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2-25 11:04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项目背景
1、单位简介
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现址位于嘉定区徐行镇新建一路2151号,占地面积3879㎡,建筑面积2458㎡,现有在职职工136人,急救车辆38辆,单位下设安亭、江桥、南翔、嘉定城区、徐行、华亭、嘉定新城七个急救分站。
主要承担着的工作职能:一是为本区居民提供日常的院前急救服务;二是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灾害性事故的现场抢救;三是为各级政府和群众团体各种重大活动、国际国内赛事提供医疗服务保障;四是为基层单位群众进行急救知识的理论宣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
2、项目背景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明确要求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救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明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职能、目标和任务,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城乡急救体系建设。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嘉定区对急救医疗业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其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总量增加、老龄化加剧、疾病谱改变,导致急救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至2015年,预计本区急救服务需求量可能突破3万车次;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外来人口的不断导入、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和区域人口分布的重新调整与划分、瑞金医院和东方肝胆医院落户嘉定,对院前急救资源配置和建设提出新的要求;3.城市发展和公共及卫生安全对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嘉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嘉定新城建设的日趋成熟,各类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医疗保障任务更加繁重。城市交通、火灾、台风汛潮、核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各种潜在威胁以及传染性疾病爆发的不可预知性不断增强,院前急救所面临的问题与承担的责任将更加严峻与重大。
3、项目意义
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是信息化、现代化高速发展的社会时期,医学、科技、知识、信息日新月异,数字化的建设是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建设的基础设施和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网络系统是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运营和发展的基础支撑平台,在原有信息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数字化建设具有非常现实的作用和必要性。
4、项目目标
围绕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按照嘉定区“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以国家院前急救改革和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救治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从急救调度、急救医疗、内部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基于现代化急救中心管理和电子病历的数字化急救中心建设,转变院前急救服务流程,重塑急救中心管理模式,以提高嘉定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城市公共安全和市民卫生健康提供基础保障,将嘉定医疗急救中心打造成国内/国际示范性的数字化医疗急救中心。
5、项目内容
本项目围绕嘉定区急救医疗业务的需要,完善120通信指挥平台,构建院前急救移动监护平台。其中120通信指挥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能指挥调度系统和急救调度呼叫中心;院前急救移动监护平台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车载移动监护、区急救中心体征监控、医院端体征监控。
6、项目结果
