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回看2014、展望2015,移动创业者们怎么说?
回看2014、展望2015,移动创业者们怎么说?
  • 2015-01-14 10:10
  • 作者:佚名
  • 来源:36氪

 2014年,整个医疗领域处在一个非常好的时间点,资本市场活跃证明了政策正在开放,对药品电商和远程医疗都带来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社会资本的大量进入帮助移动医疗完成了“最后一公里”布局。

资本市场完成了对健康医疗产业的第一步推进,产生了三个最有价值的影响:1.造就了一批初生牛犊的试探性项目;2.将原“医疗”概念扩大成“移动大健康(MHealth)”,激发了健康领域创业想象力;3.打破了原来“产业内”创新的思维禁锢,特别是出现了一批C2B,由用户需求出发,去医院/医生化的业务模式。

我们看到像春雨医生、丁香园这样的团队都完成了数额不小的融资。其中腾讯和阿里这样巨头的资本加入,更是说明医疗行业政策监管会持续放开,阿里对接城市医院的挂号支付体系、微信打通部分医院挂号问诊体系,以及阿里健康对电子处方的野心,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新的操作模式,互联网巨头们都聚到风口站位,只是数据积累相对不够。

不仅是互联网巨头,实业巨头,比如保险业、房地产商,都在利好和政策开放中看到崭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点。平安健康管理代表了保险人数据的优势和做支付者的决心,医生咨询服务的接入也成为保险业进入移动医疗的标配。房地产商也早早为银发产业布局,将地产买卖搭配医疗/养老服务。这些实业都将目光聚焦到了具依赖性和持续用药性的慢病管理和养老事业。

慢病管理中,糖尿病管理以其强需求、高记录的特性,得到了硬件生产商和软件玩家的青睐。这些创业者项目主要分三类,一种是像微糖以记录和习惯培养为主,将来想做数据平台;一种是像Google X等以硬件研发为主;第三种则像糖护士软硬结合,但多数软件只是为硬件服务。

而医疗领域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医生,正在逐渐摆脱体制的束缚,多点执业就是很好的例子。所以空中诊所、病外管理服务已经非常受欢迎,正在努力打通下游环节——线下诊所/医院、医药买卖、配送和保险等后续服务,比如春雨医生和好药师、中英人寿的合作,以及阿里天猫的药品商城和阿里健康,平安健康管理和平安健康险,京东的新牌照等等。从目前的监管政策来看,最成熟的平台模式会是:数据 + 移动诊疗 + 线下医生/导医+买药 + 配送服务+增值服务。

其中,从药品环节切入的创业公司也不少,看准了处方药的开放。他们不像互联网巨头那样做平台,而是不约而同选择与线下药店合作,利用导流方式在药店中建立自己的一体化订单、打包、配送体系。他们中有的团队想要在药品电商中牢牢抓住老药店的优势,看准了特殊药不会在大电商平台上开放;一部分则是希望通过执业药师切入在线咨询。问题在于,大部分团队都还不具备与线下药店溢价提成的能力,配送等布局成本非常高,资本要求很高。

回到医生的话题,医生除了多点执业外,走出来创业也成了热潮。他们中或成为移动健康医疗公司的合伙人、顾问,亦或者干脆自己成立新公司。比如做医生内部垂直社交的医联和云医,做垂直问诊的易问医、易诊,他们在2014年受到了很大关注,这个类型的创业者比较了解医生痛点、行业规则,在用户粘性和医院推广方面经验或资源很丰富。

医院内创业也是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那些害怕被互联网颠覆的传统老钱,比如医院、银行和药商也在达成联盟,希望从小的点辐射铺开,以老年人和中高端病人服务为切入点,从地区到全国做创新。他们的优势是口碑好、医生资源多,为医院创新做背后技术支持的团队也值得关注,都是奔着做标准化和平台化走的。

基因研究方向,用于延缓衰老和用慢病思维管理癌症的研究团队非常多,其中数据算法扮演了重要角色。随着23andMe的火爆,用户对个人特征数据开始有更高的知情欲望,一套30倍完整基因测序的价格也便宜到2~3万之间。但和数据服务一样,针对检测结果,医疗结构并没有办法给出特别专业有成效的解决方案,健康用户对于并不严重的基因潜在问题也不够重视,导致后续服务无力。相反在疾病筛查和重大疾病预测中,用户注意力较集中。

总的来说,2014年激发了在线问诊、医药买卖、个人基因服务、数据计算+个性化诊疗、医生垂直社交、慢病管理、银发产业、医学美容,以及四大巨头进入布局支付、问诊、保险和地产。

 

 

回看2014、展望2015,创业者们怎么说?

1.医库软件创始人 Dr2

资本高速进入市场,仅一年就有超过80起的投资事件,随着BAT的渗透,行业领先企业的融资额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移动医疗行业格局逐渐清晰,各个细分入口的商业模式也已开始完善。现在行业已经进入了战国时代,移动医疗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企业也已经逐渐形成,第一梯队都在努力扩张地盘,而第二梯队也在集体追赶!

