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1-14 11:00
- 作者:李新玲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鞋里放上一双智能鞋垫,就可以根据步态分析,监测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甚至对中风、癫痫、帕金森、老年痴呆症等老年病症进行预警,对一些手术后病人的恢复状况进行鉴定。
近日,2014中国计算机大会召开,可穿戴设备、远程医疗、计算机辅助医疗成为大会关键词。
在此次大会上,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周兴社介绍了他的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基金项目:面向老年人健康的非干预感知与持续计算。原理是通过各种传感器感知步行过程中的一些运动学参数和动力学参数,比如足趾、足掌、足踵部位的压力变化等,判断老人的健康状况。
“步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并反映人体健康状态,是评测和预测老年人健康的重要依据。”周兴社认为,可穿戴设备是实现健康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2亿,其中,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达到3750万。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
“国家急需养老服务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解决重大民生问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肖文栋说,具体目标应包括:使得老年人都能得到人力或人工机器的照料,有尊严地快乐生活;节省人力,减轻子女负担;减轻养老服务人员负担;降低成本等。
李国翚是天津一家高新技术公司的总经理,十多年前就开始从事移动及远程医疗检测设备的研发。以前他的产品推广并不太顺利,很多人对远程医疗没有概念。但是这一两年,李国翚觉得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远程医疗被很多人关注,不仅是医疗机构,政府也在着力推广。
2013年9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意见提出,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
目前,民政部智慧养老物联网示范项目在北京、山东、河南、辽宁等七地养老机构开展。主要做法是为老人配备电子服务装置,提供无线定位、健康监测、信息提醒和舒适家居等智慧养老服务,实现对老年人的健康、居家日常活动的连续监测。
“我国医疗资源短缺,600万医护人员要为超过2亿老人提供医护服务,同时存在着大量重复检查和医疗资源浪费。所以在这种国情下,更需要建立远程医疗体系。”李国翚介绍,这些平台包括,基于通信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的可穿戴设备、个人健康终端,建设以医院、社区和养老院为主体的公共医疗远程诊断平台,以个人家居-社区服务中心-定点医院为主链的老年人监测预警联运系统等。
李国翚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我国个人健康档案标准,以及医用数据交换协议,使医疗数据可以共享。还有专家建议创建老年人养老和医疗服务物联网,实现远程门诊进社区、远程监护进家庭,解决城市老年人到医院看病难问题。将老年人远程医疗服务延伸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现农村老年人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和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不过,从现有养老信息服务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不少技术难点,比如如何制造出老人容易使用的可穿戴设备,比如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对健康大数据的挖掘,以及信息如何集避免碎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