本项目于2014年4月15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有效规范了院前急救流程,打通了院前院内急救的信息链,实现了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的紧密结合,极大缩短了应急救治响应时间,提高了医疗急救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同时,对于提高嘉定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自项目建成以来,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山西省太原市急救中心、北京市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芜湖市120急救中心、荆州市医紧急救援中心等国内多家院前急救医疗机构前来参观学习,给予高度评价。
项目管理方案
1、组织结构
项目组织结构主要由项目领导小组、业主单位、咨询单位、承建单位和监理单位组成。
项目领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由建设部门(上海市嘉定区卫计委、上海市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领导组成,负责项目实施过程的总协调和总推进。
业主单位:业主在项目实施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按合同规定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施过程中督促检查并协调有关各方的工作,定期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并聘请咨询监理机构,督促监理工程师及时到位,履行职责。
咨询单位:咨询单位在本项目中主要承担的工作主要包括:按业主要求,进行项目前期咨询,包括需求调研、需求分析、形成方案、编制项目建议书或其它申报材料。
项目管理单位在本项目中主要承担的工作主要包括:按业主要求,制定项目管理任务书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项目在质量、费用和进度等方面满足要求;及时向业主报告项目的有关进度、质量及费用等方面的情况,对项目中存在设计缺陷的,及时发起项目变更;协助业主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处理;配合做好人员培训、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的建立等准备工作;配合业主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承建单位主要包括参与本项目的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及软件开发商,在本项目中主要承担的工作包括:制订项目实施的详细设计和质量保证计划,经业主、咨询单位和监理单位审定后组织实施;项目实施期间,认真组织好人力、物力等资源的投入,并向监理单位提供月、周进度报告及相应进度统计报表;按合同要求在工程进度、成本、质量方面进行过程控制,发现不合格项及时纠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按规定程序及时、主动、自觉接受监理单位的监督检查;提供业主、咨询单位和监理单位需要的各种统计数据的报表;项目实施完成后,及时向业主提交项目测试申请报告,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负责已完工程的保护工作;保存好完整的项目资料档案,以便后期移交业主单位。 2、计划与控制
(1)系统架构
总体架构
该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宽带互联网络和物联网,在医疗急救中使用到的各种终端设备之间,以及终端设备与三大支撑平台(急救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远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和区域医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并在此基础上向医疗急救各参与方(急救医生、急救司机、急救调度员、急救管理人员,和区域内的其他医疗机构人员)推出了一系列智能便捷的应用服务,如智能调度、电子病历、院前院内的绿色信息通道、自动导航、数据驱动的实时业务监管等。
120急救服务主要分为呼救接入、呼救受理、车辆调配、现场抢救、送往医院等步骤。
(2)急救受理
负责对急救事务、受理的创建、修改和删除等操作,同时对急救事务的信息和参与到急救中的人员进行管理,对急救相关的消息进行发布等。
当用户接到120急救电话需要创建急救事务时,用户通过该模块请求创建相关急救事务,同时用户把创建该急救事务的相关信息一起发送到该模块。该功能模块根据请求创建一个急救事务,并把相关信息写入急救数据库。急救事件创建成功后,系统会把该信息通知到其他相关用户。
用户需要对急救事务进行修改时,把修改的相关信息提交到急救事务受理管理模块,该模块把相关信息更新到急救数据库并刷新本地信息,同时把信息通知到相应用户。
用户可以通过该模块来删除特定急救事务,当某个急救事务被删除时,和其关联的急救受理也会一起被删除。
当急救事务创建后,如果急救需要派车,则需要创建急救受理,急救受理的基本要素主要有:病人、急救医生、急救车等。相关信息还包括事故地点、送往医院、病人的电子健康档案等相关信息。在创建急救受理时,以上基本要素需要确定,当创建成功后,急救事务、受理管理模块负责把相关信息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以便相关人员进行急救或做好急救准备。
(3)产品组成