明年趋势

移动医疗行业将在2015年续写传奇,持续快速发展,但投资速度会放缓,因为不少企业已经完成了大体量融资,未来迎接我们的将是一场场精彩纷呈的商战!各个细分子行业都会出现“多分天下”的局面,但是大批小团队和小项目会因为难以融资或融资不足而消失,所以那些能在未来存活下来的企业,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

2.春雨医生联合创始人 毕磊

BAT巨资进入移动医疗领域,最大的价值在于提前带动这个行业嗨了起来,各投资机构都嗅到了除IPO外另一条资本退出的光明大道。移动互联网不同于PC,“孤岛”效应造成BAT最拿手的“倒流”无法实现,跨行业的学习成本也使得巨头们的时间优势不复存在,“买”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当BAT带来的价值只是钱的时候,就很难将其称之为一个挡路的巨人。当整个医疗投资行业都躁动起来的时候,钱也不是一个问题了。

保险公司对于移动医疗的认知从合作已经升级为入场,HMO、PBM,这些基于保险的生意第一次列上了国内商业模式的清单。医疗商业险的不断放开、可穿戴设备的数据搜集、个性化EHR的服务建立,正在开创性的让保险销售从团险为主走向个性化定制。

39健康网被收购并由此带来的市值飙升,像一颗炸弹扔进了波澜不惊的二级市场,券商、基金、上市公司突然认识到,看似远在天边的移动健康,挣钱也是可以近在眼前。一时间,跟健康有关联没关联的公司都开始巨资组建自己的移动健康规划,各有各的资源,各有各的门路,市场一片追涨。

5月28日,《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一出,医药销售行业立即陷入冰火两重天,一个年销售额万亿级的市场有可能面临颠覆式的改变,医药电商更是一下成了香饽饽,估值翻倍上升。市场的冲动,更多体现出大家对传统医药层层加价的销售模式深恶痛绝,希望医生回归治病救人,而不是卖药提成。

各种过千万甚至过亿美元的融资案例层出不穷,甚至很多成立多年十多年的公司,也借助此轮春风转换了估值体系,重获新生。医疗行业从不缺讲故事的素材,随便一个垂直领域算起来都是过百亿过千亿的市场预期。现在有钱了,大家可以任性的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再造医疗或有可能。

明年趋势

移动健康一定会“火”,但这个火不是指行业改变,而是市场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医疗服务公司、制药企业、设备厂商从院内走到院外,面向公众推广产品、服务。用户品牌认知的争夺会愈发激烈。

传统医药电商大都意识到,依靠BAT倒流不是长远之计,更何况这几家已经入场。更多的企业会选择做自己的移动APP产品,圈自己的用户,哪怕再高的成本。所以同类型的产品会层出不穷。

处方药网售是兵家必争之地,谁能拿到处方单、谁能对接医保、谁能建立药品公众品牌、谁能管理患者用药、谁能圈住更多的患者,谁就能率先切下一块蛋糕。

3.微糖创始人 冯燕飞

医疗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计划经济的流毒逐渐褪去,良性市场机制的逐渐建立,是未来十年的主题。但在医疗行业的细分中,服务市场会比药物器械等传统产品市场的发展速度更快。2014年是资本市场开始对移动医疗有感觉的一年。稍微靠谱儿的创业者,在这个热潮下都会拿到一些钱。一群船启航出海,船只大小,装的油多少不同,但都勇敢的出海了,很热闹。

医疗行业的政策松绑也是鼓励大家出海的东风。药改的力度比医改要大。处方药电商,在2014年上半年大多数人听到还会非常迟疑,不到半年之后就已经是板上钉钉。但医是药的入口,如果医不放开,药也跑不起来。

明年趋势

移动医疗的平台型公司会继续扩地盘,希望有更多医生,希望占据更多医院。但如果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执业法没有实质上的突破,医生还是被公立医院牢牢锁住,这些平台都会遇到发展瓶颈。瓶颈的严重程度和医生所在领域有关。但针对糖尿病管理领域,我们比较乐观。一定会有更多的用户更多的医生拥抱移动互联网,趋势不可逆转。

4.易问医创始人 王臻

投资角度:既懂得互联网又懂得医疗的投资人太少, 或者还没有出现; 市场竞争:和去年比较, 更热但还在摸石头过河阶段,合理的商业模式呼之欲出, 但还需要等待。

明年趋势

移动医疗行业2015年值得期待! 会淘汰一部分初创企业, 但也会大浪淘沙地出现一些优秀的初创企业! 个人认为移动医疗的成功企业或创业者不仅需要知晓互联网的打法, 更要对医疗行业产业链有深刻的了解! 医疗行业还是比较复杂的, 至少需要对医生、患者、支付方以及法律法规这4个方面都有所知晓, 才能很好地设计出可行的商业模式, 才能绕过死亡地带, 才能有可能安全创业着陆。

