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小区里享“三甲”服务 青岛探索分级诊疗新路
小区里享“三甲”服务 青岛探索分级诊疗新路
  • 2014-10-29 10:41
  • 作者:佚名
  • 来源:大众日报

今年开始,青岛加快推广区域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医疗服务体系,医联体实现了“首诊在小区、大病到医院”的分级诊疗。

小区里享“三甲”服务

麦岛小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崂山区卫生局与青岛市市立医院合作成立,属于非盈利性公立机构,服务周边人口近6万,9月份正式营业。

该中心科室、设备一应齐全:一楼设有内科、外科等,二楼则开设口腔科、B超室、皮肤美容科等特色科室,这样的“硬件配置”在基层小区并不多见。

服务中心负责人董旭风介绍说,整个中心由市立医院“托管”,全部医护人员均由市立医院东院区派驻,常驻医护人员36人,包括3位全科医生。另外,市立医院的16位学科带头人和相关科室主任每天轮流坐诊。

“虽是‘三甲’医院的服务,但费用却是小区医院的价格,在市立医院挂专家号需要9元,中心只收1元,普通号免费,诊疗费也不收。感冒输液,到大医院要二三百,而在中心,报销70%,只需要十几块钱。”董旭风说。

目前,中心的心电图、医学检验结果全部实现了远程诊断。10月23日,71岁的郑兰芳在回家路上突感心脏不适,顺路来中心检查。医护人员直接将其领到心电图检查室,心电图结果经由计算机远程传输给市立医院东院,由3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实施远程诊断。不到5分钟的时间,诊断结果就反馈回来了。

董旭风表示,中心营业一个多月来,日门诊量已由初期的一两个人增加到50多人,“首诊在小区”正被越来越多的小区居民认可。

乡镇卫生院并入市人民医院

在胶州农村小区,一种更为紧密的医联体模式正在探索中。

由于远离城区,医疗基础薄弱,原张应卫生院举步维艰,当地百姓对其极不信任,“甚至不如村卫生室”。

今年4月份,胶州市把张应卫生院人、财、物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划归市人民医院,张应卫生院改挂“胶州市人民医院张应分院”的牌子,胶州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单联斌作为业务骨干被院方派下来担任院长,同时带来近10位高水平医务人员坐诊,并对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行医疗业务培训,引入成熟的管理经验和激励机制,医疗技术服务水平迅速改观。

今年8月份,62岁的村民李学宝因糖尿病并发冠心病,造成心脏衰竭,被家属送来卫生院。经过紧急救治,病情稳定后,李学宝被转往市人民医院。

在单联斌看来,李学宝是幸运的,因为为他首诊的卫生院已拥有市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李学宝的的病死亡率极高,以前卫生院是不敢接的,而送往市区医院必然会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单联斌说,“更为重要的是,合并后,张应分院与市人民医院建立了快速有效的双向转诊制度。卫生院将危重急症、疑难杂症转诊到城区医院治疗,城区医院为转诊病人预留床位并实行优先就诊,检查结果互不重复,确保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可分流到卫生院开展后续康复治疗,明显降低了医疗费用。”

统计数据显示,张应分院今年5至8月份门诊量达4970人次,较同期增长约26.8%,住院患者405人次,同比增长约27.4%,业务收入约95.8万元,同比增长42.7%。

如今,单连斌遇到了甜蜜的烦恼:由于门诊量超出预期,100万元的全年新农合基金总额预付款在9月份已经不够用了,而以前甚至到年底还都有富余。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村民所有的报销费用将全部由分院承担。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目前,由于医疗资源分配的严重失衡,分级诊疗制度难以形成,就医结构呈现“倒三角形”。

从青岛的情况看,仅青医附院今年上半年三个院区门诊量已达18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0%,三级医院普遍有不堪重负的感觉。而作为本应成为分级诊疗系统中主力军的小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少单位却门可罗雀。

“近70%的患者是可以就近通过二级医院、小区医院和乡镇卫生机构等基层医院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医联体的推行,目的在于改变人们喜欢去三甲医院看病的习惯。只有小区有了好医生,居民才会愿意‘首诊在小区,小病在小区’。”青岛市市立医院基层管理科医疗负责人袁文清认为,“这是一个既适合医院发展又适合基层现状的模式。”

今年以来,青医附院、市立医院、齐鲁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等三级医院已分别与市南区、崂山区、市北区等二级医院或小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建立了医联体。

建立以三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整合二级和一级医疗机构的纵向区域医疗卫生联合体,是青岛市卫计委今年下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青岛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青岛市卫计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医联体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建立分级诊疗机制。现在无论是三级医院还是小区基层医疗单位,都是很愿去做这个事情的,但是,想要进一步健全医联体服务体系,让它变得更成熟,还需要很多配套政策的支持。”

据悉,今年,青岛市将出台医联体建设方案,细化合作内容和形式,打造更多紧密型的医联体。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分级诊疗  三甲  医疗技术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