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10-06 08:16
- 作者:佚名
- 来源:健康界
9月25日,在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向记者表示,北京医药分开推广方案已经形成,目前正在测算、审核之中,但医药分开推广方案的具体时间表尚未确定。
2012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三甲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当年7月1日、9月1日、12月1日,分三批在北京友谊医院等5家试点医院启动了医药分开和管办分开等综合改革。2013年底,北京市完成了5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评估工作。评估显示,试点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数据显示,与改革前相比,医保患者门诊次均费用下16.1%,住院患者例均费用下降7.2%;门诊医保病人次均自付费用下降19.7%,住院患者例均自付费用下降1.9%;药占比下降了8.7个百分点。同时,仅2012年试点医院员工收入就增长了约30%。
上述改革效果给北京医改带来了信心,北京有意扩大医药分开实施范围。2014年5月,韩晓芳向媒体表示,在评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朝阳医院等五家改革试点医院进展情况后,北京下一步将在市属和非市属的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中陆续实施医药分开,央属医院也被纳入医药分开改革“扩容”范畴中。
2014年8月,北京市医改局局长封国生曾要求市属医院要做好“医药分开改革的充分准备”。
在新闻发布会上,韩晓芳强调,改革后医院运行平稳,医保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医院用药合理性提高,患者流向趋向合理,像一些常见病、慢性病的患者合理分流到普通门诊,这些表明医药分开思路可行,积累了扩大试点的经验。
然而,直到今天,北京医药分开推广方案的具体时间表仍未确定,为何该方案一直迟迟未出呢?小编梳理发现,从政府部门的内部意见、医院的隶属关系中或能窥探一般。
内部意见不统一
纵观中国医改顶层设计文件,中央只是给出了医改的整体框架,并无给出一个明确的执行方案。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国务院提出要“着力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巩固完善和公立医院改革方面取得重点突破”。在全民基本医保建设方面,要求政策向基层倾斜,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在公立医院改革方面,要求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展开工作。但至于,地方政府是应该先向基层倾斜政策促进分级诊疗形成,还是应该先加大力度推进“四个分开”,国务院并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路线图。
这就给各地政府带来较大自由度,让各地政府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去制定符合当地需求的医改政策。然而,在中国目前的体制下,医院的人事、财政等等分属于不同的政府部门。上述形势使得一些地方在制定具体方案时,各级政府部门缺乏统一协调,在措施推行顺序上产生分歧,造成了“路线图问题”。
具体到北京,在《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卫生发展改革规划》中,小编发现,“医药分开”与“社区首诊、分级就诊、双向转诊”都是改革的重点,也并没有体现出紧急程度和优先程度的区别。面对试点医院所出现的问题,究竟是应该先推行“医药分开”还是应该先推行分级诊疗体系,还是两者一起推行,该规划并未给出具体的细则。
在新闻发布会上,韩晓芳也提到,“医药分开”推广方案的角度有了调整,要和整体医改工作相结合“。
“八路大军”指挥不动?
在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钟东波幽默地说道,“在中国,儿女对于父母最后的孝顺,就是带他们上北京协和看病。”
北京市全国优质医疗最丰富的地方,可这成为了掣肘北京医改的一个方面。北京的医疗资源一直号称“八路大军”,其隶属关系,管理体制十分复杂。改革的条块分割面临诸多矛盾。
“基于上述原因,北京医改统筹难度非常大。”韩晓芳曾对媒体介绍,北京市属医院只占1/3,除去市属医院,其他大医院央属居多,比如卫生计生部门;教育部门如北大、清华的附属医院;部队如解放军301医院;还有武警总队医院、其他大型的国有企业医院,以及一些社会资本集团医院和私人资本医院。
北京医改所秉承的态度一直十分谨慎,而“医药分开”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感地带,北京医改自然是不乐意在政策执行层面出现问题。然而,”八路大军“的现状对执行层面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
韩晓芳在当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今后,北京将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医药分开改革方案,但这个方案是”取长补短“的方案,在京的医院将按照属地原则推进改革,而不是按照隶属关系。同时,北京仍将会分步推进,让那些条件成熟的医院现行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