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市场趋势 >  人才流动是难点 社会办医仍需加强监管优胜劣汰
人才流动是难点 社会办医仍需加强监管优胜劣汰
  • 2014-09-17 11:37
  • 作者:佚名
  • 来源:解放日报

增加卫生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社会办医已成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自今年起,国家卫生计生委鼓励社会办医动作频出:年初,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1月26日,《关于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出炉;4月9日,又与国家发改委、人力资源保障部联合发出 《关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实行市场调节价有关问题的通知》。

医生可以流动、价格可以调节,重重“利好”消息下,申城非公立医院发展是否迎来春天?近日,记者深入采访多家非公立医院,管理者们认为:办医氛围较以往明显宽松、适宜,然而,部分政策从发布到真正落地,仍需配套措施。

纳入医保:“非公”医院障碍不少

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统计显示:目前,本市共有1715家各级各类社会医疗机构,其中医院212家、门诊部757家。协会负责人说,“相比几年前,如今,申城新建非公立医院投资规模明显扩大,服务定位更加精准,社会办医土壤日渐成熟”。

地处普陀区的德济医院,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基金会投资建成,投资达2.7亿元,2013年正式运营,是迄今本市建成的规模最大中外合资医疗机构。“跑了28个部门,历时整整十个月,终于将所有审批手续都办完。”该院管理委员会主任郭辉感慨,“虽费了不少周折,我们已算史上审批速度最快的了。”

对不少非公立医院来说,能否“进医保定点医院”犹如生命线。目前,全市共有102家非公立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今年3月,德济医院被列入医保定点单位,但直至三个月后,病家才真正享受到医保政策。郭辉说,“实际操作后才知,CT、核磁共振、DSA、高压氧舱等治疗项目,须逐一审批才能纳入医保。”此外,跨越“生命线”也不意味过得好。目前,德济医院日均门诊量为300人左右,是合理门诊量的十分之一,“不少省市规定,在外地非公立医院就诊,回家不给报销,病人为此望而却步。”一些非公立医院管理者,与郭辉有着同样的烦恼:病人少,医院生存难以为继;要想吸引五湖四海的病人,“一对一”去争取多地医疗保险,更是难上加难。对面向普通人群的非公立医院来说,病源被卡死,发展难以进阶。

人才流动:多点执业“知易行难”

历经数年探索,社会办医硬件规模已基本不成问题,可最需要的人才,仍悬而未决。多家非公立医院管理者表示,“新规允许医生可多点执业,但真正动起来的医生很少,从‘体制内’跳出来的医生,更是凤毛麟角。”市卫监所的统计,印证了这一说法:迄今,本市登记多点执业的公立医院医生中,几乎清一色是退休人员。

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负责人解释,非公立医院从科研教学等方面,长期落后于公立医院,整体底子相当薄弱,至于职称晋升等人才发展标准,同样面临不平等待遇,一时难集聚足够人才。现有医院事业单位的属性下,医生皆是“单位人”,实现自主开展多点执业,说来容易做来难。曾在华山医院从业23年的神经外科专家宋冬雷,在本市医生圈里率先吃螃蟹、跳出“体制内”,他坦言:遇过不少咨询行情的“体制内”同行,但论及真正迈出一步,大多望而却步。

相比功成名就的专家,拥有点资历的青年医生,更愿尝试新天地。丁振强医生,先后在解放军301医院、南京同仁医院执业。已是副主任医师的他,如今落脚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丁医生的选择,经过一段考量,“公立医院晋升职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非公立医院是新兴市场,潜力无限。”前不久,新视界中兴眼科医院成为同济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该院院长刘林说,“与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希望能为人才提供发展平台,吸引人才的砝码也能加重一些。”部分非公立医院管理者建议:打破多点执业的现状,淡化医生“单位人”角色至关重要; 此外,非公立医院的科研项目、技术应用等软实力发展,还需政策倾斜才能跟上公立医院步伐。

完善发展:强化监管优胜劣汰

当前,本市新建社会医疗机构不再拘泥于口腔科、美容科等相对独立的专科,规模也不再小打小闹。去年,国内首个三级民营医院项目“远大健康城”完成奠基,项目总投资达20亿元;今年,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正式运营,中心投资约30亿元,瞄准高端医疗市场……然而,相比居民实际需求,社会办医市场仍有较大开发空间。数据显示:迄今全市床位数达到200、300张的社会医疗机构,不过十余家。

业内人士直言,过去一段时间,本市部分非公立医院行医不规范,少数甚至巧立名目、骗人钱财。现有监管虽覆盖面广,但力度尚有欠缺。少数违规操作的非公立医院,罚些款、整顿两天,继续开业运行,甚至有个别医院妇科做不下去做男科,男科做不下去做中医,“改头换面”照样招徕病人。当然,大部分非公立医院还是能爱惜羽毛,规范行医。据了解,在国家发改委等单位发布非公立医院放开医疗服务价格后,大多数非公立医院并没有发生趁势涨价等行为,因为他们更看重的是医院的长远发展。

如何加强监管、确保行业健康发展,仍是社会办医领域的重点。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负责人介绍:目前本市非公立医院中,1/3发展势头好,1/3尚能维持,另有1/3面临市场淘汰。多家非公立医院管理者建议,市场放开后,监管力度还应加强,方能确保行业优胜劣汰,让规范操作的非公立医院不再背“历史黑锅”,发展不再受阻。

【责任编辑:少丽 TEL:(010)68476606】

标签:社会办医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