却无处不在。这就是百度健康云和北京健康云做的事情。阿里医院有一个三步走计划,除了支付宝医院贯通着院内的环节,滴滴打车、快的打车这样的模式、阿里健康应用在处方环节,我们也期待阿里在大数据层面的布局。腾讯似乎要将连接进行到底,通过和丁香园、挂号网的合作,他们要将微信的流量与专业的医生社群和医疗数据进行连接,还要连接医院。不仅如此还要连接厂商、保险机构、健康体检机构,以及药企等等。

互联网医疗应需而生

李彦宏近期在公开场合提到“医疗服务的不便利、不平等与我们二十年前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不平等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不管是因为医院的分布不均,还是因为医疗资源的缺乏、不平等,以及供需差异大、药品的价格居高不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这样的问题正在被解决。

我们认为在三条主要脉络上将会取得长足进展。第一条线是以连接关系为主的轻门诊和挂号模式。春雨医生做的是碎片化的连接,连接的是医患关系。好大夫做的是层级诊疗。挂号网做的是院内环节的贯通。丁香园做的是专业的医生社群。这样的模式使今天的就医距离变短了,而且也受到资本关注,在资本的推动向将取得长足发展。第二条线是医药电商,无论是阿里健康的电子处方环节,还是好药师借助着强大的线下渠道做医药的O2O,还是华润的建医网做线上的B2C,无论是什么样的模式,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很重,重度服务,连接的是线下的服务。第一条线很轻,无论是第三方的医药电商平台,以及1号店的医药馆,还是菜鸟物流,它们都很重,似乎重度运营是这个领域的生命线。在这个领域,将随着处方药的进一步放开等待新一轮的爆发。第三条线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健康管理、医疗检测的需求是刚性的,无论是远程监控,还是数据交互,以及大数据,将在药品的研发、公共卫生的管理、大众健康的管理、智能医疗领域发挥巨大价值。各种各样的可穿戴设备以及很多朵云是这个领域的两个车轮,并且将会随着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传感器与芯片技术、工业4.0制造技术的发展而进一步腾飞。

三大机遇与三大问题并存,2015期待破局

成倍增长的人均医疗费用以及逐年加大的医疗资源供需缺口,这个矛盾造就了行业的大机遇。首先是让更多人轻易地享受到医疗服务。原本供应不足,又加之运作效率底下的传统医疗服务体系已经无法满足持续增长、且不断多样化的国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我国三级十等的医院管理制度使得绝大多数的三甲医院都集中在一线城市。地方城市,以及偏远山区要想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是不那么容易的。互联网的跨空间性以及跨时间性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这里就包含很大的行业云。要让病患能够更好地享受到医疗服务,我们还缺乏比较有趣规范的医生分级管理制度。这使得绝大多数的病患只认医院,不认医生,或许这是导致医院看病难、排队看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于创业,无论是红杉资本,还是软银中国,还是青北创投,他们在2014年都认为这个行业有极大的活力。几乎可以看到在每个月份都有各种各样的融资事件发生,或许其中以华大医学、春雨医生、丁香园、挂号网的融资事件最受业界关注。

关于这个领域里的加速器、孵化器,大大小小的平台几乎都是同时涌现。对于创业者来讲,我们真的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同时,关于医生的自由执业的开放程度以及医药管理制度和医生收入,这些政策上的差异、体制上的差异,以及收入上的差异,又蕴含着很多的创新机遇。

三大关键问题:配套政策、数据标准、信息共享

政策方面,不论是多点执业,还是放开处方药,在很大程度上都有宽松的环境。行业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和激活,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医生的多点执业,虽然取消了书面申请,也弱化了行政审批流程,但我们看到医院编制、行政管理、行医责任界定、晋升机制等等问题都是让医生为难的。在医院端,核心知名医生资源的流失导致对品牌的影响,可能也是让医院为难的。在处方药方面,随着业界已经有政策让有条件的相关利益体开展医药经营,如何与医院连接、如何与药店连接、如何与医保贯通,都是有待解决。在数据标准方面,在可穿戴制造方面,几乎每一个厂商都有自己的平台,开发自己的设备,开发者也很难开发出适合一个标准的APP,在生产制造端的环境是碎片化的,现在几乎有两千多种关于医疗和健康的APP,每天这些APP都生产着大量的关于人体体征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否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是否能够作为临床的依据。无标准数据的产生导致大量冗余数据,利用效率很低。无论是医院间的信息独立、封闭,还是医院内、医院外数据的流通,信息孤岛的现象也是存在的。

三大发展趋势

互联网医疗在2015年的发展将有哪些发展趋势呢?

市场格局将从“纷繁”走向“整合”;这不仅是因为早期的进入者获得了先发优势,获得了很多线下资源。在资本的推动下,这样的优势将被进一步强化。医疗的专业性、严谨性使得病患在挑选医院、挑选平台、挑选服务的时候有很强的依赖性。此外,BAT的介入,强大的技术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资金能力又同时让领域的新创者的生存空间变得狭窄。行业的集中度在2015年会稳定提升。

医疗服务将从“割裂”走向“闭环”;医疗流程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程性、连续性。在割裂的环境下,每个环节的就诊结果、产生的数据的价值是很大的,在割裂的环境下,片断化的价值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在链状的闭环的服务环境里,这些服务的价值将被极大的激活。不仅病患的医疗服务体验可以很大提升,同时这些数据的价值对产业链条上的相关利益体也将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政策基调从“管理”走向“服务”;无论是多点执业,还是网售处方药,还是医院体制改革,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商业健康保险加速融入医疗体系。主管部门都在从管理产业走向服务产业。王晶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政策和产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态势。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互联网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