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卫计委明确远程医疗范围 互联网医疗难入禁区
卫计委明确远程医疗范围 互联网医疗难入禁区
  • 2014-09-09 09:36
  • 作者:佚名
  • 来源:财新网

近日,卫计委首次发文明确远程医疗的范围,禁止医生私自远程医疗,这也意味着,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医疗行业有了不得入内的禁区。

卫计委发布《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的文件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并且“医务人员向本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的,应当经其执业注册的医疗机构同意,并使用医疗机构统一的信息平台。”

所谓远程医疗,根据卫计委的定义,指一方医疗机构(邀请方)邀请其他医疗机构(受邀方),运用通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为本医疗机构诊疗患者提供技术支持的医疗活动。同时,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医疗机构外的患者直接提供的诊疗服务,也属于远程医疗服务。

具体而言,卫计委所定义的远程医疗覆盖的服务项目包括: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医学影像诊断、远程监护、远程会诊、远程门诊、远程病例讨论及省级以上卫生部门规定的其他项目。

区分远程医疗和互联网医疗

卫计委人士表示,此处所指的远程医疗政策主要是规范医院间的医疗行为,针对垂直级别医院(市-县-乡合作)和联合医院(医联体、对口帮扶医院和学术合作医院)而言的。“关于互联网医疗,卫计委会制定专门的文件,但现在互联网医疗发展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态势,仍在探索中,相关规定也没法制定,要再等等。”

显然,目前官方文件的出台,意在清晰定义在公立医院当中日益普及的远程医疗,更与时下市场热捧的“互联网医疗”作出区分。

对于远程医疗的发展趋势,从公立医院辞职以曲线路径践行自由执业的上海沃德医疗中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强表示,远程医疗是大势所趋、无法阻挡的,因为本身需求非常大,比如医生的随访,就可以很便捷地借助远程工具来实现。

据张强介绍,传统意义上的远程医疗一般是指基层医院遇到疑难杂症请上级医院进行指导,会事先准备好齐全的病例资料,同时是医生和医生的对接,这种情况下是安全可靠的。而现在通过邮件就可以传送影像片子,视频通话的清晰度也在提高,普通医生和病人可以直接对接了。不过,他也指出:“以前需要借助很多设备,现在常常一个手机就可以实现了,这往往带来一些不合规范的治疗行为。”

是否存在“擦边球”

一位地方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远程医疗尚有技术上的局限,处于安全考虑应该在能进行医疗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以实体医院的进一步检查为准。他表示,进行诊断的医生应该依法合规地行医,医生的执照要得到确认。在他看来,远程医疗值得鼓励,同时还应严格区分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医疗咨询和医院专业的医疗诊断。

张强也表示,真正的医疗诊断是要下结论出方案的,这种远程诊断必须谨慎,以确保安全。正因此,此次卫计委文件的相关规定主要针对这种医疗诊断行为,从病人利益出发,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他看来,目前互联网医疗行业主要从事的远程健康指导和咨询应当不在禁止范围内,否则会对行业非常不利。

目前,互联网医疗中的春雨掌上医生、好大夫等著名网站及APP公司,都表示公司的运作乃以“咨询”为落点,严守“不处方”的界限,禁止医生下决定性结论,禁止医生开药方,禁止医生出治疗方案,以此区分“咨询”和“问诊”,规避医疗风险。

对此,张强表示,“政策制定太死,会让中国的远程医疗落后于世界,而如果太松,加上目前法律不健全,安全性则无从保障,需要把握好这个度。”张强称:“卫计委文件还是太笼统了,需要细化,这样才能具有可执行性。”如果能出台草案则更好,但政策出台前需要加强跟业界的沟通。

但实际上,咨询和问诊的界限并非黑白分明,尤其在慢性病、常见病方面,进行咨询的医生往往处于模糊地带,会给出治疗意见。张强认为,一些简单疾病如皮肤病的诊疗可以通过远程来实现。比如美国规定,外观非常明显的皮肤病就可以远程诊断开处方。关键是如何在充分利用远程医疗优点的同时还能确保安全。

对于自己的团队,张强表示,其团队大部分还是面诊,但是会通过网络来筛选病人,这相当于一种咨询。“未来我们会有这方面的探索,但会非常谨慎,毕竟是新事物。”

互联网医疗难入“禁区”

一年前,北京市卫生局曾在2013年5月以“禁止商业利用”为由叫停了挂号网和淘宝网的合作,一时掀起了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严加管控互联网医疗企业进入医疗服务领域的热潮。此次,卫计委上述人士则强调,远程医疗新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医院间医疗行为,与互联网医疗尚无直接关系。

前述地方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人则分析,互联网医疗属于新生事物,和卫计委所指的远程医疗不可避免有交集,法律的边界有待理清,目前还在研究探索阶段,需要国家层面作出清晰的监管规定。

春雨创始人张锐同时也表示,卫计委文件针对的是医院与医院之间的远程医疗,如远程会诊之类的,“与互联网医疗没有关联”,“业界无需担忧” 。

事实上,互联网医疗行业早就在面对医生资源有关管制制度的困扰。此前挂号网风波之际,张锐曾介绍,春雨掌上医生主要与医生直接合作,“医生主动上传自己的资料和证明”。或与科室和研究所建立联系,“打包十几名医生跟我们合作”。

但这难免触碰到当下中国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生执业资格的管制红线。在中国,医生如果不在其注册医院行医,则可能遭到“非法行医”的处罚。因此,绝大多数医生只能在公立医疗机构行医,接受固定报酬,公立医疗机构维持着行政性垄断地位。即使从2009年起,原卫生部已经在部分地区进行医师多点执业的尝试,但是由于身份约束没有真正放开,至今效果仍不理想,无法实现欧美国家所通行的医师资源市场化配置和流转。

“医院即使愿意与互联网医疗企业合作,并从中受益,也不希望公开。”张锐透露说,作为公立医院,管理者必须考虑上级的态度,另外,虽然公立医院早已自负盈亏,但仍强调其公益性,避谈商业性。“牵涉到公共医疗资源和经济利益的分配,医院觉得比较敏感,容易引起争议。”

通过在春雨掌上医生上回答问题,每个月都有勤勉的医生获得上万元收入,远远高于其工资收入。但多位接受采访的医生都口径一致的否认有“赚钱行为”,其中一位分析说,医生属于事业单位编制,干部身份,虽然说在业余时间通过转让知识获得收入合法合理,但鉴于身份敏感,“第二产业收入还是灰色的,不够光明正大。”

互联网医疗目前发展迅速,春雨掌上医生、好大夫、丁香园等都完成了三轮融资。8月19日,春雨健康宣布完成5000万C轮融资,号称“业内最大单”。9月2日,丁香园就刷新纪录,获得腾讯公司7000万美元战略投资。

医生资源是互联网医疗公司获得融资的最大筹码,也是未来商业变现的最大资本,春雨计划中的“空中医院”,丁香园打算做的“医生自由执业平台”,以及互联网大佬阿里巴巴正在筹备中的“未来医院”,都是为了最大化的利用医生资源,加强医生与患者之间的互动可能。

但显然,远程医疗范围和规则的明确,也必然限定了未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孙杨 TEL:(010)68476606】

标签:远程医疗  远程监护  互联网医疗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