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采用国家标准的SIP协议,该协议经过国际专业人员工作经历多年制定,并且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高效、稳定、扩张性强、适合大规模部署以及安全可靠等特点。本系统在救护车上通过车载主机对救护车视频、病人监护数据、病人院前急救信息的采集/录入、本地显示和传输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急救中心通过移动急救中心服务器对救护车视频、病人监护数据、病人院前急救信息的接受、转发、显示、存储、查询、回放进行统一管理,并通过独立的院前急救数据库建立院前急救统一的数据架构。
(4)控制体系
项目 a.实施的外部风险及控制措施。本项目实施的外部风险主要是指外部环境对于智能化信息系统运行的风险,例如路面开挖可能造成网络的中断,未达要求的机房环境、配电能力可能造成信息系统发生故障。针对这些风险,通过在方案设计中考虑预防措施进行控制。
项目 b.实施的内部风险及控制措施。项目实施的内部风险主要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在结合实际项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使用以下风险控制步骤:
人员风险:由于项目组人员流动,引起项目不能按照计划目标执行。
1、 配合风险:各业务职能部门能否很好地配合项目开发、实施进程。
2、 系统的易用性是影响软件是否被用户接受的关键因素。虽然系统设计复杂、功能强大而完备,但由于操作繁复而被用户冷落者屡见不鲜。造成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系统开发中系统体系结构的宏观把握能力。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进行软件需求的确定和对潜在需求的挖掘。
3、 软件需求阶段的风险。需求分析主要是开发方确认需求的可行性和一致性的过程,在此阶段需要和用户进行广泛的交流和确认。需求和需求分析的任何疏漏造成的损失都会在软件系统的后续阶段被一级一级地放大,因此本阶段的风险最大。
4、 设计阶段的风险。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人员根据需求分析完成系统体系结构的定义。在此阶段,如果分析人员在设计系统结构时过于定制,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弱,会给后期维护带来巨大的负担和维护成本的激增。甚至造成系统寿命过短。反之,系统结构的过于灵活和通用,必然引起系统实现的难度增加,系统的复杂度会上升。
5、 实现阶段的风险。系统的实现应关注软件代码的生产。原代码编写的不规范可以导致系统中出现本可以避免的BUG,甚至影响系统中模块间的整合。
6、 系统应用的风险。当系统的建设工作完成,但由于其缺乏友善的用户操作环境和必要的易用性,使得系统不被用户所青睐。
项目 c.长期运行风险及控制措施
系统安全风险控制。在平台系统的安全风险控制方面,不仅从网络、支撑系统和应用系统等信息系统的技术角度,建立相对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而且更有必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技术措施的有效落实,同时约束平台系统工程中最大的安全隐患--人为因素。通过制度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
1、 运行维护管理能力的风险控制。建立各种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用以保证系统、设备和网络等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有效地响应、处理能力,提高运维的效率,提升运维的能力。
(5)变更控制
随着项目进行,项目相关人员清楚最终的结果以及他们需要做什么来达到这种结果。变更请求可能来自各个方面。请求方将描述变更请求并提供合理解释,确认替换方案及其项目的相关影响,并提出建议,建议将提交给恰当授权级别人员以作决策。
对合同的任何变更都必须以书面形式作出,包括下列信息:发出日期、接收日期、变更单及其成本的详情,包括搜索区域/场所的唯一参考编号、对目标完成时间的影响(如果有)以及调解建议。
3、资源与成本管理
(1)功能和性能需求
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区域120急救信息系统的建设,主要目标就是对嘉定区的急救信息系统进行完善和扩展,在满足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嘉定区卫生行政管理、嘉定区政府的需求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嘉定区急救中心一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扩展建设和完善一期建设的同时,运用最新的最先进的IT技术对急救中心的信息资源(人、财、物、急救信息)进行全面的规划、设计和整合,进行各种数字化系统的建设和系统培训。
中心信息化建设总体上达到全面数字化、整体系统化、信息区域化、系统智能化的目标,满足急救中心“智慧120”的发展需求,以提高急救中心的管理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打造国内医疗急救中心数字化建设的样板。
a.建设基于移动互联的院前急救平台
