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1-23 17:05
- 作者:佚名
- 来源:福布斯中文网
对于置身于中国医疗经济的企业和投资者而言,说2014年喧嚣之中不乏干货未免有些轻描淡写。去年中国出台了许多让人感兴趣的新政策,但当然也有许多中央政府的措施用意虽好,想要让普通家庭受惠并激励医疗卫生行业发展,但在落实到基层和报销机制上时实际效果却与政策初衷脱节的情况发生。
总的来看,除了中国政府对葛兰素史克公司(GSK)开出天价罚单以外,中国政府为私营部门创造了大量活动空间。这意味着,中国的医疗器械设备、制药和新医疗服务市场依然强劲。去年受益于中国市场的公司,今年很可能还将继续受益。话虽如此,中国医疗经济有哪些最重大的事情将在2015年浮出水面?以下是我们眼下关注的七个问题,今年各公司和投资者应当全程密切留意。
1.许多最大的医疗改革将于今年完成,例如允许外资进驻医院和老年看护领域;但眼下医疗经济需要的是更多渐进性且基础性的政策调整。一个例子是有必要加快落实允许医生在多点执业行医的改革。另一个例子则围绕着家庭医疗保健,过去三年来我们对该领域做了大量分析报道。中国已经向允许外商独资企业进驻医疗和老年人看护行业非常积极地迈进;然而,特定类型的初级医疗卫生服务、诊所和家庭保健服务仍归中国卫生部门管辖,而现有的监管机制还无法对这些不同类型服务的提供商进行适当划分。其结果是,想要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运营商,在医院监管架构下难以实现成本效益,很多情况下这些运营商发现自己需要遵守的那套监管体系原本是针对大型医院项目来设计的。这些审批流程缺乏灵活性,不能针对更精简的医疗服务提供模式来进行简化。实际上,外资公司到头来要么在其正式许可范围外运作,要么变通着通过审批,但其中太多漏洞和行不通的地方。这类改革大多是医疗保健提供方所亟需的,中国在这方面最需要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但该领域的监管缺乏灵活性,不能根据具体服务调整要求。
2.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经费增加。去年12月份,第25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在芝加哥召开,中国在会上积极承诺解决制药公司所抱怨的中国“药物时差”问题。这是指,尽管其他国家已经围绕一套国际标准达成了共识,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采取的标准与之并不一致,因此新疗法在中国市场不被放行。这损害了中国患者的利益,而且明显耽搁了新专利药进入中国市场的宝贵时间。除了药物时差问题外,这次芝加哥会议还透露出一些有利消息——中国承诺加快对特定医疗器械设备的审批。这都是一些充满希望的进展——解决一直给西方跨国公司造成困扰的长期问题。然而,大家需要拭目以待的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能否获得额外的预算资金,去建立基础设施、培训项目和跟踪系统,以确保该部门能具备新的能力来配合完成上述承诺。没有这些重大投资,药物时差、医疗器械设备审批拖沓的问题就可能仍然争议不休。
3.医院经费,尤其关注医生收入。在过去两年里,所有会让人对中国医疗经济感兴趣的问题中,没有什么比中国公立医院持续入不敷出和医生收入始终偏低更为重要的了。我们听到的每一桩发生在中国医院里的腐败丑闻,其根源核心都在于:中国公立医院资金严重不足,且医生收入偏低。想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医院里的腐败问题?从2013年夏到2014年底期间进行的那些打击整治活动只会产生短期效果。长期改革需要让医生不必再通过药企、患者家庭以及医院内部管理等渠道捞取灰色收入来贴补不足。中国公共医疗系统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近来的打击整治只能短期见效,并没有解决医药费报销和医务人员薪酬等方面存在的结构性。如果情况果真如此,过几年,政府将不得不拿另一家公司开刀,而承受损失的将是中国家庭。
4.试点处方药在线销售.如果对中国的情况大致有所了解,就会意识到存在这种观点:尽管中国的医疗体系目前非常落后,但是在市场需求以及基础设施匮乏的现状倒逼下,将涌现出一些极具创新和颠覆性的想法。电信等其他领域已经上演了类似的戏码,由于无需处理一些遗留问题,中国在这些领域跨越式地超过了西方。中国在医疗领域能否也取得类似进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就是处方药在线销售。围绕这一点还存在大量问题,包括监管问题以及将如何监控B2C分销渠道。我们已经看到,阿里巴巴公开表示,有意将这作为公司明年的一个战略重点,而且许多中国最大的药品零售商正在做好基础设施方面的准备,以应对POS机、监管以及配送方面的要求。请密切关注这一领域,因为它还有可能会解决中国公共医疗的一大难题:如何获取并到何处获取初级医疗服务(或者,按通常情况来看,为何获取不到).
