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重点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
浙江省卫生信息化重点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平台
  • 2014-09-29 09:18
  • 作者:佚名
  • 来源:财新网

经过两年左右的布局实施,公立医院健康信息的共享已在杭州落地。目前,为了推动分级转诊制度的落地,并进一步利用汇聚到当地卫生部门的海量数据,杭州下一步将启动以签约全科医生为纽带的“医养护一体化”,并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智慧医疗”产业。

这是名为“智慧医疗”的卫生信息化工程在杭州的成果之一,目前已在全部九家市属医院(不包含两家市属股份制医院)推开。据记者了解,从杭州市所有市属医院或社区卫生中心的任意一台电脑都可以调阅患者的健康档案,并实时增添最新信息。

据了解,杭州市的卫生专网已经建成,各市属医院和社区医院的数据都汇集到市卫生数据中心。“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所有基层一个版本,并以数据中心为结点,实现了市、区县(市)两级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互联互通。”杭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滕建荣表示。

这张网还将全市4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下属的276家卫生站悉数连接。借助这张网,杭州通过一张市民卡实现患者自助挂号,并与医保打通,充值后,医生开完药可即时结账,免去了收费排队之苦。

除上述这项被称为“诊间结算”的服务,杭州还陆续实现了分时段预约就诊、一体化预约各项检查、自助取化验单、在病床边结算住院费用、住院清单每天发送短信等服务。

“366万人次看病,平均每人节约了1小时”,滕建荣说。

基于区域卫生网络的双向转诊试点已在杭州市的一个区进行试点。到11月底,所有市属医院将与主城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开展双向转诊。

届时,“守门人制度就可以真正建立起来了”,滕建荣称。

区域网络互联

据各省市2014年卫生和计划生育重点工作汇报会的公开资料显示,尽管卫生信息化建设在全国持续推进,绝大部分地区还未能实现市一级的区域网络互联。有的城市,如山东青岛,还在建设基本的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过程中。

就算在卫生信息化建设方面领先的上海,也是“由各个区分开做独立的系统,区之间交换数据会有壁垒”,杭州市卫计委信息办主任戚英称。

而在杭州,“信息孤岛”已联成了“群岛”。大杭州(包括杭州主城区和周边两区五县市)范围内的所有市级、社区医院都已联通。

在这个互通的网络中,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都可实时更新。健康档案上记录有每个人的基本信息、既往病史、过敏史、体检结果等。

而电子病历则作为健康档案的一部分,与其连通。除了少数几家专科医院,在市级医院看病时医生的嘱述、用药、检查等等也会存储到健康档案,由此可以避免重复检查。居民自己通过互联网也可以查看自己的健康档案。

“尽快实现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卫生信息服务平台”是近两年浙江省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

对此,滕建荣表示,“因为杭州市的卫生区域网络是按国家统一制定的标准来建设的,终端又是开放的。只要上面有要求,可以立即跟省里、乃至国家层面的网络互联”。

将来,在全国任何一家医院都能调阅病人的健康档案、既往诊疗信息,乃至检查报告,“这是努力的方向”,滕建荣说。

落实分级转诊

基于这个互联互通的网络,在全国艰难推行的分级转诊也有了落地的可能。

“建立分级转诊体系”一直被不少学者看作医改的关键措施,但由于行政分级制度下公立医院资源向顶层堆积,基层医院难以吸引居民首诊;全国统一的基药制度实施后,发达地区基层医院普遍缺药,“分级转诊”一直难以落地。

目前杭州4家三甲市属医院和江干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市属医院的专家号会定时定量下放到各社区,通过双向转诊平台可由社区医生直接帮忙预约挂号。

“到今年10月,全市所有市属医院要和江干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接,年底,则要和所有社区医院全部对接”,滕建荣表示。

此外,全科医生的签约服务正在推行中,目前仅于江干区试点。每个居民可以选择和一名自己信任的社区医生签约,以此获得包括双向转诊、预约就诊、慢病管理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所有市级医院的号子都要分配给社区的签约医生,根据需求提供转诊的绿色通道,”滕建荣告诉财新记者,“一个医院500个号子,12月要在6个区全面对接”。

“我们的设想是一个责任医师签500个病人。完全铺开的话就能真正做到守门人制度。”滕建荣说。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卫生信息平台  智慧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