嘉定医疗急救中心全面实施普遍的IT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实现无纸化、无胶片化、无线网络化,使调度和管理的流程、通讯、过程和效率、质量得以改善提高。中心的全面数字化建设应本着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在系统的每个细节都应该体现人文关怀主义,考虑如何更加的方便抢救患者,更加方便业务人员,更加的人性化。通过智能调度、数字监控、电子病历、多媒体音视频、宽带无线通讯、数字签名、语音识别等的应用逐步走数字化。通过使用笔记本、平板电脑、监护仪等无线设备,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医疗诊断与健康服务协作平台,将高质量的音频、视频、数据通讯和丰富的诊断协作功能,推向社会的各个层次和角落,使优质快捷的抢救和医疗服务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
b.完善已有120通讯系统,建立120智能调度平台
中心的全面数字化建设由众多不同的系统组建而成,但这些系统必须有机的统一的集成在一起,不能出现信息孤岛现象,全面实现120调度、120通讯与120管理的系统化、前台业务与后台运营管理的系统化、软件系统与终端设备的系统化等等,嘉定医疗急救中心的数字化建设实现了各种系统的有机融合,使整个数字化平台一体化、系统化。
嘉定医疗急救中心的全面数字化建设应突出智能的特点,减少人工环节,增强自动化的程度,增加辅助支持的功能。同时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实现医疗急救业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达到智慧医疗急救,从而提供一整套完全集成的应用和服务,它能提高调度员的调度效率、改善医疗急救中心运营、急救的质量、病人抢救效率及全体患者感受。
c.缩短应急救治响应时间
救护车到达救护现场就可以打通急救现场和院内急诊的信息通道,第一时间将急救病人的心电、脉搏、血氧、呼吸、血压等监测图形和数据传输到急诊室,并告知相应的现场处理措施及用药情况,而医院急诊室可以提前做好相应的院内急救准备,缩短院前急救医生与急诊室医生对患者病情交接的时间,便于直接进行分流。
d.规范院前抢救流程,打通院前院内信息链
救护车随车医生可以通过手持式急救医务通,按照急救流程对现场病人采取响应的医疗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质控水平,并同时可以通过无线通讯网络将现场进行的处理措施、用药情况等传输至接诊医院。
在转运过程中,病人的生命体征信息、医生处理措施、现场视频情况均可通过统一的格式往确定的接诊医院进行传输,院内急诊医生可通过急诊终端查看病况,并可通过急诊医务通对院前急救进行必要的反馈或指导。
e.实现与区域卫生平台的互联互通
嘉定医疗急救中心的全面数字化建设不仅要考虑内部的数字化建设,还要充分考虑与嘉定区卫生信息平台和嘉定区/上海市其他应急平台的整合,譬如嘉定市医疗急救中心、嘉定区卫生局疾控中心、嘉定区卫生局妇幼保健中心等,创新区域卫生信息环境下基层急救的新业务流程和新管理模式,提供连续的、合作的服务,将数字医疗急救体系延伸到院内急救和其他医疗服务。
(2)数据与数据流分析
主要的数据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患者的实时生命体征数据、急救车辆的实时状态数据、患者的健康档案调阅数据。
a.数据量估算
业务数据:根据嘉定医疗急救中心业务发展的推测,近一年的业务数据总量为600G。
1. 系统数据:系统数据每年大概为5G。
2. b.总存储量估算
将以上各类数据估算量汇总后,按每年的存储量估算为:605G,按照逐年30%的数据增长量,预计项目建成三年内数据总量为:605+605*(1+30%)+605*(1+30%)?=2.5T。
另外,数据库系统空间约需数据量的5%, 临时表空间约需数据量的15%,Index表空间一般配置为数据量的10%左右, 还要保留30%的冗余量,此外,考虑保证当年数据备份约需600G。
因此,本系统存储的三年数据总容量约为5T.
(3)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目的是监控项目进度和成本,以便按照时间表和预算进行项目工程。本项目列入上海市嘉定区公开招标采购项目,三家单位参与公开投标,最终由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以238万元价格中标。项目建成后,区政府采购办邀请第三方上海誉平建筑工程咨询公司进行项目审计。
创业软件公司与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将收集实际工作和成本绩效信息,确定造成偏差的原因,识别公差情形,并检查项目组织的所有组成部分。在项目开始阶段举行项目规划研讨会,作为初始活动。研讨会期间,项目组成员制定计划,包括收集信息、草拟基线计划和支持计划、确定项目初级计划的要素,以及其他规划活动。项目组定期举行会议,评估项目工程进度并审核已完成事宜。
4、风险管理
通过持续关注风险管理,项目组把潜在的负面事件及其对项目的影响降至最低,以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风险识别:识别可能影响项目目标达成的风险,并记录独立风险的所有特征。风险识别应用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风险分析: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风险分析对于项目考公到项目结束期间出现的任何新的或更改的风险非常关键。按照下列流程分析风险:确定风险影响的范围、确定风险的告警迹象、评估风险的概率、评估风险成本、风险等级排序、风险响应。
风险降低策略:
预防策略:通过转移、降低或避免风险,将风险的影响减到最低。
紧急策略:紧急计划用于在风险发生时将风险的影响降至最低。
