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移动健康产品诚信体系有待完善
移动健康产品诚信体系有待完善
  • 2014-11-27 10:02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网

近日,由国家卫计委及相关机构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健康大会”上,发布了《消费者移动健康认知度》调研结果:其中,36%的被访者知道“网上挂号、手机挂号”,33%的人知道“网上或手机可与医生沟通咨询”。

除了网上挂号、手机挂号外,现在“移动健康”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比如养生微信、APP计步器、APP催眠音乐等,电子移动健康产品已经真正进入了大家的生活。

然而,这些海量的“移动健康产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有时候也会生产一些偏激甚至错误的内容,大家不能全信。

当前“看病难、排队长”的大环境下,推动消费者使用移动健康产品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方便”,这一需求贯穿于挂号、看病、查询检查结果、存储病例档案等方面。

记者随机了解了一些病患者,其中,有近一半的受访者曾经使用过移动健康产品。在他们中间,80%的受访者表示选择移动健康产品的原因是“快速方便的进行咨询”,75%表示“方便挂号、预约,结果方便及时查询”。

而这其中,有近九成的被访者有曾经遇到被移动健康产品误导和坑害的经历。李女士今年51岁,去年因为糖尿病并发症急需辅助康复咨询,她在APP终端选择一款健康软件并进行了操作,为了得到所谓“专家”的问诊,李女士不惜花费数百元加入该软件的会员,但后来所谓的“专家”给出的结论基本在百度上就能搜到,没有什么实际价值,由此李女士才发现被骗。

同样,张先生因为工作的原因腿部韧带发生了问题,也是通过移动终端的一款软件希望能够挂到北京某知名医院的运动损伤科专家,结果通过网银支付了上千元的挂号费,最后确没能看上病,打软件运营者的服务电话则是长时间无人接听。

如此乱象,在互联网尤其是互联网健康软件领域层出不穷,愈演愈烈。虽然国家明文规定禁止利用互联网变相欺诈消费者,但是仍有部分经营者顶峰作案,扰乱行业秩序,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相应物质金钱损失。

当然,我们可喜的看到,近年来随着相关部分立法及执法力度的加大,行业也日渐趋好,类似事件也是逐年的减少。

但值得我们消费者注意的是,对于互联网移动健康产品及相关软件我们要谨慎对待,切勿轻易相信,最好去正规医院通过正规途径问诊看病,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移动健康  APP  健康软件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