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业内要闻 >  消费者移动健康认知调研结果出炉 挂号与医疗咨询最受青睐
消费者移动健康认知调研结果出炉 挂号与医疗咨询最受青睐
——健康报携手尼尔森调研最大样本量“消费者眼中的移动健康”
  • 2014-10-18 18:35
  • 作者:佚名
  • 来源:中国数字医疗网

移动健康、移动医疗近两年成为投资者纷纷关注的热点。从可穿戴设备到手机上的APP应用,从医院官方的微信公共平台到医生个人的微信公众号,供方市场一片火热。然而,移动健康闭环运行中的重要群体——消费者对于移动健康、移动医疗的看法却鲜有提及。那么,消费者到底如何看待如火如荼的移动互联网下的移动医疗、移动健康?

为了解消费者对移动健康的认知及使用习惯,健康报联合尼尔森开展了以“消费者眼中的移动健康”为主题的调查,覆盖全国各级城市(既有北、上、广、深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也有杭州、西安等这样的省会城市,还包括佛山、温州……以及各地区县)共2400多人,成为至今国内样本量最大的消费者移动健康认知调查。

认知现状分析:

消费者对移动健康的认知多与医疗相关

联合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移动健康”的认知,多数是“手机+互联网+医疗”,认知最多的两项是“网上或手机挂号”和“网上或手机咨询医生”。

其中,36%的被访者知道“网上挂号、手机挂号”, 33%的人知道‘网上或手机可与医生沟通咨询’,知道可以 ‘网上查询化验单’的占14%。

另外,28%被调查者知道‘可穿戴设备采集、记录、传输健康指标的测量结果’,有22%被调查者知道“各种健康自测的手机软件或APP产品”, 20%的被调查者认为各种健康资讯的微信公众号属于移动健康的范畴。

在地区的分布上,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对于移动健康的概念及相关产品的认知均明显高于二、三、四线城市,这应该归因于一线城市移动产品的应用在消费者中的教育及推广力度大。在网上或手机挂号、网上或手机咨询医生或专家、手机APP上的健康自测的应用尤为突出。其中,一线城市调查人群中,67%知道“网上/手机挂号”,51%知道“网上/手机咨询专家”,这两个比例在二、三、四线城市的平均水平不超过35%。

使用现状分析:

挂号与医疗咨询成为“最受欢迎”移动健康产品

根据尼尔森与健康报的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于“移动健康”的使用更加体现在对“医疗”的刚性需求上,按照比例依次为网上或手机挂号(31%)、网上或手机咨询专家(31%)、检查结果的远程查询(10%)等。除医疗相关需求外, 分别有五分之一的%受访者曾登陆健康相关微信公众号、或使用可穿戴设备实现自我健康评估、及采用手机APP进行健康自测或健康管理等。

从地区分布来看,一线、二线城市消费者使用“挂号”服务的比例更高,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使用“网上/手机咨询医生”更多。

此外,一线城市消费者使用“手机APP的健康自测或管理工具”的比例(33%)明显高于其他级别城市。

使用驱动力分析:

7成消费者青睐移动健康“便捷”特性

在当前“看病难、排队长”的大环境下,推动消费者使用移动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方便”,这一需求贯穿于挂号、看病、查询检查结果、存储病例档案等方面。

在此次健康报与尼尔森联合进行的调查中,有近一半的受访者曾经使用过移动健康产品。在他们中间,75%的受访者表示选择移动健康产品的原因是“有健康方面的问题时可以快速方便找到医生咨询”, 70%表示“方便挂号,可预约,检查结果可查询”,52%表示“个人病例可携带、存储方便异地就医占”。此外,66%的消费者也将选择原因归结为“能够获取可靠的健康知识和医疗信息”。

此外,从地区分布来看,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对使用移动健康产品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意愿,,这与优势医疗资源多集中在一线城市有一定关联。在支付意愿方面也同样显示,二、三、四线城市消费者为移动健康产品和服务付费的意愿强于一线城市。

另外,从年龄分布来看,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移动健康产品也表现出较高的需求,特别是在“有问题能迅速、方便地找到医生咨询”(85%)、“方便挂号、看病可预约,检查结果可查询”(82%)及“个人病例档案可存储、可携带、方便异地就医”(66%)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老年人不断有较高的需求,还更愿意为移动健康的服务买单,特别是如果该服务能满足他们的就医需求(55%),及该服务是由医疗机构及官方平台提供的服务(55%)。另外,他们中有五分之二的受访者愿意为“微博、微信、手机上各种健康自测产品付费”,这一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人。

“可见,中老年消费者对于新生事物及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表现出强烈需求,研发满足这一特定人群需求的移动健康产品,提供相关移动健康服务,是更好启动这一巨大的潜力市场的关键,”尼尔森中国区副总裁范奕瑾指出。

总体而言,联合报告显示,消费者对于能改善健康状况的移动产品和服务的支付意愿都比较强烈,只有很少一部分消费者(15%)只接受免费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消费者也表现出对于移动健康产品和服务真实性的诉求,有61%的付费意向指向了由医疗官方机构平台提供的移动健康产品,如手机挂号、化验单查询、医生出停诊信息等。

健康报社党委书记兼副社长、移动健康研究院联合院长邓海华分析称,一线城市人群对于移动健康产品需求以及付费意愿低于二、三、四线城市,与一线城市更易获得医疗资源和健康资讯,且对于移动产品和服务的理解和使用更趋于理性,不盲目跟风等因素相关。

阻碍力分析:

6成以上消费者担心移动健康产品信息安全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尽管有一部分消费者虽然对于移动健康产品有所了解,但并未使用。究其原因,63%消费者坦言“担心信息的可靠性与真实性”。这一担忧在30岁~39岁年龄组更为明显,比例高达72%。

对于上述现象,邓海华分析称,考虑到这一年龄段伴随了互联网的成长,属于网络使用的成熟用户,他们对于网络信息真伪无法识别的弊端有深刻的认知,也部分阻碍了对移动健康服务的大规模使用。

此外,邓海华表示,由于调研显示,阻碍消费者使用移动健康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安全性,因而如果能对行业进行规范,制定配套的管理体系,且移动健康产品能够与真正权威的医疗机构及健康资源合作,消费者还是期待移动健康能在未来助力自己健康水准提升的。

未来趋势分析:

7成消费者对移动健康发展持乐观态度

健康报与尼尔森的调查还显示,73%的受访者对于移动健康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认为虽然目前移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还不成熟,可信度不高,实用性不足,但未来前景很好。

邓海华表示,此次调查提示我们,面对新兴事物,政府、行业、移动健康业者需要携手合作,厘清法律及政策边界,在行业标准制定和规范,在可持续评估体系建立,在产品和服务本身的实用性、安全性等方面不断完善,从而更有效更便捷地帮助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助力新医改不断深入,释放更多创新红利。

 
 

标签:移动医疗  移动健康  移动互联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