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区域 >  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成为风向标
新农合分级诊疗制度成为风向标
  • 2014-09-17 09:49
  • 作者:佚名
  • 来源:山西日报

据报道,大同县、新荣区列入全省首批新农合分级诊疗试点县。分级诊疗制度将县乡两级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分级诊疗实施范围,按照服务能力不同,合理划分各级医疗机构诊疗病种,推进县域内各级医疗机构合理分担诊疗任务。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都是民众心头之痛,也是医改无以回避的破题方向。在供给与需求互为影响的情况下,一窝蜂涌向大医院的结果,必然导致大医院接诊能力严重超负荷,而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前冷落,医疗资源形成了严重的浪费。

从一些专业调查情况看,尽管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软硬件得到了提升,但由于社会信任度不高,消费习惯没有得到转变,致使其人气不佳,医务人员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影响了其收入水平和工作积极性。因此,“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状况难以避免。这就需要医疗保险扮演分流者的角色、合理的导向机制发挥关键作用。

从国外情况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是合理有效使用医疗资源,建立良性而规范医疗秩序的制度安排。一般来说,基层医院扮演着健康保健和筛查甄别的作用,小病不出社区便可以得到治愈,只有超过了其救治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转院程序,拿着下一级医疗机构的“转院书”而转诊于上一级。遇到危重病人还可以走特殊的通道,避免一有病就直奔大医院,使大医院的接诊能力严重超负荷,既因速度太快而带来过多的失误,不利于确保个体的就诊质量,又会挤占真正需要救治者的空间,让“救急”无以得到实现。结果是一些病人手术的预约需要很长的时间,连急诊的病人也可能无以兼顾,造成“跪地求治”的事件发生,并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由于长期迷信大医院形成的思维定势和消费习惯,有病就往大医院奔成了国人的首选,“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也要到三甲以上的医院去看。既造成看病难,又导致看病贵。虽然实行分级诊疗从专业上一再强调,在舆论上也一再引导,但效果并不明显,“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合理性秩序无以得到实现。因而,“新农合分级诊疗”新政的实施,可以起到制度导航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有病就往大医院跑”的顽疾,分级诊疗将会得到有效保证。

《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有2566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数达8.05亿人。如果再加上城镇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医保的参保人数涵盖了全国绝大多数人口,不失为目前最大的民生项目,具有惠及民生的现实体现。特别是近来年,随着大病保险和补充保险的推出,新农合医疗保险的作用日益突出,杠杆优势和补偿功能无以替代。

在这种情况下,借力用力建立分级诊疗秩序,可以起到兜底作用。同时,无论从公平还是效率上讲,不但新农合医疗要实行分级诊疗,就是城镇医疗保险和职工医疗保险,也应借鉴和效仿,并由此发挥更大的综合作用。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分级诊疗  双向转诊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