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2-17 15:24
- 作者:陈凯歌
- 来源:搜狐IT自媒体
今年的双十二除了传统的电商在线上领域开展竞争之外,另外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在线下的以移动端应用场景和移动支付上开展了激烈的竞争,其中又主要是以支付宝推出的线下支付宝钱包钱包5折优惠活动为主,瞬间将超市打造成为了“有钱就是任性”的名利场。对于标准化的电商产品而言,采用定向的补贴模式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即获得了用户,也获得了产品使用的流量,还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品牌和场景化应用宣传。
但是,对于移动医疗而言,这本身是一种非标准化的服务,也就是依赖于每个患者的具体诊治情况和医生的职业化诊断能力,开具的诊治方案和药品也是有差异的,这样的行业对于移动化趋势而言,能否全盘被颠覆呢?一方面是未来移动医疗领域的庞大市场,也就是以互联网化和移动端为入口的用户体验将从目前的支付、资讯和娱乐等细分市场逐步扩展到健康、生活等领域,另一方面是目前医疗产业的放开力度还不大,考虑到行业的安全性,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移动互联网化试错。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公司说擅长的补贴模式,能否最后拿下医疗和移动健康市场?对于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之间的补贴大战,对于电商购物和支付补贴领域的大战,大家已经习以为常,但是对于药品和与之关联的健康服务领域,补贴模式还能否调动起患者的积极性呢?况且这背后还有医院和医药市场、患者等好几个难题需要攻克。
对于移动医疗领域的互联网颠覆而言,主要是存在这个几个点。
一个是病情诊治的移动化,也就是患者可以通过智能移动终端直接和医生对接,获得专业的诊治建议;一个是医院流程的互联网化,也就是说将医院的挂号、门诊、检查和取药的手续全部互联网化,当然这其中需要和医院做十分密切的配合;还有一种就是医药电商模式了,从2014年的春季,中信21世纪拿到第一张“第三方网上药品销售试点资格证”,到9月份6部委联合发文放开管制,这个医药电商市场就开始沸腾了。
目前国内医药电商规模约42亿,仅占国内OTC药品市场的1.68%,占比整个医药市场仅0.035%。因此,门诊领域的部分处方药放量将是电商扩张的主要动因。
相对而言,如果从产业流程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实医疗领域也有部分服务是标准化的,还有部分服务是非标准化的。例如,医院的挂号、取号、预约和检查等服务是标准化的,进行移动化的布局阻力也是最小的,因为这个是程序性的事项。但是,一旦涉及到了具体的病情诊治和处方药的购买、支付,那么这个流程就不那么标准化了,而且会遇到主要的麻烦。
对于互联网公司而言,逻辑很简单,医生给病人诊治并开具药品之后,部分处方药是可以在网上公开销售的,那么用户就可以扫描药品清单上的二维码来进行线上的药品购买,而且还可以获得互联网公司的补贴。对于用户而言,提高了效率,获得了优惠,对于医院而言,也减轻了药品配送和管理的压力,对于医药电商领域的参与者而言,也获得了涉足这一市场的切入点。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首先,对于医院而言,开放药品清单市场是一个较大的门槛,因为医院也是有一个现金流的,而药品销售和医药服务是主要的来源之一(以药养医模式)。一旦这个药品销售的入口被互联网公司所掌控了,那么医院在整个环节中就只剩下给客户面对面的诊治服务了,从整个医院集团的利益考虑而言,或许是一种损害。就和银行被零售化的移动支付所后台化是差不多的逻辑,一旦医院的前端挂号、检查服务被互联网化,后端的医药配送也被互联网化,那么医院就成为了一个医疗诊治的线下服务场景,但是自身的环节已经被分离。
从实际的运营情况来看也是如此,此前,阿里健康的“处方电子化平台”在河北和杭州试运行。这亦是中国第一个将医院的电子处方单分流出来的平台。这对于医疗市场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从今以后一头独大的医院售药现状将被改变,药店行业将增加市场空间。但药店、医药商业公司多位人士似乎并不领情。如果没有政府的合作医院和强力推行,恐怕线下的医院不会买移动医疗的账。
其次,对于医疗电商而言,目前在移动医疗行业的参与环节主要是处方药的线上销售,通过医院分流出来的处方药名单进行线上的竞争和推介。患者将处方单上传至该处方平台后,如果选择药店拿药,线上合作的、有该药物的药店开始抢单。
各家药店抢单比拼的条件是低价格、生产厂家。但是,对于电商商家而言,其主要的逻辑是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拼价格,还是电商竞价的逻辑,虽然理论上移动医疗电商的药品价格可以降低20%。但是难以保证到了行业的后期,随着价格的失序和药品质量管理漏洞的存在,以及在流程上众多参与者为了争抢一个处方药单出现的混乱局面。而对于患者而言,药品的价格敏感性是不那么强的,患者更会选择用质量更好,有医院承诺的放心药,而对互联网上的药品恐怕还需要一个接受的过程。
最后,药品的销售模式和普通商品的销售模式是否是趋同的,两者的立足点是否一致?对于普通的商品而言,性价比是衡量的主要因素;但是对于药品而言,更为注重的是安全性和质量,以及对病情治愈的贡献度,一般的患者对普通药品的价格敏感性也不会太高,一般会选择价格更高的,质量更好的,以求得心灵的安慰。在这种逻辑下,电商竞价模式还能否获得用户的青睐?当然,如果单纯是补贴,或许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消费者使用黏性,但是如果是电商商家之间进行过度竞价,这么这种模式就会危及到用户对药品的信誉度了。
所以,电商补贴和竞价模式,其实是对非标准化的医疗服务的颠覆的一种尝试,补贴只是获得用户使用入口的开始,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后续的流程管理和质量管控,以及与传统医疗机构的利益分享与合作。颠覆一个标准化的行业,电商是在行的,但是对于医疗这种个性化突出,难以用标准化进行全面覆盖的行业,或许颠覆的难度就比较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