5.新氧创始人 金星

2014年资本市场对医美O2O领域是比较关注的,毕竟“离钱近、蓝海、增速快、体量大、消费者痛点明显”这些特征在VC的眼里足够sexy。但今年这个领域的投融资事件不算多,公开的大约5、6笔,主要是优质的标的还不多,另外这个领域比较“独特”,很多VC一时半会还看不清,所以先观望着。

市场的竞争格局还算不上激烈,虽然这个市场看起来到处都是机会,又是百度大金主,让很多创业团队误以为进来就能大把捞钱,但真正一头扎下去之后,发现水还是挺深的——

如何获得被混乱的市场环境搞得疑心重重草木皆兵的消费者的信任?

如何在层层政策限制之下低成本的快速获取用户?

如何在琳琅满目真假难辨的医院医生中筛选出优质医疗资源?

如何让担心隐私自我保护心理极强的消费者贡献出优质UGC?

如何跟不可一世的公立三甲医院及财大气粗的莆系民营医院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

……

这么多道坎儿,对于一个新团队来说,且试错呢。

所以我看到在2014年,一些新老player都在忙着迭代产品,都希望自己能率先找到破解行业难题的解药。

商业化方面新氧算走得比较快的,率先完成社区+电商的闭环,电商增长速度让我们也颇为满意,其他大部分同行还没开始商业化或者是刚开始尝试。

明年趋势

2015年我认为会有更多创业团队和资本流入这个医美O2O这一领域,虽然难度系数很高,但毕竟金钱的诱惑小伙伴们还是很难抵挡的。跟其他苦逼O2O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赚到钱相比,医美O2O赚钱简直分分钟的事儿。

虽然一些创业团队可能面临着水土不服迅速夭折的命运,但大量人才和资金的注入对于这个行业来说绝对是好事,加速市场成熟,为最后胜出的企业提供养份。

商业模式也会逐渐清晰起来,领先的企业可能会拿到C轮、D轮融资,并逐渐建立领先优势,其他竞品可能会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就像房产、汽车、数码等垂直消费领域一样,这个行业生态将更加丰富,产业链更加完整。

BAT也有可能在适当时机出生,特别是百度,据说医美已经是百度广告收入最大的行业了。

另,因为母婴行业我们没有单独的总结,所以将母婴行业创业者的回顾和展望也放在这里:

蜜芽宝贝创始人兼CEO 刘楠

2014年是母婴电商发展过热的一年,也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1、 母婴闪购:2014年陆续涌现以闪购为经营模式的“中国Zulily”,大大小小的母婴限时特卖已经超过100家。母婴社区在苦耕多年后似乎找到了方向,纷纷上线电商频道。

2、海关58号批文打开了保税进口的魔盒,跨境电商风起云涌,在中国消费者普遍不信任国产母婴产品的背景下,跨境电商纷纷把母婴当做重头方向。蜜芽主打的进口母婴限时特卖,无疑站在了两个风口的交汇之处。

3、资本推动。2014年在母婴电商和跨境电商两个领域的投资超过30笔。蜜芽宝贝在2014年12月宣布的6000万美元C轮融资,是目前为止中国母婴电商界获得过的最大单笔的投资。这些资金的最主要用于是优化和深耕海外供应链,以及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2014年母婴电商很热,跨境电商也很热,行业和媒体都在高举高打,很像几年前的“百团大战”。但越是过热我认为越需要冷静,保持理性和节奏,修炼内功。

2015年,中国母婴市场将达到2万亿/年,面对这样庞大的市场体量和需求,竞争将更加激烈且门槛不断提高,资本的注入会加速行业竞争,也会催生这个行业里真正的强者出现,到2015年底,能活下来的母婴电商也就2、3家。

贝贝网创始人 张良伦

母婴电商应该说是在新一波垂直电商的大势下顺势而起的。消费者需求的裂变使专注细分人群的垂直平台成为可能,电商卖家的困境也急需更多专业的平台支撑其网上销售。80、90开始成为妈妈消费群体的主流,而基于手机的移动购物场景亦成为主流。2014年可以说是母婴电商跑马圈地的一年,有一些新的参与者出现并获得融资,母婴电商也开始逐渐成为资本密集型行业。

2015年将是残酷的优胜劣汰的一年,一方面是母婴电商行业内的相互竞争,另一方面也面临综合电商平台的竞争压力,最后可能会留下一到两家母婴电商的领导者,同时也会有一波跟风者会被淘汰。而长期来看,依托于中国巨大的母婴消费市场,母婴行业极有可能诞生一到两家的上市公司,最终的胜出者一定属于那些专注于为用户持续创造卓越价值的公司。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移动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