5.远程医疗将成为一个庞大平台。我们已经知道,阿里巴巴和中国平安携手投资远程医疗。这是因为,为了让处方药在线销售在中国变得合法,仍然需要医生提供指导意见。你可能认为这只是走过场,短期来看也许是的。但从长期来看,这可能是重新引导中国家庭如何以及到何处寻求初级医疗咨询的重要一环。眼下,人们大多到公立医院进行这种咨询。未来,完全有可能由远程医疗来帮助中国家庭获得基本的初级医疗服务。整合远程医疗、处方药在线销售、在线安排后续就诊或者专家预约,以及电子病历,可能会成为中国医疗体系的变革力量。
6.扩大医保应用范围,让外资盈利性医院从中受益?中国在提高医保覆盖率方面所取得的进展(现已达到98%)令人称道。但喜欢挑刺的人马上会指出医保的实际报销水平很低;而那些持更积极看法的人则认为国民医保是政府能够用以进行制度高层搭建的基础。2015年需要扩大报销覆盖面(这将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更大压力,如对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上的药品形成压力),将新的治疗手段纳入报销范围,并让医保患者在选择就医地点方面拥有更多灵活性。
7.中国政府是否将通过《反垄断法》或反腐败调查,卯上制药或医疗器械设备领域的更多国内外企业?关于葛兰素史克危机将如何影响跨国企业,各种悲观绝望情绪曾一度溢于言表,尽管如此,时至今日已经恢复了平静。2015年是否将会出现新的反垄断或反腐败案件?也许吧。如果真要这么做,有三点将非常重要。第一,中国政府是否坚持履行上个月在芝加哥会议上所做的承诺,即当涉事外资企业面对政府小组的反垄断调查时,允许它们带自己的律师到场?第二,查处起来,对国内企业是否一视同仁?第三,那些是恶行,还是反映了企业在中国所摸索的经商“潜规则”?
在过去二十年的大多数时间里,药企在中国的增长速度大致可达到中国经济增速的两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1%,就意味着药企该年的增长至少为22%,而很多公司的业绩还会超出于此。现在,随着中国更加协力建设一套可持续的医疗体系,政府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价格控制、报销政策以及招投标方法上,这些都有助于控制价格并同时扩大使用。总的来说,在中国医疗体系中实现正增长的最关键因素,其实不为任何企业所掌控,那就是中国经济的稳定性。
中国的决策者引导中国经济成功挺过了两场外来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2008年的美国经济危机),这点固然值得赞扬。但我们将拭目以待中国会如何走出一场本国结构性金融危机,这场危机此刻很可能正在逼近。如果中国政府发现将不得不调整国家财政资源分配,将原本安排给医疗保健的预算中抽调资金用以支持出现坏账的银行、地方政府债以及国有企业,这时中国医疗体系的公共投资计划就有可能泡汤。这对该领域的投资者和公司来说会笼上一层阴云,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可能会再次认为,将民众的失望情绪从政府身上转嫁给公司企业,最符合“党”的利益。由此导致的中国政治风向变化可能会使得跨国企业和机构投资者在中国的业务大为复杂化,跌宕程度秒杀过去的18个月。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