所有风险均应指定给相应的分项负责人。分项负责人将负责风险响应,从而顺利实施风险响应计划。
风险监督:是指对风险管理计划中确定的高风险事件进行监督,并根据项目实施和项目环境变化识别新风险。每周审核并更新风险评估清单,将审核纳入所有项目会议的意思日程中。
风险控制:项目组按照特定项目选择下列参考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紧急计划、战术措施、项目变更请求、更新风险响应计划、选择后背解决方案、制定新的项目计划。
5、沟通管理
(1)主要流程
包括确保及时和恰当生成、收集、分布、存储和最终梳理项目信息所需的流程。交流规划:确定项目组成员需要从急救中心得到的信息。
交流需求:谁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信息。
信息发布:及时向项目组成员和和责任人提供所需信息。
绩效汇报:收集并分发绩效信息。这包括状态汇报、进度衡量与预测。
行政总结:生成、收集和分布信息,以真实完成项目阶段或整个项目。
(2)沟通内容
开工会议:项目开始时,甲方、乙方举行开工会议。确定相关方的项目有关成员和项目交流接口人。双方共同制定交流规划。
在项目期间,定期召开项目会议,以进行及时汇报和更新。
随着项目进度,项目组成员还有各自的绩效报告,如周状态报告、月总结报告、进度报告等。
在项目完全完工前,交流进入管理总结阶段。
(3)月报发布
项目组按照项目管理制度要求,提交项目月报及时通报项目进度。
例会组织:项目组定期组织会议,保持项目组内部沟通以及客户对项目进展的充分把握。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经济效益
嘉定区医疗急救中心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对于提高医疗急救效率,改善医疗急救服务,提升医疗急救质量,优化工作流程,合理利用资源和降低医疗成本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信息系统的建成为嘉定医疗急救中心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主要分为直接的经济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表现在堵住漏费,减少物资材料的流失,减少病人欠费而引起的坏帐,节约纸张;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提高了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2、社会效益
嘉定医疗急救中心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助于医疗急救事业数字化的市场推广,改善医疗急救的急救服务模式,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无缝连接,提高医疗急救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医疗急救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减少医疗误差和医疗事故,提高急救中心的管理水平,提升急救中心的品牌形象和社会效益,创建全新的极具现代化的,先进的,人性化的数字化医疗急救。
嘉定医疗急救中心区域120急救信息系统建设,对全地区乃至全国的数字化医疗急救的建设有推动和示范作用,促进嘉定区卫生信息网的建设,同时数字化的医疗急救建设将提高全区卫生资源的价值,提高全区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的能力,是嘉定区政府保障市民生命安全的民生工程。
项目创新情况
嘉定医疗急救中心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改善了医疗急救的急救服务模式,将院前急救和院内急救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无缝连接,提高医疗急救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医疗急救的服务水平和医疗水平,减少医疗误差和医疗事故,提高急救中心的管理水平。信息系统建设创建全新的极具现代化的、先进的、人性化的数字化医疗急救。
嘉定医疗急救中心信息系统建设具有现代化医疗急救中心数字化建设的示范效应。全国大部分医疗急救中心还没有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建设,嘉定医疗急救中心全面数字化建设在嘉定区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和公共卫生改革背景下推进,独具特色,其重要意义显然,对全国医疗急救中心的数字化建设起着示范效应。
案例:6月19日下午,嘉定区安亭医院一重度心肌梗死病人急需转区中心医院作进一步抢救治疗。120急救中心接警后火速赶到,随车的急救医师立即对病人实施心电监护,并将病人心电、脉搏、血氧、呼吸、血压等数据传输到中心医院急诊室。与此同时,中心医院急诊室医生边做好接诊准备边通过平台实时观察病情变化,并给予专业指导。120抵达中心医院后,病人被直接送入导管室进行血管介入治疗,最终手术成功并转危为安。
数字化医疗信息系统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从根本上改变了“患者呼救-转运-急诊科初步检查-会诊-确诊-救治”的传统环节,打通了院前院内急救的信息链,为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早期救治时间。同时,极大缩短了应急救治响应时间,对提高嘉定区域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