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i医疗 > 医疗信息化 >  韩晓芳:深度解读北京医改新政——综合改革突围(1)
韩晓芳:深度解读北京医改新政——综合改革突围(1)
  • 2014-09-01 11:33
  • 作者:王建秀
  • 来源:健康界

从权威渠道获悉,北京市最新医改顶层设计方案即将出台。8月27日,北京市委常委讨论通过了《关于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就北京市未来医改思路,采访了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她表示,在大量调查研究和总结前阶段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市正在进一步加强改革的总体设计。今后,各专项改革要在分级医疗服务体系、人事薪酬制度、补偿机制、监督治理机制、信息化建设等五方面改革的大思路下,统筹安排,协调联动,分步实施。

此外,北京市将坚持严格落实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责任,同时积极改革补偿方式,完善购买服务机制。财政投入重点将逐步由补保供方转向补需方,逐步加大医保投入,合理调整对医疗机构的直接投入。

同时,北京市“医药分开”改革也有望加快推进。韩晓芳表示,改革过程中比较成熟的政策,将进一步完善后在全市逐步推广;还没有完全落地的政策,加快推进落实;对于管办分开、法人治理等难度比较大的改革,继续探索完善。

另外,北京市将建立包括全职、兼职等多种用工形式并存的用人制度,实行阳光、规范、责权利对应的多点执业,实行能反映医生培养投入高、执业风险大等特点的薪酬制度,合理提高医务人员收入水平。在韩晓芳看来,无论是强基层、公立医院改革、社会办医,还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都与人事和薪酬制度改革息息相关。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和薪酬制度。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就是解放医护人员,逐步推进医务人员从‘单位人’走向‘社会人’,让医务人员真正流动起来,激活人力资源。这就必须改革编制管理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加快推进医务人员基本保障社会化,建全医生社会评价制度和医疗执业保险制度。”韩晓芳表示。

她表明,人事制度改革也会相应支撑薪酬制度改革,会逐渐发现医务人员的市场价值。这有利于逐步完善相关薪酬制度,使医务人员能够体面地享受阳光工资,根治红包、回扣等乱象。

解读(一)财政将从补供方转向补需方

问:您如何评价北京“医药分开”改革?

韩晓芳:2012年,我们出台了北京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分三批在五家大型医院试水以医药分开为突破口的综合改革,包括六方面内容:即推进两个分开(即: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建立三项机制(即:财政价格补偿调控机制、医保付费调解机制、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模式。

也就是说,“医药分开”改革只是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内容之一,具体做法是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建立医事服务费制度,将取消的三项收入打包平移到医事服务费,在不依赖财政投入的前提下,实现医院补偿渠道的合理转变,切断药品销售与医院收入之间的利益联系,让医院从“卖药”转向“卖服务”。

总体看,改革试点取得了“两升、两降、三平、四变”的综合成效,有些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些。“两升”是指,医务人员积极性、医院管理水平实现了两提升。“两降”是指:与改革前比,医保患者负担、医院药占比实现两下降;“三平”是指:一是医事服务费平移转换,二是医院运行平稳,三是社会反应平稳。“四变”是指:一是利益机制变化;二是医院管理理念、管理重点、管理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三是医生行为变化,四是患者就医行为变化。

但要说明的是,这是综合改革效果。实际上,我们在做公立医院改革的时候,总体是考虑要综合改革、政策联动,这是一直坚持的思路。

大家都知道优质资源汇集在北京,但北京八路大军办医,这使条块分割的体制性矛盾更加突出。此外,北京医疗需求的格局更为复杂,北京既承担了基本医疗的任务,又需要满足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所以,北京医改绝对不能就一项改革单兵突进,这样做虽然难度小,但会出现“摁下葫芦起了瓢”的现象。比如,“医药分开”如果不与医保、财政等其他改革联动,很可能取消了药品加成,医生就又去挣别的钱。

问:“医药分开”改革如何与财政、医保联动?

韩晓芳:近年来,财政确实加大了对医疗改革的投入,而且力度很大。但并不是把财政投入直接补到减少的药品加成收入上,而是“花钱买机制”,将钱用在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新的服务模式、支持医保和价格改革等方面。过去,财政补人头、补亏损,现在转变为按照服务量、按照公益性绩效考核结果来补偿,从机制上解决了过去不怕亏损的问题,促进医院加强管理、控制成本、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过去,财政主要是供养医疗机构,今后应该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投入重点从保供方转向补需方,通过加大医保资金的投入,提高医保水平,用医保资金购买患者满意的基本医疗服务。也可以向社会购买服务,谁提供的服务好,就买谁的。

这将慢慢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政府的资金花在刀刃上。过去政府养医疗机构,不管服务好不好,都得养着。公益性不是机构姓公就有公益性,公益性在医疗服务领域就是提供公平可及、科学有效、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

在医保方面,“医药分开”改革后,医事服务费纳入医保,采用定额报销的方式,同时实施医保总额预付管理,探索按病种付费,下一步还要加大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力度,来控制费用不合理增长。

问:在上述联动政策下,医院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韩晓芳:重要的变化就是医院的利益取向发生了变化。

改革前,医院和患者、医保是挣钱和付费的关系,医院要想多收入就得多卖药卖贵药,患者和医保就要多花钱,患者还要付出健康的代价。三方没有利益共同点。

医药分开后,医院的收入由药品收入、医疗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变成医疗收入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切断了医院和药品销售的利益关系,医院与患者、医保的利益取向开始趋同,和医生之间的利益关系由协同变成制衡,控制药品费用、规范合理用药的动机加强。

举个例子,过去患者花得钱越多,医院赚的也就越多。但现在不是了,患者花得越多,医院不一定挣得越多。相反,患者花多了,医院超支厉害了,医院还要承担一部分,收入有所减少。或者,患者花多了,但用药安全、患者满意度下降,绩效评分下来了,医院经济上也要受损失。

共6页: 1 [2][3][4][5][6]下一页 [查看全文]
标签:信息化建设  监督治理机制  新医改  薪酬制度  
  • 分享到: