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会议活动 >  医院中心数据库建设经验分享
医院中心数据库建设经验分享
  • 2014-12-09 10:54
  • 作者:郑少丽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信息化的建议不是一项立竿见影的工作,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后,得到的效果不会立刻超于付出。“投入无底洞,产出的无定量,需求的无限化,满足的无奈化”,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赵俊在2014中美医疗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的“大数据与成熟度模型分论坛上对医院信息化建设如此总结道。

医疗技术日新月异,医疗信息急速增长,存储的数据爆发式的增长,到2020年,这是一个数据,医疗数据将增长到35个LB,医院的数据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数据源的多元性、多变性、复杂性都给医院的大数据分析挖掘带来了很大挑战。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赵俊指出,传统数据解决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大数据带给医院的挑战,我们需要引入新的数据分析模型和技术。

技术快速发展,应用数据相对滞后,管理需求系统化、标准化,而我们目前是条块分割,标准相对滞后,造成了大量的信息孤岛,对于一些老医院的信息系统总是在超负荷运行,院长有意见,管理人员有意见,医生有意见,都说没有做好,不能满足医、教、研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病人诊断的需要。江苏省人民医院一年的门诊量300多万,每天的门诊最高的1.5万,大量的数字没有变成整理过的有条例的数据,更没有变成诊断治疗某重大疾病的证据,没有治疗化的依据,造成了大量的临床数据浪费。“总之,目前的建设不能满足医院快速发展的需求,不能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监管需求,不能满足患者健康需求,不能满足医疗工作需求,不能满足科研工作需求,不能满足运营管理需求,”赵俊总结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困惑。

医院去年的门诊量330万,医院在科研方面得到了研究经费两个多亿,最近医院在新建大楼,计划明年年底完工,单体24万平方,省里面要求建成江苏第一形象、第一标准、第一品牌。我们从临床教学型医院向研究型医院转变,同时还要要建平台和中心,——江苏省临床医院的大数据中心。

赵俊介绍,今年我们又拿到了江苏省科技厅3200万的江苏省生物资源信息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高度结构化和智能化的临床数据库,按照国家标准,将医院现在各业务系统有机地集成起来,实现数据从业务系统到集成平台的交互。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可供科研分析的临床数据库、有效地支持临床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及医学预测。

建设区域性共享的生物样本资源信息库,以胃癌、肝癌及食道癌为切入点,构建符合国际规模的样本库。

建江苏省生物信息数据中心,除了临床数据中心、运营中心、影像中心以外还有生物标本信息库的中心。核心的理念数据集成、信息融合,关键在于深度利用,在整合的基础形成满足临床医务一体化的需要,开展科研是数据分析与挖掘,提供辅助决策支持,财务运营等等。这是标准的方案,总体来说,要按照我们现有的标准规范,同时保证安全有效的情况下,构建我们的整个架构体系。整体架构体系要遵循标准先行、通用扩展、 实时性原则,该项目从4月份开始到8月,已经完成了系统接口梳理,建立了技术标准200多个,建立了患者的规范流程,建立相关配备流程。

赵俊表示在数据中心建设、实施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首先是标准化,我们国家的标准化相对来说比较滞后,但是我们不应该等标准化,工作往前做不了,我们现在只能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把现在可能做的,可以有依据的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也步骤的,有规划的往前走,按照由易到难的过程进行工作,特别把现有的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在医院一一落地。

第二,目标与进度控制问题。

第三,处理好总集成方与多厂商写作的问题,很多院长经常关注信息化到底怎么做,走协和的模式,还是走北大人民医院自主开发的模式,还是走盛京医院和东软完全融合的模式,这是对每个单位重大的选择,我们也是很纠结,花了两三年的时间,现在越来越明确,我们认为对于新单位、新机构通过总承包集成商使信息化水平得到很高的程度,对老医院、中心医院还是自主为主,整合相关的开发商,共同来做可能会更有效,所以我们应该说走的是北大人民医院的路,跟他们学习。

第四,技术体系的统一性与协同性问题,政治思想都要统一,最好是这样,但是我们差距太大了,情况很不同,技术上,包括地域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能统一的尽量统一,统一不了的,更多的是系统,特别大数据时代,更多的是多元性、易构性的展现,也是事物本身的展示方式,系统性可能是主流,相当长一段时间是主流,只要这条路建成了,符合这条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实现互联互通就可以。

第五,系统整合与优化问题。

第六,数据的质和量的问题,对一个单位来说,一段时间来说,我认为没有必要,邑没有这种可能,所以数据的质和量是我们做平台建设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块,选择什么样的数据,选择什么样的量,我觉得非常重要,要把握好这个度。所以这个不能叫建议,也是一点感受,做平台和数据中心轻装上阵,聚焦平台,有限目标,定位清晰,既贪多求全,存在过多功能需求引发新的问题,采用成熟产品开放的技术,特别是公司非常清楚,我们在考察项目的时候,也有所选择,有的时候,有的院长跟我说,选择它基本上被它绑架了,也是一种问题,但是从整个系统选择方面,第一是成熟产品第二要开放的平台。宜坚持统筹规划、分期分步实施,我们看到很多中小医院有些项目做不下去。宜院方与集成方紧密合作,共同协调多方厂商的支持配合。宜顶层架构设计和标准化先行,忌盲目毛巾,全面开花,导致标准不统一,系统间难以协同运作。宜平衡先进性与适宜性,坚持国际化和本土化相结合。忌不顾实际,盲目追求高大上,耗费过多人力物力财力,忽视可行性。我们跟IBM合作,架构非常好,跟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差一点,我们方正可以同吃同住同劳动对我们的需求了解的非常清楚,这样可以做出更适合我们自己的东西,我认为国际化和本土化大的架构上,大的技术上,大的品牌树立上要有高大上,同时要落地,至少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信息化永远在路上,科学先进、标准规范、实时共享、互联互通,信息化这样一个蓝图是大家都在追求的,就像我们习总书记上台以后做的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这是国家战略,对我们来说新的时期也是这样一个战略,但是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很多挑战,我们坐在一起,明天会比今天更好。

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邹悦出席论坛并作了演讲, 他将医院信息系统比作一个人,目前医院完成的只是手和脚,四肢类的系统作为执行系统都是围绕医院的业务流程而创建的。未来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他指出是人的神经系统大脑,这类系统叫做数据整合系统。

数据中心仅仅是一个神经网络系统,还没有能力进行数据分析与反馈,未来一定要有数据利用,他提出数据利用是通过规则引擎分析原始数据,提取其特征值,目前,它主要面对五类应用。第一类应用是集成电子病历示图,第三类BI,第三类是临床决策支持,第四类,临闲科学研究,第五类,患者健康分析,这五类的基本应用都是通过规则引擎从CMR抽。

他指出临床决策支持应该包括预警类和建议类两类支持,对于预警类支持的指标不采取开发人员来设计,应该建立一套医生可以理解的预警指标定义与管理工具平台,医院可以将各类如院感、手术风险、疾病风险的预警通过平台定义,同时将指标与医院的CDR建立关联,指标体系建立完成后,预警规则就可以让医生、职能人按照制定的指标体系进行自定义,让医生和职能人员参与到医院的信息化中。

另外建议类包括疾病、治疗和电子病历三类,可以智能帮助医生建立疾病、症状、药品、检验病历的指标库。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力华从应用角度介绍了医院在大数据方面的应用分享,医院基于CDR的CDSS平台,由于从CDR采集数据量比较大,一般医院采集数据是通过规则服务,通过警告通知的服务发给相应的系统或者管理部门,通过短信发给接收人员。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医院数据中心  江苏省人民医院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